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涵
她,有著一雙丹鳳三角眼,頭發花白卻梳得一絲不茍,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但當年的風韻仍依稀可見。——她就是我的姥姥。
姥姥雖然已經七十六歲高齡了,但她人老心不老,是個孩子氣十足的“老頑童”。她喜歡養花,幾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她愛花幾近癡狂,養花技術堪稱專家。已經枯死的吊蘭只要一經她手,不出半個月,準能起死回生;“死”了一年多的杜鵑花,被她一打理、一收拾,竟奇跡般地復活了,兩個月后居然開出了紅艷艷的花兒,花兒還開得異常鮮艷、茂盛。她仿佛是位“花媽媽”,只要一經她的手,所有的花兒都會茁壯成長。
最近一個月,姥姥家做了一個小裝修,姥姥不得不臨時搬家,花也不能帶去,姥姥天天念叨著她的花,生怕裝修工人把花盆打碎,把葉子折了,花枯了……她每天都糾結郁悶著,都快生病了。
媽媽決定趕快帶著她去看看她的寶貝們,門一打開她便直奔陽臺,對新粉刷的白墻視而不見,新買的家具,她連看都不看一眼,頭也不回地走向陽臺,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和她沒關系。
到了陽臺后,只見她輕輕地撫摸著吊蘭的葉子,眼睛閃閃發光,滿臉的開心,嘴里不停地嘀咕著,還不時地將臉貼在花的葉子上,似乎在與花兒講悄悄話兒。話兒講夠了、水澆完了、花也撫摸過了,她才戀戀不舍地走了,走之前竟然還和花兒做了一個深情的“吻別”,似乎花兒就是她最親近的“姐妹”。
姥姥這個老頑童的趣事兒還有很多,有傷心的、快樂的……
@邊邊:寫人要抓住特征,本文即是如此,緊緊抓住姥姥“花癡”的特點,寫出了她的愛花、迷花,形象生動,呼之欲出。只是文章略嫌單薄,還可再豐厚些,如能再選取兩三事加以表現另外的特點,那就符合原題“老頑童的那些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