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
礦井的五大自然災害(水、火、瓦斯、煤塵、頂板)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頑癥,嚴重的制約了礦井安全,影響了煤礦的高效生產。國內外高度重視,就此進行一系列的課題研究,但每個科技成果的應用,都要進行再創新,研究適合本礦井災害的綜合治理技術,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現場解決實際中存在的災害隱患[1]。同煤集團忻州窯礦有近百年的開采歷史,地質及現有開采條件復雜,多煤層開采,地表裂縫縱橫交錯,大面積采空區,孤島煤柱及采區壓力大,造成水、火、瓦斯、沖擊礦壓災害日漸突顯,嚴重的影響了忻州窯礦的安全生產。
忻州窯礦井田內無常年地表水體,僅有季節性溝谷通過[2]。由于侏羅系煤層的大面積開采,在采空區上方形成眾多塌陷裂隙,含水層、隔水層均已遭到破壞。當煤層全部開采結束后,上下含水層成為一個整體,14-3#煤層賦存范圍內的上層采空區成為地下水匯集的一個天然“大水庫”。[3]現忻州窯礦有較大采空積水區5 處,共計積水量50 萬m3。忻州窯礦現主要開采14-3#煤層,因此采空區積水是忻州窯礦的災害之一。
忻州窯礦煤層自然傾向性鑒定為易自燃煤層,自然發火期為57 d,煤層本身具有自然發火隱患,并且由于礦井多年開采,采空區面積不斷擴大,地表破壞比較嚴重,地表裂縫較多,地面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區。今年礦井對地表進行裂縫調查,原有裂縫經過填充大多完好,局部有開裂,塌陷現象,但每年都會有新的地表裂縫產生,地表裂縫與井下采區及采空區形成漏風通道,是造成井下火災的重要原因。忻州窯礦通過相應治理,現無火區存在[4]。
忻州窯礦歷年來瓦斯等級鑒定為高瓦斯礦井,但煤體內瓦斯賦存量并不大。由于礦井開采年限長,目前開采煤層上覆全部為采空區[5]。采空區內的瓦斯賦存量較大,采空區隨開采地應力的變化與生產區會形成裂隙,積聚的瓦斯由裂隙進入生產區,對生產區的瓦斯含量造成影響;綜采工作面為“兩硬”開采,從巖石破壞角度分析確定了冒落帶、裂隙帶、彎曲下沉帶[6]。但在“兩硬”條件下的綜放工作面上覆巖層活動的“三帶”不明顯,導致綜采工作面回采采空區內的空間較大,大量瓦斯積聚在采空區內,綜采工作面向前推進時,隨頂板垮落綜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會異常增大;忻州窯礦903 盤區存在1 條寬約80 m 的地質破碎帶貫穿整個盤區,破碎帶裂隙內賦存大量瓦斯,在回采期間,此段區域內瓦斯含量異常增大。
忻州窯礦現主采煤層為14-3#煤層,隨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沖擊礦壓災害越來越嚴重,近年來沖擊礦壓顯現增多。已經成為制約生產和安全的主要重大災害[7]。西二903 盤區由于存在1 條80 m 寬的破碎沖擊礦壓造成巷道變形、支護失效、斷面縮小等隱患,已成為威脅安全生產的災害之一。忻州窯礦在治理前能量大于等于105J 的沖擊礦壓每年平均發生5~6 次,通過采取大直徑卸壓孔、巷道底板的卸壓槽以及鄰面斷頂爆破等綜合治理措施實施,能量大于等于105J 的沖擊礦壓再未發生。
忻州窯礦在每年的雨季來臨之前,季節交替及日常檢查中,都要對地表的裂隙進行檢查,發現裂隙及塌陷區域,要及時進行回填。具體作用如下:
(1)由于煤礦多年來的開采,采空區面積不斷擴大,地表破壞比較嚴重,地表裂縫較多,地面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區,因此地表水成為井田的地下水的又一補給來源,地面裂隙和塌陷區的回填,能夠防止地表水的補給;
(2)地表裂隙和塌陷區的形成,使地面與井下形成漏風通道,增加了礦井的外部漏風率,地面裂隙和塌陷區的回填能夠減少礦井的外部漏風,提高礦井風量的有效利用率;
(3)地表裂隙和塌陷區與井下采空區存在漏風通道,給采空區內補給氧氣,造成采空區內煤炭自燃,回填能夠減少由礦井漏風引起的礦井火災。
忻州窯礦采用微震法、礦壓觀測法、電磁輻射法、鉆屑法和綜合指數法多種監測、檢測手段相結合進行沖擊礦壓的預測預報。具體作用如下:
(1)對微震及礦壓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若判斷作業點有沖擊危險時要及時通知調度室和生產隊組進行防治,防止出現人員威脅;
(2)防止發生沖擊礦壓的巷道或者工作面巷道變形后,巷道斷面縮小,風量變化引起瓦斯事故;
(3)防止沖擊礦壓使采空區出現漏風通道,使采空區內的瓦斯會下泄,導致瓦斯事故的發生;
