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秀冰,廖 軍,黃萍萍,鄭春水
(福建中醫藥大學 針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22)
?
“溫腎束帶、健脾利水”法穴位埋線治療肥胖病探討
童秀冰,廖 軍*,黃萍萍,鄭春水
(福建中醫藥大學 針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22)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具有獨特優勢。從中醫學角度對肥胖形成的病因病機、治法、辨證選穴方面略述一二,并舉例予以說明。
埋線減肥;病機;治法
單純性肥胖是指人體脂肪積聚過多,且不伴有明顯神經或內分泌系統功能變化,排除肌肉發達等蛋白質增多諸因素,引起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一種疾患[1]。中醫對肥胖早有論述,《靈樞·衛氣失常》曰:“眾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 血與氣不能相多, 故其形不小不大, 各自稱其身, 命曰眾人”。又言:“肉堅, 皮滿者, 肥。肉不堅, 皮緩者, 膏。膏者, 多氣而皮縱緩, 故能縱腹垂腴。脂者, 其身收小。”其將肥胖分為三類,強調“必先別其類型,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后調之”。埋線減肥亦通過辨證而治。
對肥胖病機的論述,主要為素體痰濕偏盛或氣虛痰阻。《素問·通評虛實論篇》曰:“肥貴人,則膏粱之痰也”,《素問·遺篇》曰:“脾腎氣虛,運化輸布失司,清濁相混,不化精血,膏脂痰濁內蓄,而致肥胖”,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指出: “肥白人多痰濕”,陳修園云:“大抵素稟之盛,從無所苦,惟是濕痰頗多,”以及“肥人多痰、多濕、多氣虛”。由此可知,痰濕壅阻是肥胖形成過程中的共性。
痰濕水飲的形成與脾腎密切相關。脾主運化,在水液的代謝過程中起樞轉作用,《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水液的上傳下達,均賴于脾氣的樞轉,若脾氣不足,運化功能失司,中陽不振,水谷精微無以化生,則濕濁內停,產生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甚則水腫[2],故《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腎主水,《素問·逆調論》曰:“腎者水藏,主津液”,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主司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若腎氣不足,腎之蒸騰氣化功能失常,則可引起關門不利,津液代謝障礙等病理變化[2],故《素問·水熱穴論》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于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主要功能是“約束諸經”,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蹻脈皆受帶脈之約束,《難經·二十九難》:“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其所述之帶脈循行于腰腹,故病候與腰腹相關,肥人之腹部“游泳圈”即現于帶脈。
2.1 立法
中醫在治療上強調辨證施治、治病求本,《景岳全書》曰:“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惟畏土,其制在脾”,益腎而行水道,以防水停;健脾而運化水濕,以利樞機。基于以上認識,廖軍教授對于肥胖提出了“健脾利水,溫腎束帶”之治法。有研究表明埋線法線體可以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 因為線體在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吸收, 對穴位產生的生理及生物學刺激可長達20天或更長,從而彌補了針刺時間短、療效難鞏固、易復發等缺點[3]。故在治療手段上選用埋線減肥。
2.2 選穴
中脘為胃經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胃經之精氣匯聚于此,《循經》曰:“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類經圖翼》:“主治心下脹滿,傷飽食不化”,具有和胃理氣、健脾利濕之功。天樞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大腸之募穴,具疏調腸腑、理氣通便的作用,從位置上而言,天樞位于臍中旁開二寸,居陰陽升降之所,為天地之樞機,《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通過天樞的調節作用,疏通人體陰陽之氣,則升降相宜、濕濁得化。大橫屬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陰維之會,《會元針灸學》曰:“大橫者,腹部腸膜橫結,足太陰之膏,橫貫腸胃,助消化,對人體健康有偉大之功用”。具有調整脾之功能及祛濕作用。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五行屬水,《百癥賦》曰:“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功效清利濕熱,健脾理氣。