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平
摘 要:主要探討了黃脊竹蝗防治試驗的相關內容,結合一系列的具體試驗研究,敘述了試驗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并詳細分析和討論了試驗所得的結果,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黃脊竹蝗;防治試驗;生態環境系統;竹林業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2.095
黃脊竹蝗俗稱竹蝗、蝗蟲,是我國南方竹林的主要食葉害蟲,主要會對毛竹、苦竹和剛竹等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何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系統的前提下有效防治黃脊竹蝗,已經成為了竹林業工作者主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黃脊竹蝗防治試驗,以期能為更好地防治黃脊竹蝗蟲害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地屬于低山丘陵區,海拔360~420 m。試驗區林為毛竹純林,面積為151.2 hm2,高度為10.5~12.8 m,郁閉度為0.7,林下植被以陽性莎草科、禾本科雜草和雜竹為主,有少量的灌叢。黃脊竹蝗跳蝻的齡期主要為2齡,蟲口密度為8~15頭/m2;黃脊竹蝗成蟲蟲口密度為9~17頭/株,毛竹葉失葉率為25%.
1.2 供試昆蟲、藥劑和器材
黃脊竹蝗成蟲均從野外捕捉,室內群體飼養2 d,然后選擇健康的分裝到各養蟲籠供試。
試驗中用到的藥劑主要有: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又名殺確爽,有噴霧型和噴煙型);質量分數為1.2%的苦參·煙堿煙劑(又名百蟲殺煙劑,每袋1 kg);苦參堿煙霧劑[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噴煙型)與柴油按1∶8的比例混合];煙堿·苦參堿煙霧劑(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與柴油按1∶9的比例混合)。
養蟲籠是用100目綠色鐵紗網做成的,直徑為50 cm,長為80 cm,圓筒形,兩頭各縫接長50 cm的紗布供捆扎。同時,用到的儀器還有3WF-3S背負式噴霧噴粉機、6HYB-25BI背負式直管煙霧機。
1.3 試驗方法
在黃脊竹蝗跳蝻期,竹林內選取40 m×40 m樣地12個,樣地間留有不小于100 m的隔離保護帶,每公頃噴灑600 mL的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800倍液、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4 000倍液、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 200倍液。每種處理3個重復,3種藥劑同設1個不噴藥的處理為對照。
在黃脊竹蝗成蟲期,林間采用對角線方法設立0.067 hm2標準地12個,每個標準地隨機選取10株標準株,并在每株標準株上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選取竹葉較茂盛的枝條套1個養蟲籠,分別放入8頭成蟲。在傍晚,大氣呈逆增,風速在1 m/s以內時,施放質量分數為15 kg/hm2的苦參·煙堿煙劑和體積分數為50 mL/hm2的苦參堿煙霧劑、煙堿·苦參堿煙霧劑,每種處理3個重復,3種藥劑同設1組不施藥的處理為對照。上述
各對照樣地離施藥區較遠,不受施藥處理的影響。
1.4 效果檢查方法
施藥后,每天檢查樣地內或套籠內的活蟲數,直至各處理昆蟲死亡率達95%以上,或對照處理死亡率達20%時結束試驗,以此時的結果評價防治效果或重新進行防治試驗。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GB/T 17980.54—17980.148—2004)計算防治效果,利用DPS軟件進行Duncan氏新復極差法檢驗其差異性。其防治效果公式為: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林間防治黃脊竹蝗跳蝻試驗
2012-05-16,在竹林進行林間防治黃脊竹蝗跳蝻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藥后2 d,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和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的防治效果均達到了90%,且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由此表明,這3種藥劑防治效果相同。不同處理方式與防治效果存在顯著的差異,則表明藥劑處理與對照相比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因此,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和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均可以作為防治黃脊竹蝗跳蝻的藥劑。
表1 不同藥劑林間防治黃脊竹蝗跳蝻的防治效果
藥后
天數/d 校正死亡率
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 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 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 對照
