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明
(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 醫務室,廣東 廣州510630)
?
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西醫結合急診處理
黃家明
(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 醫務室,廣東 廣州510630)
目的:探討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西醫結合急診處理方法。方法:選取50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根據急診處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急診處理方式處理,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處理效果及止血時間。結果:患者的出血均快速得到了控制,對照組患者平均止血時間為(35.6±3.4)min,觀察組患者平均止血時間為(20.4±1.5)min,觀察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療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處理,不僅可有效止血,同時還可縮短止血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下消化道出血;中西醫結合;急診處理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直腸、空腸、結腸或回腸病變所引起的出血,不包含肛裂和痔瘡所引發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便血,輕者呈黑糞或者糞便潛血,當出血量較大時則會排血便,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因此及時科學地治療下消化道出血尤為重要[1-2]。本研究就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西醫結合急診處理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醫務室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15~62歲。在出血類型上,35例患者為直腸息肉、息肉脫落或者結腸息肉大出血,10例患者痔瘺術后大出血,有5例患者為腸道受損而大出血。自第1次便血至就診時間為30min至1天,其中于6h內求診的患者有40例,占80.0%。均>400mL。根據患者急診處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出血量、出血類型、求診時間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處理方式,即立即輸血或者補液,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即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時,詢問其病史,并進行體檢,查找出血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急診處理方式進行處理。對于因息肉脫落所引起的出血,若息肉位置比較低,且殘蒂比較明顯,采用膠圈套扎的方式止血;若息肉位置比較高可采取電凝的方式止血;于脫落息肉位置噴灑相應的止血藥液;于息肉脫落位置腸腔內填塞中藥生肌散藥棉止血,生肌散主要由珍珠、上百蠟、乳香、瓜兒血竭、大冰片、象皮、沒藥、兒茶以及鉛粉等組成,具有生肌長肉的功效;對于腸腔內受損引起的出血,采用手術修復的方式止血。對于痔瘺術后所引起的出血,其中早期出血患者應立即于局部麻醉下實施痔動脈縫扎止血,而晚期出血患者可填塞生肌散藥棉止血。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明確診斷和及時采取急診處理,患者的出血均快速得到控制。對照組患者平均止血時間為(35.6±3.4)min,觀察組患者平均止血時間為(20.4±1.5)min,觀察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下消化道出血分析
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機械損傷,比如異物對于食道所產生的損傷、劇烈嘔吐導致食道賁門黏膜出現撕裂或者藥物片劑造成曲張靜脈擦傷等;②血管破壞、惡性腫瘤、炎癥以及潰瘍等均會破壞和影響動靜脈血管,導致出血現象的發生;③胃酸或者其他化學因素所產生的作用,比如攝入的酸堿性藥物或者酸堿腐蝕劑等;④局部凝血障礙或者全身凝血障礙,胃液酸性環境不便于凝血塊的形成以及血小板的聚集,全身性凝血障礙疾病或者出血性疾病以及抗凝藥物都很容易造成消化道及其他位置出血;⑤黏膜修復功能或者保護功能衰退,應激、阿司匹林、感染、非甾體抗炎藥以及類固醇激素等容易破壞消化道黏膜修復功能與保護功能[3-4]。在臨床上,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現為嘔血,而慢性且小量出血主要表現為糞便潛血且呈陽性。若出血量比較小,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或者于糞便潛血檢驗試驗中發現。若出血量小,但反復發生出血,則很容易引起貧血;若出血量大且持續性出血則可能引發休克。
3.2 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中西醫結合急診處理
中醫認為下消化道出血是因濕熱、結毒以及積滯侵腸胃,或者熱客和風于下焦,使血脈受損所造成的。便血經久未愈者,大部分是因臟氣虧損、久病肝失、脾虛不可攝血以及腎虛不可固下引起,該證常見于肛門疾患、消化性潰瘍、直腸疾患、急性傳染病、結腸疾患以及血液病等。對此,其治療主要原則為扶正,或兼顧扶正與祛邪。在西醫學理論中,下消化道出血屬于消化系統疾病,其治療的首要措施為止血。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處理中,應首先將上消化道出血現象排除,基于患者生命體征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于急診期間可借助于一系列腸道內窺鏡檢查查明出血原因,以明確診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時候,若腸道內存有大量血塊和血液,則應將其排出后查找具體原因,同時進行止血處理。在本次研究中有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都是因息肉或者息肉脫落引起出血,有10例患者痔瘺術后大出血,有5例患者為腸道受損而大出血。在急診處理時,對因息肉或者息肉脫落而出血的患者采用電凝止血、膠圈套扎止血、止血藥液的噴灑以及利用中藥生肌散藥棉來進行填塞止血;對于因腸道受損而出血的患者采用手術修復方式止血;對于痔瘺術后大出血患者采用痔動脈縫扎方式和生肌散藥棉填塞止血。在實踐應用中發現中藥生肌散除了具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同時還具有顯著的止血和凝血功效,尤其對滲血創面的填塞止血功效十分明顯。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生肌散藥棉的填塞時,不可過緊,通常情況下可以自行排出,若不可排出,則可于1~2天后將其取出[5]。此外,于內窺鏡下實施電凝止血時,應對腸腔內所存氣體與液體盡心反復地沖洗以及抽吸,以免腸腔內存在可燃氣體,另外可于出血位置附近噴灑正腎上腺素針液,再將附近液體吸去以后實施電凝止血[6]。
從本研究結果看,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療中,在常規急診處理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處理,不僅可有效止血,同時還可縮短止血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展絨,馬黎黎,張詠梅,等.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2):2727-2728.
[2] 肖禮軍,郭琳.生長抑素聯合及竭散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1):48-48.
[3] 黃麗君,曾秋蓮.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1):2371-2372,2379.
[4] 梁雪峰.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6):931-933.
[5] 胡建平,陳軍,吳松,等.門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手術的策略[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0,17(1):51-52.
[6] 張平,江軍,馬曉燕,等.吸引網在內鏡診治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6):314-315.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0-11
黃家明(1977-),女,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醫務室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全科。
R278
A
1673-2197(2015)03-0105-01
10.11954/ytctyy.2015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