(4)沖擊礦壓導致采空區漏風,采空區內氧氣的補給,造成采空區內自燃;
(5)能夠防止因沖擊礦壓引起破壞通風設施,導致通風系統失效,引起礦井通風事故的發生。
忻州窯礦在每個盤區對應的地面都設有地面集中灌漿孔,通過井下的集中灌漿管路,每年春季開始向井下采空區及有自然發火隱患的采空區灌注黃泥漿。具體作用如下:
(1)消除了采空區的自然發火隱患的隱患,灌注黃泥漿,一是黃泥漿覆蓋在煤炭表面,減少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二是能夠消除井下采空區內的高溫點,杜絕礦井自然發火隱患。
(2)能夠回填井下采空區,通過灌注黃泥漿,黃泥漿沉淀積累在采空區內,使井下的采空區能夠部分回填,減少了地表裂縫和地表塌陷。
忻州窯礦903 盤區在風量緊張的情況下,利用原劉官莊廢舊斜井進行改造,增加劉官莊風井,使礦井各盤區實現獨立通風的通風系統。具體作用如下:
(1)使忻州窯礦各盤區均實現了分盤區的獨立通風系統,保證了各盤區的系統穩定;
(2)增加盤區風量,能夠稀釋礦井瓦斯,保證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3)保證了礦井的通風能力,能夠為隊組的采掘接替提供足夠的風量保障,從而使采掘接替正常。
忻州窯礦903 盤區存在斷層破碎帶,在破碎帶區域內向煤體內施工鉆孔,向煤體內灌注永固S 材料。具體作用如下:
(1)能夠加強掘進巷道的支護,杜絕巷道應破碎帶出現支護事故;
(2)使破碎帶區域內的煤巖體膠結成受力整體,保證了回采機組過此段區域內支架的順利推進;
(3)材料能滲入煤體裂隙及煤體孔隙中,提前將瓦斯置換出煤體,以減少回采時的瓦斯涌出量。
忻州窯礦每個回采工作面均施工有煤體注水孔,并在回采工作面開采1 個月以前注水,煤體注水解決了降塵、減少沖擊礦壓和置換煤體內瓦斯的礦井災害。具體作用如下:
(1)使煤體完全濕潤,在回采時能夠降低工作面的煤塵,從源頭上降低煤塵濃度;
(2)煤層注水后總含水率不得小于4%,必要時進行底板注水以降低煤層的沖擊礦壓危險程度;
(3)水進入煤體裂隙和孔隙中,置換出煤體內的瓦斯,降低了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忻州窯礦903 盤區回采工作面為“兩硬”開采,煤體硬、頂板硬,903 盤區綜采工作面采用五巷布置,五巷布置通風系統為“三進兩回”(Ⅱ+U+Ⅰ)。即沿煤層底板布置兩條順槽巷作為皮帶進風巷和運料回風巷,沿煤層頂板布置兩條中間預爆破工藝巷為進風巷。具體作用如下:
(1)五巷布置能夠增加工作面的風量,稀釋綜采工作面的瓦斯濃度;
(2)頂回風巷的設置,使上隅角的風向流向頂回風巷,徹底解決了上隅角瓦斯超限問題;
(3)兩條中間工藝巷,解決了回采時“兩硬”引起的放頂問題,提高了回采時煤炭的回收率。
忻州窯礦305 盤區為11#和14#層煤為近距離開采,由于受沖擊礦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巷道煤柱壓裂、頂板離層、地表下陷、密閉嚴重壓損,致使采空區與地表、相鄰采空區、煤層與煤層間均存在漏風通道,礦井在開采此盤區時均采用均壓防滅火技術。具體作用如下:
(1)均壓防滅火技術的應用,能夠防止由于漏風導致的采空區內煤體自燃隱患的發生;
(2)均壓防滅火技術可以防止上層采空區的有害氣體下泄到回采工作面,發生有害氣體中毒事故。
通過對各種災害做出分析并實施相應措施。多年來礦井從未發生過水、火、瓦斯、沖擊礦壓事故,保證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1]郭建偉,劉慶鋒,路金萍.近距離保護層綜采工作面瓦斯來源分析[J].中州煤炭,2007(5):77-78+83.
[2]陳愛和.采煤工作面瓦斯來源分析與綜合治理[J].煤礦開采,1998.(3):55-57.
[3]鄒吉社.復雜條件礦井災害綜合治理技術[J].中國煤炭科技,2012.(3):214-215.
[4]劉鏡松,鄭德彬.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J].科技信息,2002(2):35-37.
[5]孟凡龍.“兩硬”綜放工作面綜合防滅火技術[J].煤炭工程,2007(10):58-60.
[6]宋文忠.分層綜采工作面的綜合防滅火技術[J].煤礦安全,2002(2):20-22.
[7]竇林名,何學秋.煤礦沖擊礦壓分級預測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7(6):71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