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建三局:敢于挑戰 勇于創新
文|程 超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李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比肩林立的摩天大樓遍地都是,它們在刷新城市天際線的同時,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化。
中建三局承建的華中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高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效果圖
從巴山蜀水到云貴高原,從荊楚大地到深圳特區,從布局全國到走向海外,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三局”)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不斷挑戰建筑的速度、高度、跨度、體量之最,擔當國內高端房建領域的領先者和創新者。
尤其“十二五”以來,中建三局實施建造、投資“兩輪驅動”戰略,推動企業由一般性的房屋建筑商向全面高端化的綜合建設服務商轉變,由傳統的施工企業向建造與投資并重的現代企業集團轉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中國建筑業競爭力百強企業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2015年9月8日,在渤海之濱,天津117大廈恰似一座聳立于云端高達597米的“天梯”,開啟了“中國結構第一高樓”的全新篇章。七年磨一劍,中建三局建設者奮戰津門,創造了12項中國、世界之最,把刷新中國結構第一高度的宏偉夢想由藍圖變為現實,將中國超高層摩天大樓施工技術推向了新高度。
2015年8月28日,一座集辦公、頂級酒店、高端住宅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華中第一高樓”—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突破百米。1400多個日日夜夜,中建三局克難攻堅,先后完成了國內最長970米地連墻施工、31000立方米的大底板混凝土澆筑,5個月完成6層地下室工程,刷新了國內超高層地下室結構施工速度新紀錄。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李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比肩林立的摩天大樓遍地都是,它們在刷新城市天際線的同時,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化。
20世紀80年代初,中建三局率先出征深圳特區,在時為華夏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施工中大膽采用滑模技術,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將中國建筑從高層建筑推向了超高層建筑的新水平。
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建三局敏銳抓住建筑市場蓬勃發展的良好機遇,主攻“高、大、新、尖”項目。在時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樓的深圳地王商業大廈鋼結構施工中,以兩天半施工一個結構層再創“新深圳速度”,將中國建筑從超高層建筑推向了可與世界摩天大樓媲美的國際先進水平。
世紀之交后,中建三局主承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和香港環球貿易廣場鋼結構工程“三大頂尖工程”,盡攬眾多高端項目。
近5年來,中建三局不斷改寫城市高度、中國高度:從西部第一高樓—高468米的重慶瑞安嘉陵帆影超高層,到香港第一高樓—高490米的環球貿易廣場鋼結構工程;從時為“世界結構第一高樓”—高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到首都第一高樓—高528米的北京“中國尊”;從東北第一高樓—高568米的沈陽寶能金融中心,到中國結構第一高樓—高596.5米的天津117大廈;再到華中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高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400米、500米、600米,在中建三局人手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樓聳立于神州大地。
據初步統計,中國各省區市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地標性建筑中,90%以上由中國建筑承建,而中建三局承建、參建3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達41座。截至目前,全國9座在建500米以上摩天大樓中,中建三局承建了5座、參建了3座。
2015年9月26日,中建三局投資建設的國內最長的城中湖底隧道—武漢東湖通道主體結構全線貫通。從空中俯瞰,東湖通道蜿蜒如一條巨龍,全長約10.6公里。施工高峰期,萬余名建設者奮戰一線,創造了單月產值突破5億元人民幣、混凝土澆筑量近20萬方的新紀錄。
近年來,中建三局在主攻建造主業的同時,將投資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極為重要“一輪”,堅定投資業務“湖北化”策略,在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城市綜合建設以及新興業務拓展等領域全方位參與湖北省城市建設。
