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地起壟
果菜生育期較長,必須施足基肥。溫室土地整平后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15~20平方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3000公斤風化煤,均勻撒施后深翻30~35厘米,與土壤混勻,然后澆水,待適墑后用旋耕機旋耕。一般要求起壟種植,壟背寬80厘米、壟深30厘米、溝寬50厘米。
二、品種選擇
秋延晚西葫蘆選用早熟、抗病、耐濕、耐陰并較耐低溫的豐產品種,如九豐翠玉、九豐特早、碧玉等。
三、種子處理
西葫蘆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消滅種子表面病原菌。種子處理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溫燙浸種:先將種子浸泡使其膨脹,然后放入55~60℃的熱水中,不停地攪拌,15~20分鐘后撈出。
2.藥劑消毒:常用藥劑有磷酸三鈉、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等。用紗布將種子包裹后放入稀釋好的藥劑中浸泡15~20分鐘撈出,用水清洗干凈待播。
四、播種
采用一壟雙行三角形定植,每行穴距70厘米,每穴播種2粒,播種深度以3~5厘米為宜,播種后及時澆透水。
五、管理要點
1.溫度:前期不控溫,按露地要求進行管理。后期扣棚后溫度維持在25~30℃,超過30℃及時放風,防止秧苗徒長。隨著外界溫度逐漸降低,氣溫在12~15℃時,夜間要加蓋棉被,但要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第1雌花開放前,使溫度保持在22~28℃,以促進果實生長發育。中后期要注意保溫,溫度不能低于8℃,覆蓋物要早揭早蓋,減少通風。
2.肥水:在根瓜開始膨大時灌水,結合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15~20公斤,先將肥料用水溶于容器中,再將肥液隨水灌入地膜下的暗溝中。灌水后要加強放風降濕。灌水量不宜過大,以水剛流滿壟溝為宜,灌完水后將地膜封嚴,防止水分蒸發。
根瓜普遍采收后,第2條瓜正在膨大時,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結合灌水追施,方法與第1次相同。
西葫蘆的肥水管理要視植株長勢,還要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既要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和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果實墜秧,又不能使營養生長受到抑制。追過兩次肥以后,如發現葉色較淡時再進行第3次追肥。正常生長的植株,平均節間長不超過3厘米;如果節間超過3厘米,則應注意澆水不能過大。在結果期間水分不足,瓜條容易生長緩慢,所以要見干見濕,及時澆水。造成徒長的主要原因是夜間溫度高,特別是光照不足和后半夜高溫。植株徒長,若不及時控制,葉片變小,葉柄變長,植株便會進一步徒長,還容易發生灰霉病。
西葫蘆采收頻率較高,每株西葫蘆采收8~9個瓜,每采收兩個瓜追一次肥,生育期間追肥4~5次。每次追肥數量應視植株長勢而定。
3.人工授粉及激素處理:日光溫室秋延晚栽培西葫蘆,由于雌花較少,缺少昆蟲傳授,所以人工授粉是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人工授粉以在11:00~12:00進行為好,溫、濕度適宜,花粉成熟,授粉受精效果好。人工授粉方法是先把雄花摘下來,集中在一起,然后逐行授粉。把雄花花瓣摘下,一只手持雌花,一只手拿雄花花柄,把花粉輕輕涂抹在雌花柱頭上,一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
4.植株調整:矮生型西葫蘆節間很短,如環境條件適宜,生育期較長,莖蔓高度可達60~70厘米,莖蔓伸長,葉片增加,互相遮光,影響通風,易發生病害,對果實發育也不利。此時應進行吊蔓,吊蔓和纏蔓方法與黃瓜基本相同。吊蔓后在行間進行授粉和其他管理都比較方便,更有利于抑制徒長。
西葫蘆有時發生側枝,應及時摘除,在纏蔓和摘側枝的同時進行疏花。西葫蘆基本節節有瓜,由于果實間爭奪養分,往往有一部分雌花和幼瓜化掉,發現難以坐住或化掉的瓜應及時摘除并清理出溫室,以免留在植株上引起病害。
5.防止落花落果:當第瓜達到0.3公斤時,及時收獲,防止墜秧、秧蔓早衰和其他雌花脫落。
(新疆吐魯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李俊玲 郵編:838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