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忠
中華民族是一個盛產軍事思想家和軍事戰略家的民族。《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精髓的集中代表。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在締造人民軍隊、繼承傳統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的同時,也把當代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當代中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的一座寶庫。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繼承傳統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前提下,與時俱進地創新我軍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使我軍改革和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2014年3月11日,軍委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明確提出,“堅持以軍事戰略創新為先導”。這句話高度概括了軍事戰略創新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深刻揭示了軍事戰略創新對維護國家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為我們適時創新軍事戰略提供了基本指導。
軍事戰略作為對軍事斗爭全局的總體籌劃和指導,是軍隊建設的總方針、軍事行動的總指南。自從軍事登上人類舞臺以來,軍事戰略從來就是沒有邊際的巔峰對決、不受時限的軍事哲學抗衡。相關國家間的軍事戰爭無論是否打響,軍事戰略的較量其實早已拉開。因此,軍事戰略服從于國家戰略,又支撐國家戰略。它事關國家的興衰、軍隊的存亡。
不斷創新軍事戰略是時代變革的迫切需要。恩格斯說:“新的軍事科學是新的社會關系的必然產物。”任何先進的軍事思想、科學的軍事戰略,總是對時代變革特征和趨勢的準確反映,而撬動軍事戰略創新的杠桿,往往是科技的重大突破及其在軍事上的運用。隨著內燃機技術的問世及其應用,機械化戰爭時代呼之而出,“制海權”、“制空權”、“閃擊戰”等軍事戰略應運而生。美國“曼哈頓”計劃的成功和廣島、長崎上空閃現的“蘑菇云”,“裂變”出“大規模報復”、“核大戰”等軍事戰略。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星球大戰”計劃出籠后,太空就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高邊疆”,因此催生出“制天權”戰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化已取代機械化,成為軍隊建設的戰略目標、當代戰爭的基本樣式。與此相適應,“制信息權”、“制網權”、“網絡中心戰”、“空海一體戰”等軍事戰略和作戰指導競相涌出。
科技的發展總是超乎人們的想象。在信息技術突變中,云計算、大數據脫穎而出,成為當今彰顯科技變革潮流的熱詞。隨著“大數據戰”時代的來臨,一場新的軍事戰略變革正在拉開序幕,其廣度和深度將超乎先前的歷次變革。
不斷創新軍事戰略是戰爭法則的永恒定律。戰爭作為實現政治目的最高也是最后的手段,始終是“零和博弈”、生死對決。戰場無亞軍,更不會雙贏,而軍事戰略對贏得戰爭具有決定性意義。英國曾依托較早擁有的航母,在英意塔蘭托戰役中創造過輝煌戰績。但英軍固守傳統的軍事思維,使其在后來的太平洋海戰中一敗涂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軍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入侵的德軍,卻在德軍的大舉進攻面前敗下陣來。究其原因,在于德軍運用了被蘇聯肅反時期殺掉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提出的大縱深作戰的戰略戰術。蘇聯用自己先進的戰役理論武裝了敵人,又把自己的部隊送給敵人當試驗品被輕松吃掉,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它再次警示我們,創新的軍事戰略是敵我雙方博弈的制高點、支配戰爭勝負的“活靈魂”。
不斷創新軍事戰略是強軍目標的內在驅動。強軍夢的核心和支點就是能打勝仗。強軍夢的描繪,對我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完善和創新軍事戰略,已成為強軍夢的題中應有之義。從我軍建設轉型來看,尚處于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初始階段,如何創立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軍事戰略和作戰指導,是攸關全局的最大轉型。從國家利益拓展來看,隨著我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國家利益愈加外向型、全球化。僅以石油消費為例,據國家能源局(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我原油進口總量為2.85億噸,占石油總消費的59%,2013年這一比例已超過60%。在中國與世界互聯互動趨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捍衛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維護海外能源基地的穩定,已成為我國家安全的新課題、我軍肩負的新使命。從安全環境來看,隨著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日本將軍事斗爭鋒芒直指我國,我周邊地緣安全版圖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如何根據新的安全威脅調整軍事戰略,創新作戰指導,以滿足我國現實安全需求,已成為我軍迫在眉睫的現實課題。
當今軍事戰略創新應充分體現多維的全局性、強烈的針對性、建構的開放性、運用的實效性和科學的前瞻性。在戰略目標上,堅持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并舉、以信息化牽引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道路,確保“三步走”戰略的順利實現。在使命任務上,不僅要打贏戰爭,而且要遏制戰爭,控制防范和化解危機,維護和平。在戰略指向上,要突出主要戰略方向,兼顧次要戰略方向。主要威脅源就是主要戰略方向。要從戰略全局和長遠角度,對主要威脅源作出清醒準確的判斷。瞄準強敵方能建設強軍。在基本態勢上,不僅要有效防衛,勇于接招,而且更要主動出擊,預先前置,始終保持戰略上的強大威懾力,實現戰略上的先機震懾和戰役戰術上的后發制人有機結合。在防衛空間上,不僅要有效捍衛領土和領海,而且更要向遠洋、太空、網絡、電磁等空間發展,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的多向性和可持續性。在力量布局上,重點發展海空軍和新型作戰力量,以及新概念作戰部隊,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在力量運用上,既要出色履行核心軍事使命,又要有效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軍事思維和軍事謀略的民族。在世界戰爭史上,中國軍事名著之多、軍事將帥之多、軍事典章之多,都堪稱世界之最。我們堅信,在強軍夢的引領下,中國軍事戰略思維之花必將絢麗多彩,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