投資基礎設施,助力荊楚暢通。中建三局基礎設施業務形成了以武漢長江大道、宜昌東岳二路、荊門城區繞城公路等為代表的市政道路系列產品;以武漢白沙洲大道、楊泗港快速通道、雄楚大街等為代表的城市高架橋系列產品;以武漢沙湖大橋、東湖通道、后官湖特大橋為代表的跨湖通道系列產品;以湖北襄陽漢江三橋,武漢古田橋、西四環線漢江特大橋、三官漢江公路大橋為代表的跨江特大橋系列產品,并涉足地鐵領域,先后承接武漢軌道交通27號線譚鑫培地鐵站、武漢軌道交通21號線1標段。
中建三局主承建的中央電視臺新址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世界新十大建筑奇跡”
引領時代人居,締造品質生活。中建三局穩步推進地產開發,單盤銷售業績領跑區域市場,整體實力挺進湖北十強陣營。截至2015年9月,中建三局地產板塊投資項目達24個,在售項目16個,累計銷售110億元。中建·南湖壹號坐擁763萬方南湖水景,開盤8個月銷售突破10億元,遙遙領先武漢南湖片區;中建·湯遜湖壹號定位華中首席湖島別墅,坐擁全國最大城中湖,成為華中首個LEED(評價綠色建筑的工具)認證的綠色高端住宅;中建·宜昌之星首期住宅開盤當日勁銷1300套,去化率超八成,銷售額近10億元人民幣,在湖北住宅項目首期開盤中銷售套數高居第一。
運營城市夢想,建設美麗中國。在致力于城市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投資建設的同時,中建三局還通過推進城市綜合開發,再造城市新中心,運營城市夢想。在武漢,投資中建·光谷之星,打造復合式、智慧型、生態化的高新科技企業聚集區、綠色建筑示范區、國內建筑行業的標桿園區;在宜昌,以國際視野,構筑集商業商務、文化旅游、市民休閑、生態居住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建·宜昌之星;在襄陽,中建·連山湖國際生態新城,以“文化休閑生態城、國際生活示范區”助推古城襄陽的現代化、國際化建設。
投資新興業務,向“運營商”轉型。在武漢新洲,探索綠色、生態發展模式,投資興建的湖北省首個綠色建筑產業園、國家住宅化產業基地—中建三局武漢綠色建筑產業園PC廠建成投產,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在這里變成現實;在武漢蔡甸,將投資建造“花園式”垃圾無害化處理廠,變廢為寶,節能減排;在武漢江夏,投資啟動后湖海生態示范園項目,積極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路徑
“走出去”海闊天空。企業要做大做強,國際競爭的砥礪磨練更能開闊視野、強身健骨。中建三局在主攻國內高端房建業務的同時,堅持國情意識與國際視野并重,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堅定不移走海內外協調發展之路。
自2005年重啟海外業務以來,中建三局海外業務延伸至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等12個國家,累計完成合同額近38億美元、營業額約13億美元。尤其是20 1 4年,海外經營出現“井噴”,中標總額突破16億美元,在建項目達12個,創歷史最好成績。
在海外市場布局上,中建三局初步形成了“三片三線”的市場定位:“三片”即南亞、東南亞、北非,“三線”即高端房建線、電力水泥工業線、交通基礎設施線。在巴基斯坦,相繼斬獲JF-17飛機制造廠、拉哈爾軟件科技園、人馬座酒店、伊斯蘭堡國際新機場航站樓等一批在當地有較大影響力的高端項目;在馬來西亞,承接合同額4.68億美元的新山公主灣綜合體,成為中建三局海外歷史上最大的自營項目,同時中標巴林基安燃煤電廠項目;在印度尼西亞,繼承建該國5座電廠后,中建三局2015年又中標海螺孔雀港440萬噸粉磨站,成為該局海外歷史上第一座水泥廠;在阿爾及利亞,中建三局全面對接中建阿爾及利亞分公司,與其攜手主導阿國高端市場,先后將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康斯坦丁3000座歌劇院、住建部辦公大樓、872套住房、凱悅酒店收入囊中;在斯里蘭卡,中標科倫坡最高建筑—1.5億美元的中航斯里蘭卡科倫坡公寓樓總承包工程和2.52億美元的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延長線。
“套”上“金剛罩”,大樓最快2天半“長”高一層;顛覆傳統,大樓可以“逆”著蓋;橋梁建造,柔性頂推技術顯神威這一系列的打破常規,正是中建三局的高科技施工利器。
“云梯”建立最快“補給通道”。垂直運輸,是超高層摩天大樓施工的一大難題。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117大廈主塔樓需混凝土19.1萬立方米、鋼筋4萬噸、鋼構件15.3萬噸,高峰期施工人員多達1萬余人,這都靠“華山一條路”—施工電梯運輸。為此,中建三局自主研發了“通道塔”技術,在項目建造了高500.61米的全球最高“通道塔”,其平面尺寸為5米×9米,一面與主樓相連,另外三面附著5部雙籠施工電梯,統一調度指揮,實現“人貨分離、分層停靠、分時上下”,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金剛罩”助力摩天高樓“拔節”。走進北京CBD核心區,立刻會被“中國尊”頂部一個紅色的巨型“金剛罩”所吸引,這個“龐然大物”就是中建三局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造樓神器”—世界房建施工領域面積最大、承載力最高、自帶2臺大型塔機的“超高層建筑智能化施工裝備集成平臺”。該平臺長43米、寬43米、最大高度38米,有7層樓高。工作時,分布在大樓核心筒外側墻體的12個液壓油缸合力將平臺頂推上升,平臺頂推力達4800噸。整個平臺四周全封閉,如同“移動的制造工廠”,工人置身其中如履平地,可同時進行4層核心筒立體施工,實現了“工廠里造摩天大樓”,顯著提升了超高層建筑建造過程的工業化及綠色施工水平。該科技成果經專家鑒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被譽為中國建筑業里程碑式的成果。
