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明
區域三農,解決方案決勝未來
文/王國明

進入滄州境內,道路兩側一排排的棗樹映入眼簾,正是掛果時節,滿樹的棗兒讓人垂涎欲滴。提起棗樹,王超這個名字在滄州崔爾莊婦孺皆知;從17歲為鄉親們修剪棗樹開始,他已堅持為棗農服務了28年。
也許你曾聽過新鄭大棗、靈武長棗、新疆紅棗和陜西的灘棗,但是中國的真正“棗都”、“棗鄉”卻是滄州崔爾莊,特產金絲小棗。
崔爾莊之所以被稱為“棗都”有三大原因,其一,種棗的歷史久遠,前些年農業部組織專家對全國范圍內的棗樹老樹進行考察匯總,調研組走遍全國都一無所獲,但是到崔爾莊以后卻令他們大為驚嘆,這里不僅有樹齡達3000年、2000年的老樹,而且數量相當可觀,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樹至今仍掛滿果實,想要完整抱住這些老樹至少需要兩個成年男子配合完成;而樹身上清晰的彈痕告訴我們,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這些老樹保存到現在是有多么不易。
其二,種植面積最大,2009年滄州地區棗樹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位于崔爾莊的紅棗交易市場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棗品交易市場,成為新疆紅棗在內地的集散地,當地光“中國紅棗交易市場”的牌坊就有九個之多,沿道路兩邊綿延5公里,雖然目前的種植面積縮小到約70萬畝左右,但如此規模的種植面積仍位居全國前列,而恰恰是因為種植面積過大,品質無法保障,導致金絲小棗近年來價格持續走低;其三,金絲小棗特殊的口感與價值,與其他品種相比,金絲小棗吃起來更有味道,在煲湯、包粽子時口感最佳,同時因為金絲小棗營養價值較高,也被用作藥材,這些都是其他棗類無法替代的。

多年來,王超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研究棗樹。他的職務有很多,河北省滄縣棗樹研究會理事長、河北省滄州市科普惠農服務站主任、滄縣十大杰出青年、省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等等等等,但是相比較這些榮譽稱號和職務,王超更想單純地干好一件事:指導農民種好棗樹。
在滄州,棗業、棗區、棗農就是區域三農;200萬畝的廣袤棗鄉,棗樹是農民增產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王超自己有三百多畝的棗園,但這些樹更多的是被用來搞試驗示范,嘗試一些新的品種和技術;他把的所有精力幾乎都放在培訓農技員和給棗農講課上。從17歲開始研究棗樹到今時今日,王超絕對稱得上是老專家和最專業的技術員,一年下鄉給農民講課的次數更是無數,從最簡單的施肥用藥到后期的病蟲害防治、采果時間的選擇,當地農戶都依賴王超給他們提供建議和指導;而僅僅45歲的年紀和對市場的分析把握,又決定了他不會局限于老方法、傳統思維去服務農戶。
王超經過多年的匯總,研究出“棗樹防病害新技術”、“高接換種”、“棗果生長后期防漿爛”、“棗果防裂”等技術,王超的農技推廣服務站同時也是農資經銷點,好技術和好產品的配套才會達到價值的最大化。他合作的企業全是國內一線品牌,農藥根據病蟲害情況選取最好的組合,肥料讓企業按照他要求的配方來生產棗樹專用肥,通過對產品的優化形成最優質的套餐方案,盡可能的來方便棗農。
在此基礎上,2007年,王超參與組織創辦了滄州市科普惠農服務站,結合政府資源,將自己的技術推廣發揮規模逐漸擴大。服務站是一家深入農村、服務農民的科普惠農綜合服務機構,坐落于滄州市紅棗市場內,配備專業的設備及場地,依托滄州紅棗星火科技傳播大院和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棗分會,以河北農大和滄州市農科院為技術后盾。服務中心、下屬服務分站、農民,形成一條農技傳播“服務鏈”,王超先對服務站人員進行培訓,使服務站負責人及會員掌握相應的農技知識和服務能力,再通過開展科普之春、夏、秋、冬及科普大集、科技下鄉等活動,到農民的田間地頭進行集中培訓,達到科普活動價值的最大化。
