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倩
記得第一次看見吳百川是在去年的溫州現場作文賽上,我們是同一個帶隊老師。賽前,他一個人倚著欄桿,若有所思地發著呆。文靜內斂,身上散發著一股文藝小清新的氣質。面容清秀的他,給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賽事結果出來了:吳百川獲得初中組年度總冠軍。
有編輯曾評價吳百川的文字有一種詩的氣質,在我看來也是如此。他的文字充滿靈性與悟性,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積淀,這和他從小的積累密不可分。在他很小的時候其母就要求他背《唐詩三百首》。當其他小朋友們肆意玩耍,將時光全部讓給玩樂及汗水時,他在家中一首首地背著古詩。這種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的時間,一天一首。他不知翻了多少遍,最后將唐詩背得滾瓜爛熟。在吳百川讀低年級時,還不懂母親的良苦用心,因為他背的唐詩根本無用武之地。直到他上了五六年級,隨著理解能力的增強,他發現了唐詩的妙用。唐詩漸漸融入他的語言,為他的文章錦上添花。吳百川說:“積累已從不易察覺的量變一步成為質的飛躍。”
在初中的時候,吳百川的語文老師要求他們每兩天寫一篇日記。在競賽班學習,任務是十分繁重的,幾乎沒有一點空閑的時間。學校不會因為你要寫幾篇文章而多分出些時間給你,但“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吳百川總是在學習之余擠出額外的時間來寫作,這看似協調的分配,實際上操作起來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他一直踐行著。就連在寸秒如金的中考前幾天,他還在鍥而不舍地捕捉轉瞬即逝的靈感,擠著分分秒秒去寫他上萬字的小說。因此作為一個學生,一位青年,不僅僅要有一份“執著”追求的熱情,還要有一顆“不懈拼搏”的心。
練筆的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各項征文比賽。在這一過程中吳百川大約積累下了約20萬的文字。在他的堅持下,獲得了許多令人驚喜的獎項:連續三屆樂清市“初中段小文學家”,第三屆溫州市“初中段小文學家”;2011年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征文比賽”特等獎,并赴京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表彰大會;各種主題征文賽事屢屢獲獎。其作品多次發表在《語文小報》《溫州都市報》《作文評點報》《中學時代》等報刊上,并被報刊作過專版或專欄介紹。
許多學生很容易在學業和文學創作中失去平衡,但是吳百川是個文理均衡發展的優秀學生。他曾獲得初中段數學聯賽全國三等獎、樂清市理科競賽科學一等獎和數學二等獎。在初一時就獲得了“樂清市優秀學生”的榮譽稱號。
他還愛畫畫,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已先后通過花鳥四級和山水六級的考試。愛畫畫的孩子腦海中都會有一個天堂,在那里頻繁地上演他們的夢想。他們愛想,愛做夢,不停地用畫筆記下夢中斑斕的色彩,描繪動人的情節。
現在他又愛上了遠行。他要“把那些陌生的風景變作不竭的生命,永遠地流淌進自己的血液”,他文靜的外表下,一顆不安分的心在躁動,在奔跑,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
(作者為浙江省樂清市白象中學金鰲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