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植保無人機迎難而上
一邊是不斷升溫與發展的市場,一邊是質疑與問題的回饋,植保無人機從無到有,從最早的一家企業到目前近百家企業,植保無人機產業迎難而上,直面問題,力求更大的發展。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觀看全豐農用無人機作業表演
10年前,國內部分研究無人直升機的單位以及航模發燒友,進行了無人直升機噴灑農藥的嘗試,但因沒有專業的植保知識和藥械知識,對植保市場的陌生,進展一直不大。
2008年,無錫漢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開始進行植保無人機的技術研發,2010年,公司首架也是國內首架植保無人機問世。但在當時,市場對植保無人機的認知度極低,在一線,人們很難想象植保無人機能真正下田噴藥。2011年,在北京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只有無錫漢和一家企業展示植保無人機,顯得非常孤獨,這種孤獨的狀態也持續了很久。但漢和團隊認為,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高功效的農業裝備來推動,所以他們堅定的朝這個方向走。為了培育市場,他們頻繁參加各種農業與農機展會,投入宣傳,引導市場認識與接受植保無人機。2013年以后,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這一市場的巨大前景,開始以各種方式進入這一領域,植保無人機的機型也更加多樣化。在2015年的北京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參展的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接近60家。
2012年,溫家寶總理在河南參觀廣西田園組織的植保無人機噴藥試驗,植保無人機獲得了鼓勵與認可,引起了市場更廣泛的關注,廣西田園也開始專注和發力這一領域。
2012年,安陽全豐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鄭州舉辦“中國首屆農用無人直升機發展應用論壇暨全豐航空植保聯合飛防交流會”。自2014年至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先后四次觀看全豐農用無人機現場作業,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植保無人機產業的高度關注。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孫叔寶會長在全豐了解植保無人機情況
這兩年,一些農業外的無人機企業,如廣州極飛科技等參與到航空植保領域,推動了這個行業的發展。
從2012年到2015年,植保無人機的關注度一年比一年升溫,尤其是2015年我們看到了大量關于植保無人機田間試驗和田間作業的報道。

電動植保無人機田間表演
2015年9月9日,央視《我愛發明》欄目播出了一期《我愛發明之噴藥飛行》節目,首次關注植保無人機,節目的植保無人機便是由漢和創始人沈建文團隊所發明。據漢和市場部負責人宋江倫反映,節目播出后的幾天,市場部工作人員一天接到幾百個電話,就連筆者在采訪期間,宋江倫也不斷接到電話咨詢無人機的相關情況。
這也意味著植保無人機噴藥飛行已經被市場逐步的認可和接受,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真正去嘗試用無人機田間作業的人才懂得無人機并非想像的那么簡單。
盡管植保無人機已經被大家炒的沸沸揚揚,媒體上報道植保無人機在哪個地區一天高效率作業數百畝地的新聞到處都是。然而事實上,無人機可以真正長時間大面積下地干活的場景依舊很難看到。于是有業內專家說,無人機田間表演很簡單,隨便哪個廠家都可以做到,但是真正下地干活的,考驗的是廠家的技術實力,只有少數企業能做得到。
筆者采訪了一些購買無人機的個人或組織,情況通常是經銷商和合作社通過觀看無人機飛防田間試驗后,覺得可行,便購買了,然而實際的應用卻難盡人意。在演示市場獲得植保無人機的用戶,很快面臨困境?;ㄙM不菲的植保無人機并不能真正“干活”,產生不了實際的效益。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飛機”是個技術活,普通農戶玩不轉;二是出于演示用目的制造的無人機,實在不是干活的料;三是成本太高,與植保收益相比,農戶沒有盈利的空間。
第一,無人機的質量不過關,墜機事件時有發生,用時間不久就退還給廠家;
第二,雖然學了近一個月的操控技術,但還是不夠熟練,害怕摔壞飛機,就從外面找專業飛手來操控飛機,增加了成本,防控面積并不大;培訓及售后服務不到位,買家無人飛不敢飛,當成了擺設;