摩天大樓“逆”著蓋。先挖基坑,再一層層往上蓋樓,這是大多數人眼中的高樓建造方式。然而中建三局在南京青奧中心雙塔樓施工中,一改“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施工方式,采取地下、地上同時施工的“全逆作法”工藝,創造了全球首例300米超高層建筑“全逆作法”施工的新記錄。項目經理朱惠清介紹,該工程若按常規施工,要想完成樁基施工、基坑圍護、土方開挖、地下結構、地上結構及幕墻工程,至少需要3-4年時間。而“全逆作法”打破了傳統觀念,利用地下室的樓蓋、梁、板、柱、外墻結構等作為施工的支撐結構,從上而下進行地下室結構施工,與此同時進行地上結構施工。通過采用“全逆作法”工藝施工,不僅比傳統“順作法”施工提前10個月封頂,而且建筑基坑變形小,對相鄰建筑物的影響小,同時節省了基坑支護費用。
柔性頂推技術顯神威。在全力推進基礎設施業務的同時,中建三局依托承建的大批路橋工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煉總結了“橋建合一”關鍵建造技術、復雜地質條件下樁基施工技術、柔性鋼梁大跨頂推關鍵技術、混凝土箱梁關鍵技術、鋼箱梁建造技術等,創造了基礎設施領域技術新優勢。在武漢首座雙塔自錨式懸索橋古田橋施工中,中建三局采用國際先進的“多點同步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實現了古田橋90米大跨頂推順利跨越漢江主航道,其頂推技術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自2005年重啟海外業務以來,中建三局海外業務延伸至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等12個國家,累計完成合同額近38億美元、營業額約13億美元。尤其是2014年,海外經營出現“井噴”,中標總額突破16億美元,在建項目達12個,創歷史最好成績。
中建三局承建的印尼巴厘島電廠
中建三局不僅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而且具有強烈的責任情懷。“十二五”以來,中建三局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人民幣用于慈善公益事業,踴躍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建三局先后榮膺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湖北省最具愛心十大國有企業、湖北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集體、湖北企業社會責任杰出企業、湖北希望工程突出貢獻獎,榮登荊楚責任企業榮耀榜榜首。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建三局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近年來每年帶動30萬農民工就業。開辦農民工夜校,搭建培訓教育平臺;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設立農民工法律援助站,維護工友合法權益;關愛農民工家庭,開展深度關愛活動。在中建三局的培養和關愛下,一大批農民工成長起來,火會燎榮膺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徐彬、趙葉勝獲評湖北省十佳農民工。
捐資助力希望工程。2015年8月10日,湖北希望工程—中建三局“爭先筑夢·青年成長”基金在武漢啟動。該基金計劃分年實施,資助戶籍在湖北省內四大連片困難地區、革命老區、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一本大學新生,以及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中建三局貧困勞務工人子女。目前,首批200名大學貧困新生每人一次性獲得5000元人民幣資助順利入學,讓家庭貧困的青少年實現了人生夢想。
搶建災區活動板房。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建三局積極響應湖北省委、省政府號召,1000余名建設者先后火速馳援災區搶建過渡房,累計搶建災區活動板房1.8萬平方米。湖北省省委領導對中建三局克服重重困難,在搶建中不講條件、不計利益、顧全大局的奉獻精神給予高度贊揚。
大愛點亮璀璨星空。中建三局湖北省勞模孔慶良去世后捐獻遺體,將自己最后的光和熱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中建三局醫院退休職工孫蘇嵐病逝后捐獻眼角膜,讓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中國好人”姜龍華樂善好施,近23年累計資助貧困學子18人、無償獻血75次;王燕平、嚴生軍、操石杰、裴志翔、張笛捐獻造血干細胞,為5名白血病患者點燃生命的火種;三公司安裝分公司成立“愛心媽媽”工作室,從最初的9名80后“愛心媽媽”通過微信“朋友圈”集結愛心,到如今成員發展到100余人,她們幫助孤殘兒童,關注遠征職工子女,關愛農民工留守兒童,關心退休老職工,關切環衛工人,參與社區文明建設,讓愛在企業內外開花結果
面對未來,中建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華元充滿無限憧憬:“中建三局將在中國建筑戰略的引領下,堅持以‘七個并重’為統領,以建造、投資‘兩輪’驅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致力成為卓越的建造企業、優秀的投資企業、真正的跨國企業、成熟的現代企業和一流的文化企業。”
中建三局承建的北京第一高樓——高528米的”中國尊“中建三局主承建的時為世界結構第一高樓—高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