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儀恒
2000多年前,一個叫阿基米德的希臘人在踏進浴缸時突然靈光一現,大叫著跑出浴室,自此物理學史上多了一個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伴著潺潺的洗澡水聲神游物外,產生許許多多奇怪的“浴中哲思”,只不過未必人人都有勇氣像阿基米德一樣光著身子沖出去把它記下來。而當你沐浴完畢,腦中的零光片羽也早已像洗澡水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類似的奇思妙想也會在擦地板的時候、將醒未醒的時候、上課走神的時候鉆入腦海,倏忽即逝。
為什么靈感總是在大腦放空的時候才出現呢?
大腦也有后臺程序
美國神經學家馬庫斯·雷切爾及其同事們發現,大腦在放空狀態下也在不停運動。他們觀察了134個測試者的腦成像結果,發現無論進行何種實驗,大腦中的某些區域在任務開始之后就不那么活躍了。換句話說,這些任務開始后不活躍的腦區域只有在走神時是最活躍的,這就是大腦的默認網絡機制。
不過,觸發這個機制可是有條件的。首先身體得在相對安靜的狀態;其次這個狀態要能夠持續一定的時間。想想看,洗澡、澆花、聽領導講話等等,都滿足這些條件。
雷切爾認為,大腦放空時,默認網絡機制就會處理海馬體提供的短期記憶,以便對未來的行為提供參考。這時,我們自以為已經忘記的記憶就會重新冒出來,之前全神貫注思考的問題一直被束縛在幾個有限的想法里,但默認網絡開始處理短期記憶則會解放出許多新思想,于是就有“靈光一現”的可能。
2009年,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學家卡琳娜·克里斯多夫等人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走神時不僅有默認網絡的參與,執行網絡也會參與其中。執行網絡是負責解決高度復雜的問題的大腦機制,一般認為這兩個機制是此消彼長的,但走神會把這兩個機制融合在一起,從而為生發靈感、解決難題提供了好機會。
如何抓住靈感
靈感降臨,當你慶幸腦中還留有一些殘存的印象,提起筆想要記下來時又忘了個精光。針對這種現象,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庫尼奧斯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時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各種思想在無干擾的情況下是攪成一團的,一旦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殊的事物上,就會趨向直線運動。所以,一旦拿起紙筆準備記錄,大腦就會從神游中“蘇醒”,默認網絡活動減弱,本來就微弱的印象就更不容易記住了。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抓住靈感。庫尼奧斯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適宜的記錄方法,比如在浴室放一個防水簿,隨身帶一支錄音筆等等,甚至在如廁的時候也可以帶一個不顯眼的小筆記本……你別笑,據說《牛三斤》這首歌,就是馮小剛導演在廁所里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