第三,買了飛機,卻發現自己賣的農藥或農戶提供的農藥不適用于無人機的噴灑裝置,到處尋找無人機專用藥劑找不到;
第四,飛機好操作,質量也不錯,噴灑效果也可以,但是電池續航時間太短,反復的充電,電池成本還高,失去了最初的價值;
第五,飛機長時間沒有保養好,以至于應用時發生故障;
第六,飛機售后服務跟不上,某個零部件壞了,當地缺少專業的維修點,只能拉回廠家維修,極其麻煩。
以上幾種情況就是無人機購買者經常遇到的集中問題,這些問題或單一出現或集中出現。也有經銷商說的相對含蓄,說防治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
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在演示中,市場已經逐步接受了無人機噴灑農藥這件事,在不斷的嘗試,期望自己遇到的問題能夠進一步得到解決,如果能解決上述的幾個問題,那么植保無人機市場便會迅速普及。
前不久,央視十套一檔《我愛發明之噴藥飛行》引起了植保行業的廣泛關注。筆者將這個視頻發到朋友圈里,有朋友非常感興趣,但得知價格后便不再過問。目前市場上電機的價格相對還可以為種植者所接受,但是續航能力差,載藥量也大多在5-10公斤之間,每架次噴灑面積十幾畝地,效率并不高。而目前市場上的油動無人機載藥量一般在10-20公斤左右,每架次可噴灑20-40畝地,但是價格區間一般在20萬元以上。
很多人認為無人機的推廣難題“關鍵在于價格”。目前嘗試應用無人機的地區越來越多,但是卻僅有個別省份將植保無人機納入了“農機補貼”的范圍,比如,在2014年5月安陽全豐的兩款飛機經過多方考察和鑒定后,進入了河南省農機補貼。
在筆者跟企業的交流過程中,都迫切希望相關部門把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這樣便可以降低使用者的購買成本,并希望國家給專業的航空植保服務公司一定的補貼和政策支持。
現在的植保無人機市場事實上還處在一個表演階段。那么為什么要表演?
很簡單,因為植保無人機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讓那些想應用的人們看到試驗效果,而且植保無人機想獲得農機補貼及相關政策支持,就必須要讓相關部門看到這個東西的可行性。表演和演示是要說服種植大戶和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來接受無人機的農藥噴灑,這是培育無人機市場的一種手段。但不是能飛的飛機都叫無人機,不是能表演的飛機都能真正去田間作業。
目前市場上,有幾家企業的無人機是可以真正下地飛防作業的,但是這并不代表飛機可以大量的賣給種植者。
賣出去一架飛機就要保證這架飛機能夠真正去作業。如果只負責賣出去,不負責以后的事,那不僅傷害了消費者,更會讓自己被市場拋棄,所以在你的服務體系不成熟的情況下,不要只想著賣出去多少架飛機。
案例鏈接:
2011年,王守明在安徽種子農藥信息交易會上發現一款農用電動無人直升飛機。廠家帶著飛機來到地里試飛后,王守明不是特別滿意:“飛機沒問題,但與植保防治結合得不是很緊密。比如說它的載水量有限,這就會影響到農藥稀釋度,降低作業效率;而且動力是采用電池,耗電量大?!?/p>
為找到一款實用的植保無人機,王守明先后到江蘇、廣東、廣西等4個農用無人機生產廠家考察。他先是看中了一款電動無人機,幾經嘗試感到飛機的續航、負載等性能不盡如人意。目前比較中意的是一款汽油機型無人機。“這款無人機是燒汽油的,大約17萬元左右,價格雖然比電動的高了不少,但性能相對不錯,使用的農藥不需稀釋,能滿足飛防的技術要求。”
安陽全豐航空植保董事長吳春波告訴記者,農飛客的目標是兩年內能夠達到2000萬畝次的田間作業面積,將能力建設重點放在飛防作業上。一個無人機企業,生產多少飛機,賣多少飛機都不是應該關注的,關注的是一個植保無人機企業的真正作業面積。2014年至今,安陽全豐的植保無人機先后在海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進行農作物統防統治,作業面積已到30多萬畝。

油動植保無人機田間作業
無錫漢和市場部負責人宋江倫告訴記者,要讓飛機真正下田,就必須“人、機、藥,天、地、害”這幾個關鍵點系統起來。飛機要規模作業就必須要有好的噴灑效果和噴灑效率,這除了跟無人機本身品質有關外,還與操控手、藥劑、天氣、作物田地以及病蟲害息息相關。無人機的品質是一個基礎因素,那怎么把病蟲害治理住,是跟藥效有關;噴灑的霧滴細不細是跟噴頭噴灑系統,噴灑設備有關;噴灑的均勻不均勻,這與操作手熟練程度,責任心有關等等。
所以,購買植保無人機,需要考慮一系列的相關因素。有人經常會單純問,你們飛機的噴灑效果怎么樣,讓人無法直接回答。
總之,植保無人機從表演到真正的田間作業,還有一段距離,它需要一個無人機生態體系的構建,不過已經有企業如無錫漢和、安陽全豐、廣西田園等正在著手構建,這個過程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