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我背老媽回“娘家”
錢國宏
最近,我做了一件轟動全村的事:背著84歲的老媽回“娘家”游故地。
老媽出生于遼寧省北鎮市黑山縣農村。自20歲嫁給老爸,便離開了生她養她的家鄉,隨老爸流離顛沛,四處奔波,再也沒有機會回娘家探望。老媽年輕時,我們幾個子女還都小,老媽和老爸為了全家人的生活一天到晚地忙碌,根本無暇回黑山縣老家。老媽年輕時從不提回娘家的事,一是怕花錢。我們幾個子女成家后,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二是擔心我們工作忙,怕給子女添麻煩。所以回娘家省親的事就耽擱下來,這一耽擱就是60多年!
平時,我們斷斷續續地從老媽嘴里得知:老媽生于名門望族,姥爺是東北軍的軍官,家境殷實,所以老媽小時不但衣食無憂,而且經常在北鎮一帶游玩,遼西著名的北鎮廟、北鎮古城、黑山老縣城等等,都刻著老媽童年的美好記憶。
近幾年,我們的家境相繼好起來。雙休日在鄉下的老媽處聚會時,我們決定幫老媽圓一個跨世紀的夢——回“娘家”省親!

雙休日,開上兩臺私家車,3個兒子、兩個兒媳共同陪著老媽回娘家省親啦!
聽說要回到闊別60多年的故鄉走一走,老媽興奮得一夜未睡好。次日天色剛見亮,兩臺車便載著老媽駛向北鎮市。
我們早為老媽策劃好了此行的路線:首站是老媽小時常去玩耍的北鎮廟,二站是老媽小時常爬的醫巫閭山,三站是儲存老媽半輩子記憶的黑山縣城,四站是老媽的出生地——黑山縣繞陽河鎮車屯村。
北鎮廟是全國五大鎮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鎮山廟,由于廟宇臺階較高,我們干脆背著瘦小的老媽上臺階。剛一踏進廟門,老媽的眼淚便唰地流了下來!——廟里的一切老媽是太熟悉了,每個角落都留下了老媽的笑聲。走在廟內的高臺上,老媽如數家珍地給我們講解當年廟內的規模和軼事。84歲的老太太神采飛揚,精神抖擻,儼然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三軍統帥!那神態,很難讓人想象到:這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廟中的工作人員聞知老媽竟然是60多年前外嫁出去的“姑奶子”(東北地區對外嫁女兒的俗稱),破例免了我們一行人的所有門票,并義務為老媽導游、講解。
醫巫閭山乃東北名山之首,以悠久博深的歷史文化和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而享譽國內外。據老媽講,小時,她經常和村中的伙伴到這里爬山、觀景。閭山山勢很陡,于是,我們哥幾個干脆輪流背老媽爬山,從山門一直背到山頂。爬山途中,老媽說在哪停就在哪停,每停一處,老媽都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當年的場景及景點背后的故事,聽得我們如醉如癡——我看見,老媽每每講到動情處,眼里都含著激動的淚花……
進入黑山縣城時,老媽直喊車開慢點:她的眼睛不夠用了!60多年了,滄海桑田,這座縣城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呀!老媽辨認了許久,才找到過去的老城門。老媽邊看邊感慨:“變了,全變啦,那片當時還是一片荒地,看,現在都成商貿區啦!發展真是太快啦!”
老媽如醉如癡地看著,久久不愿挪動腳步。
車子駛進老媽的出生地車屯村時,老媽執意要從村口下車:她堅持用自己的腳,踏在故鄉的土地上!
84歲的老太太,就這樣倔強地不讓任何人攙扶,步履鏗鏘地走進了村口!
街道、民居、面孔,眼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嶄新的。老媽雖然無法將眼前的一切與記憶中的印象對應起來,但她還是執拗地在村中的主街走了個來回。
路上遇到的鄉親沒有一個熟識的,但都熱情地上前與老媽打招呼,大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況味。老媽滿臉是激動的淚水,拉住鄉親們的手,逐個詢問兒時伙伴的境況。盡管村民們并不熟識這位瘦弱的老人,但從她話里話外也聽出了端倪:她曾是這個小村走出去的“姑奶子”!于是,這個從家里拎來了土特產——花生,那個從家里背來了遼西的名品——梨干;老媽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嗓子眼兒里因激動而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天將黑時,老媽才戀戀不舍地上車。臨上車前我看見,她悄悄地將路邊的一抔土小心翼翼地揣進了懷里……
行孝有各種,陪老人回闊別的故鄉走一走,不失為一種全新的盡孝方式。我們和老媽約定:明年夏季,我們還陪老媽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