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難免坎坷,它在阻礙著我們腳步的同時,也在磨礪著我們的意志,以至于崎嶇之后覺平坦,輾轉之后現從容。
“周子航,”我渾身一激靈,該來的總要來,我埋在兩臂間的頭微微偏了偏,讓一只耳朵稍稍從羽絨服的帽子里露出來一點兒,忐忑地聽著。“68分!”數學老師失望的聲音,包裹著我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分數,狠狠地向我砸來。
又考砸了,早在意料之中。進入七年級以來,我的數學成績總是不行。每次都只因為這一科,就把我從年級前十的位置,生生往后拖個三十名。爸媽和老師都說我的“木桶效應”太明顯,同學們也笑我:“各科排名都靠前,數學一考就玩完。”
但這也太差了,而且差得越來越遠。這還怎么趕得上?難道我真的在數學方面是個“弱智”?以后再影響到物理、化學,那還不是遲早考不上大學的節奏?也許,我真的不適合學習,還不如早點放棄,學點技術算了。
我趴在座位上,感覺露出的耳朵都凍得生痛,于是又把頭深深地埋進臂彎里。
終于挨到放學了。我茫然走在回家的路上,踢著一個不知何時已經踢著的破石子,讓它和我一起往家“滾”。
突然,石子竟撞出了一抹綠。嫩芽?在這個寒風肅殺、寂靜無聲的冬天里竟會有嫩芽!
我蹲下來,仔細觀察這灰色水泥夾縫中的綠色:兩片葉子舒展開來,青翠欲滴,綠得發亮,細細的莖顏色略淡,顯得十分柔弱。“肇事”的石子正壓著它……可就是這樣一棵弱不禁“碰”的小草,卻在死寂的冬天里,驕傲地煥發出一片盎然的生機!
這時,我想起了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詩:“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撿起石子,緩緩站起,看著腳邊的綠意,竟有一絲感動。我握緊手中的石子,感受著掌心里隱隱傳來的刺痛,揚起手臂,奮力把石子扔向遠方。
酥麻的手臂讓我有種“觸電”的感覺。我摘下帽子,加快了回家的腳步。我有一種沖動想告訴爸爸媽媽:我不會放棄,即使我現在的學習狀態還在“冬天”。
點評
這篇文章語言流暢,描寫細膩,線索清晰,結構合理,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亮點:1,切合題目。作者準確理解了“邁過那道坎”這個象征性標題的含義,把握住了“坎”的內涵。“坎”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在本文中指學業的失敗、精神的沮喪,非常符合題目要求。2,脈絡清晰。作者先寫數學考砸了的灰心,再寫看到嫩芽時的感動,最后寫受到啟發后的奮起,思想感情的變化清晰自然,抑揚有致。3,細節生動。文中對宣布分數時“我”的動作、心理描寫,對水泥夾縫中嫩芽的形態以及“我”踢石子、握石子、扔石子等細節刻畫入微,真實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