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的絡穴,亦是化痰要穴,主治一切痰病,明·樓英《醫學綱目》曰:“一切痰飲,取豐隆、中脘”,元·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氣海為肓之原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勝玉歌》:“諸般氣癥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關元為小腸募穴,又為足三陰、任脈之會,生三焦之氣處,《扁鵲心書》曰:“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傷腎…耳輪焦枯,面色漸黑,乃腎勞也,灸關元五百壯”。 從穴性的角度來說,二者均以“補”為主,具有大補元氣、健腎固本之功。帶脈為奇經八脈之一,其功能主要為“約束諸經” ,楊玄操《難經》注曰:“帶之為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約束縱行諸經脈,起到協調柔順之功。阿是穴多位于病變的附近,《靈樞·經筋》曰:“以痛為輸,燔針劫刺”,對于肥胖一癥,則在肥胖局部取穴,刺激局部。諸穴合用,標本兼治,最終達到健康減肥的目的。
在選定穴位區域、手部嚴格無菌消毒后,將膠原蛋白埋線用無菌鑷放入埋線針頭內,以針芯推動膠原蛋白埋線,垂直進針快速刺入穴位,深度一般到達肌層,四肢穴位垂直刺入達穴位深度后注入膠原蛋白埋線,線不得露出皮膚[4](一般用2mL注射器針頭,配合4-0膠原蛋白埋線,1.5寸針灸針充當針芯), 稍做提插,待氣至將線注入,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2周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1周。
沈某,女,29歲,教師,以形體發胖3年為主訴求診,現體重64kg,身高159cm,面色欠華,平素月經周期偶有推后,量少,經期小腹冷痛,夾血塊,納佳,嗜好水果,喜睡,易乏,四肢不溫,大便時有黏滯感,小便可,舌淡暗舌尖瘀點苔白厚,脈細。按照單純性肥胖病的成人體重標準[5]為53.1kg,患者超出標準體重20%以上,為輕度肥胖。予穴位埋線治療,穴取中脘、天樞(雙)、大橫(雙)、氣海、關元、帶脈(雙)、血海(雙)、陰陵泉(雙)、豐隆(雙)、阿是穴。囑睡前3h內不進食。治療1次后患者訴排便較前順暢,3次后患者體重減輕4kg,月經血塊減少,6次后體重減輕7kg,達到標準體重。
按:患者平素嗜好水果,損傷脾陽,運化失健,水谷精微無以化生,則精氣血生化不足,月經周期推后、量少;頭面失于濡潤,故面色欠華;氣虛無以推動血行,可見經期血塊;水濕內停,濕濁困脾,脾不升清,故喜睡、易乏、大便時有黏滯感;肥胖3年,病程較長,損傷腎中陽氣,溫煦失常,故四肢不溫,經期小腹冷痛,舌淡暗舌尖瘀點苔白厚,脈細均為脾腎陽虛,瘀濁內停之征,故治法上以健脾利水、溫腎束帶為主,兼調經化瘀,加用血海,該穴屬足太陰脾經,《甲乙經》曰:“婦人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醫宗金鑒》:“主治女子崩中漏下,月信不調”,諸穴合用,標本兼治。
肥胖是現代社會常見病,長期肥胖患者易繼發內分泌及心血管等問題,減肥有利于提高和改善肥胖癥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在廖軍教授“健脾利水,溫腎束帶”法的指導下實施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略述于此,以饗讀者。
[1] 廖建瓊,宋翔,陳瑩,等.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文獻Meta分析[J]. 中國針灸,2014,34(6):621-626.
[2] 孫廣仁. 中醫基礎理論[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115-125.
[3] 康誠峻.針灸減肥的研究進展[J]. 江蘇中醫藥,2007,39(4):63-65.
[4] 危北海,賈葆鵬.單純性肥胖病的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18(5):317-319.
[5] 盧文.埋線減肥的臨床體會[J]. 江蘇中醫藥,2007,39(1): 10.
(責任編輯:魏 曉)
Reseach of St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Obesity
Tong Xiubing, Liao Jun*, Huang Pingping, Zhen Chunshui
(Fujian Universty of TCM, college of acupuncture,Fuzhou 350122,China)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besity, has a unique advantage, now from a medical point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obesity formation, therapy, dialectical terms of selection of points outlined two.
Burying Lose Weight; Pathogenesis; Therapy
2014-12-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273836&81001554)
童秀冰(1989-),女,福建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針灸推拿治療脊柱疾病基礎與臨床。
廖軍(1977-),男,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脊柱疾病。
R723.14
A
1673-2197(2015)03-0080-02
10.11954/ytctyy.2015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