□ 陳雪官
門村位于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西北方向,距合市鎮9公里。全村轄8個自然村11個村小組,389戶1536人,勞動力人口810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口393人,占總人口的25%。全村耕地面積2594畝,人均耕地1.65畝,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是該縣“十二五”時期省級貧困村。
近年來,該村立足產業發展、農民增收這個根本,充分發揮山地資源、能人智力、設施便利等方面優勢,通過“能人示范帶動、設施支撐牽動、技術保障推動、借力引資撬動”,先
車后培育發展了芳樟、藥材、苗木、油茶、種豬繁育、爆竹煙花等10余個產業,并在村支部書記的帶領下,組建了車門村經濟組織聯合會,涵蓋全村所有產業專業合作社。目前,車門村級經濟組織聯合會通過三年的發展,會員人數已達420余人,不僅覆蓋全村11個村小組,還輻射覆蓋周邊6個村委會35個村小組。車門村級經濟組織聯合會的成立和發展,使車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320元提高到2013年的7900元,實現年均翻番,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495人減少到2013年的277人,每年減貧率達20%以上,比全縣平均減貧率高出3個百分點。車門村級經濟組織聯合會,已成為村民名符其實的“草根銀行”。
能人示范帶動。一個地方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瓶頸,就是農民的思想觀念、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守舊,害怕失敗,不敢冒闖。只有通過能人的示范和引領,讓這些人成為“領跑”農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和農民致富的“領頭雁”,才能形成“一個經濟能人帶動一大產業,一大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產業發展模式。對此,車門村兩委班子形成高度共識,村支書記徐國群充分發揮自己資金雄厚、門路廣、信息靈的優勢,率先在2010年創建了金溪縣合市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車門加油站,安置村內勞力47人,之后又發展苗木種植基地80畝,吸收會員20戶,年產各種苗木500萬株,年創產值1200萬元。村支委胡小明、種植能人周小文則發揮自己土專家的技術優勢,發展竹蓀菇食用菌種植,面積達365畝,吸收核心會員30人,畝均純收入達9000元。社員周叔文2013年入會后在理事會的指導下發展竹蓀菇8畝,獲純利7.2萬元,一下子就脫貧蓋起了兩層樓房。說起這些變化,大家都說,這都是村里致富能手徐國群、胡小明他們帶出來的新產業。

長勢喜人的芳樟苗木
設施支撐牽動?;A設施之所以是基礎,是因為它是所有產業最基本的支撐,沒有基礎設施的支撐,產業發展只能是空談。車門村高度重視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整合扶貧、移民、農業、水利、交通等各方資金,修建了村組水泥路14.3公里,率先在全縣實現組組通水泥路,興修水庫12座,興建橋梁3座,實施標準田園化建設,面積500余畝,新建排灌站3座,全村8個自然村有7個自然村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其中2個自然村被評為市縣示范村?;A設施的完善,降低了生產資料、產品和生活資料的運輸成本,提升了產品利潤空間,提高了產出效益。正邦集團老總姜漾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剛開始我們還擔心廠房建設在鄉村山坡上太偏僻,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很大的不便,但現在水泥路直接修到廠門口和基地旁邊,并與縣道貫通,離金溪高速入口不到10公里,產品及原材料運送十分便利”。

梔子花開游客來
技術保障推動。作業產業的另一個支撐就是人才技術的問題,說到底就是科普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問題。沒有產業發展相關的技術作支撐,要發展并壯大產業,提升產業檔次,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車門村在發展村級經濟組織聯合會的同時,就把人才和技術作為首要基礎,先后吸收了60余位經營大戶、本土專家為核心會員,聘請了10余位農業技術人員為聯合會的長期顧問,并先后舉辦了6期產業種植、管理培訓班。如該聯合會的竹蓀菇食用菌基地,在本土專家、理事長李蔚林的指導下,實行統一材料采購、統一菌種發放、統一時間下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價格、統一渠道銷售、統一商標品牌、統一產品包裝的“八個統一”,規模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基地面積已達365畝,入會社員112人,產品獲部頒“無公害農產品”及生產基地認可,干果每斤價格達120元,僅此一產業農戶每年就可增收0.8萬元以上。
借力引資撬動。投入是產業的前提,沒有投入,講產業發展只會是紙上談兵。而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投入主要是依靠極為有限的專項財政扶貧資金。車門村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借助外力推動了產業的蓬勃興起和發展。2011年該村引進了由正邦集團投資1.5億元興建的集芳樟純種示范基地、原油提煉加工、飼料加工及江西原種豬養殖為一體的循環經濟園,目前芳樟純種示范基地面積達1500畝,年產芳樟粗油27噸,年實現沼氣發電64萬度,產有機肥3.3萬噸,年出欄純種種豬10000頭、豬仔15000頭,年實現產值8800萬元,每年安置本村員工52人,吸收零時勞力1300余個。村民龔華告訴筆者,原來村里的山地多半閑置。2012年,正邦集團租賃了他們的山地栽種芳樟,農閑時他們為公司打工,栽種樟樹、收割芳樟,報酬90元——100元一天,農忙時則干自家農活,山地每年還有“租金”,僅此一項,每戶就可增加收入3600元以上,日子過得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