1 84.6 aA 76.1 bB 71.4 bB 0 cC
2 93.1 aA 92.3 aA 90.2 aA 1.4 cC
3 96.2 aA 95.8 aA 95.1 aA 2.6 cC
4 100 aA 100 aA 96.1abAB 2.8 cC
5 100 3.0 cC
注:數據后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Duncan氏新復極差法檢驗,小寫字母為0.05水平,大寫字母為0.01水平,下同。
2.2 林間防治黃脊竹蝗成蟲試驗
2012-07-10,在竹林進行林間防治黃脊竹蝗成蟲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見,藥后2 d,煙堿·苦參堿煙霧劑、苦參堿煙霧劑和苦參·煙堿煙劑均對黃脊竹蝗成蟲有良好的殺蟲作用,校正死亡率均達到90%以上,且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由此表明,這3種煙霧劑的防治效果相同。不同處理同對照的防治效果存在顯著的差異,這表明,藥劑處理與對照相比,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因此,煙堿·苦參堿煙霧劑、苦參堿煙霧劑和苦參·煙堿煙劑均可作為防治黃脊竹蝗成蟲的藥劑。
表2 不同藥劑林間防治黃脊竹蝗成蟲的防治效果
藥后
天數/d 校正死亡率
煙堿·苦參
堿煙霧劑 苦參堿
煙霧劑 苦參·煙
堿煙劑 對照
1 82.6 aA 75.2 bB 83.3 aA 0 cC
2 92.5 aA 91.2 aA 92.6 aA 1.6 cC
3 95.4 aA 95.7 aA 95.2 aA 2.9 cC
4 100 aA 100 aA 100 aA 3.1 cC
5 3.5
3 討論
在黃脊竹蝗跳蝻未上竹前,林間使用質量分數為1%的苦參堿可溶性液劑、質量分數為1.2%的煙堿·苦參堿乳油和質量分數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常量噴霧,防治黃脊竹蝗跳蝻效果均達到96%以上,均具有高效殺蟲效果,可立即降低蟲口密度,因此,可以取代常用的化學藥劑,以此作為黃脊竹蝗跳蝻期噴霧防治的藥劑。在黃脊竹蝗成蟲期,使用煙堿·苦參堿煙霧劑、苦參堿煙霧劑和苦參·煙堿煙劑防治,防治效果均達到95%以上,而且噴煙方法易于操作,可以解決山地水源缺乏、竹高林密、勞動力日益緊缺等困難,且其具有高效殺蟲效果。這樣做,既可以降低蟲口密度,又可以克服一些生物藥劑發揮藥效時間較長的問題。由此可見,它可以作為防治黃脊竹蝗成蟲的藥劑。
煙霧劑要求在早晚出現逆溫層時使用,作業時間雖然受到了限制,但是,只需要沿林道或山谷作業,且工效高。苦參·煙堿煙劑只需直接點燃,與噴粉、噴霧等措施相比,它還可以減少藥械的使用量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勞動強度和防治成本。但是,當煙劑點燃后,如果風向發生變化,則難以保證防治效果。幾種藥劑具有強烈的觸殺作用,其殺蟲時間短,只要施藥后24 h內不下雨即可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免除了施藥后下雨影響藥效的憂慮。總的來說,幾種藥劑及其不同的施藥方式可以根據立地條件、藥械、氣候環境和勞動力等情況,因地制宜地安排防治工作,并提供不同的選擇;幾種藥劑及其各自的施藥方式可以作為單獨防治黃脊竹蝗的措施或綜合防治中的配套措施使用。
當毛竹林發生黃脊竹蝗危害時,應根據黃脊竹蝗防治指標,針對不同竹林和蟲口密度采用相應的措施,盡量減少對竹林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害蟲的各種天敵,保持林分自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達到無公害防治的目的。
苯氧威是21世紀環保型新一代殺蟲劑,是一種非萜烯類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并能起到昆蟲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它克服了第一代保幼激素生物活性和田間穩定性相對較低的缺陷,具有高效、低毒、廣譜、持效時間長和對環境無污染的特點,具胃毒和觸殺的作用,屬于仿生制劑。苦參·煙堿和苦參堿屬于植物殺蟲劑,具有強烈的觸殺、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害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新型綠色環保殺蟲劑。以上藥劑均具有毒性低、污染少、對生態環境和天敵影響很小等特點,可以作為黃脊竹蝗無公害防治藥劑。尤其是煙堿·苦參堿煙霧劑、苦參堿煙霧劑和苦參·煙堿煙劑的防治成本較低,且防治效果好,是首選的防治藥劑,應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廣該類藥劑。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黃脊竹蝗俗稱竹蝗,是毛竹的主要食葉害蟲。為了保障竹林業的正常發展,防治黃脊竹蝗的蟲害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了黃脊竹蝗防治試驗,對跳蝻和成蟲的防治作了系統的試驗,相信能對有關的蟲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盛,羅賢坤,練佑明,等.黃脊竹蝗防治試驗[J].湖南林業科技,2013(02).
[2]葉其培.森得保林間噴粉防治黃脊竹蝗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0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