無論是個體的規模種植亦或區域的規模種植,解決方案式的管理月歷尤為重要,尤其對于區域的規模種植來說,作為一位先驅者,王超推動了整個棗業的進步和發展。走進王超的服務中心,桌子上最顯眼的是一打簡單的《棗樹實用簡明技術規程》,棗樹生產周期內如何用藥一應俱全、簡單明了。在王超的qq空間里,記錄了棗樹在一個生長周期所有應該關注的細節。
針對早期落葉病,一、加強栽培管理,壯樹防病,主要是增施肥水,保證樹及枝的健壯,提高葉片的抗病能力,使落葉延遲或減少,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造成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二、 藥劑防治,適時噴藥是防治早期落葉病的重要措施,一般應在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各噴一次藥,殺菌劑可用28%殺病靈800倍,葉面補肥;可用多微量元素肥—肥力寶600倍;防紅蜘蛛藥劑可用5%法藍迪阿維菌素4000倍。防治該病時,一方面應注意各項措施的合理配合,不能過分單方面強調某一措施,另一方面,藥劑防治的關鍵是首次用藥時間,所以應密切注意當地歷年的病蟲害初發期。另外,噴藥時還應細致、均勻、周到。
生長中期的生理縮果,解決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需求營養的矛盾。一要對生長較旺盛的棗樹多施有機肥、生物菌肥、磷鉀肥,少施含氮量高的肥料。葉片噴肥也要選擇一些無激素,不含氮素的肥料,多補充微量元素,如肥力寶。二要在修剪時去除直立枝,在六、七、八月份夏剪要經常進行,對新萌發的棗頭剪除或重摘心。三要控制甲口愈合的時間,對愈合早的要劃甲口,一般甲口應控制在30-35天后再愈合上,劃甲口時要輕劃、勤劃。婆棗、綿棗、鈴棗控制愈合時間再稍長一些。甲口愈合后出現生理縮果的可在樹的主干進行環割。(棗樹開甲的原理,一是控制葉片制造的營養不能向根部輸送,集中營養供應開花坐;二是控制棗樹生長過旺,平衡樹勢。)
針對棗樹最大的問題—裂果,1.加強田間管理是預防裂果的一項基本措施。8月中旬至9月初正處棗果熟前增長期,是棗果最后一次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根據歷年的觀察,這一階段降雨稀少,土壤干燥缺水,需要灌溉。多年生產經驗證明,凡能在這一時期澆1~2水、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的棗園裂果都比較輕。不僅由日燒引起的裂果輕,而且遇雨后裂果也不重。雨后鋤劃松土仍舊有減輕裂果的有效措施。2.完善棗糧間作種植模式,建立田間適宜的小氣候,是防治裂果的有效途徑。種植高稈作物的棗園比種植矮稈作物的棗園裂果少。凡是種植作物的就比不種作物的棗園裂果輕。不種作物的棗園中耕、鋤劃保墑好的也比較輕。3.晚開甲座晚棗,避開裂果盛期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棗樹開花的時候,將開甲時間向后推一周,白熟期可延遲幾天,相對避開裂果盛期,可有效地減少裂果。4.選育抗裂品種,有計劃地嫁接抗裂品種。如肉兜子棗,大雞心棗。5.改變現有的施肥方式,采用溝施或穴施引導棗樹根系向深處生長。
中國的農業正在發生著一場重大的變革,農資行業也在隨之發生跨界的整合。未來行業變革的方向一定是專業種植、規模化種植以及更加專注產品、作物、以及可行性的服務方案。就像未來渠道商的生存與發展一定是靠創新模式制勝,在專業種植領域王超的經驗和模式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學習,值得整個行業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