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棟,尹立峰
(1.天津市機動車排污檢控中心 天津 300191;2.天津市環境規劃院 天津 300191)
“十二五”國家繼續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在“十一五”污染減排的基礎上對農業源首次提出了污染物總量控制,由于農業源減排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基礎薄弱,因此應結合國家要求,提出天津市農業源治理的基本思路。
根據污染源普查顯示,2010年天津市農業源COD排放量為 11.55萬 t,氨氮排放量為 0.6萬 t,分別占天津市 COD、氨氮排放總量的48%,和21%,。“十一五”期間農業源污染主要來自于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和種植業等。從環境管理角度考慮,“十二五”期間畜禽養殖業是農業源污染減排的主攻方向。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是農業源水污染物削減潛力的主要來源。“十二五”期間通過產業布局調整和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式,削減畜禽養殖污染物。
1.1.1 調整產業布局
根據土地和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形成“三區”格局,即畜禽養殖禁養區、限制養殖區、可持續發展區。“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強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宜養區的劃分、調整和管理,完善畜禽養殖分區管理制度。禁養區內不得新建畜禽養殖場,已建立的畜禽養殖場要限期搬遷或關閉。限養區內要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的規模和數量。宜養區重點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可采取將較為分散的養殖戶集中的形式,形成集約化、規模化養殖,逐步減少小型畜禽養殖戶的數量,達到統一管理,集中控制的目標。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按“人畜分離、生態養殖、資源利用”原則,探索村莊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模式,促進農村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力推進新建、改建和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落實“三同時”制度。
1.1.2 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
開展畜禽養殖場廢棄物和污水治理,加快現代畜牧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開展區域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整治,通過制訂規劃、落實措施,在較短時期內解決一些區域畜禽養殖污染突出問題。對目前已經生產經營的規模畜禽養殖場要嚴格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進行全面整改。
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和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等綜合利用方式,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把畜禽養殖業發展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相結合,通過推廣適用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形成生態養殖——沼氣——有機肥料——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
大力推廣農牧結合綜合利用型生態治理模式,加大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積極研究推廣畜禽糞便發酵新技術,提高堆肥效率、改進肥料配方和質量。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要合理安排建設糞便處理的有機肥加工廠;畜禽養殖密度較高的地區,要按區域設置集中糞便收集處理場和有機肥加工廠。按照畜禽養殖規模積極開展戶用沼氣工程、村級集中沼氣工程或大型沼氣發電工程+出水還田等沼氣利用和尾水回田工程,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沼氣后續服務管理,在出水還田過程中注意種養業合理配置,拓寬出水的用途。推進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產業化”。
發展生態養殖,少投餌料;推廣池塘循環水養殖技術,構建養殖池塘——濕地系統,實現養殖水的循環利用。
按照不同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和自然承載能力,確定合理的養殖種類、容量、方式等內容。嚴格控制水庫、湖泊水產養殖規模。在高密度養殖區實行輪休制度,逐漸降低水產養殖密度。構建天津市“兩帶、四區、三體系”的漁業產業布局,建成南、北兩道水域生態保護帶,突出水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及其資源養護、生態環境修復、特色漁業等功能。加大建設生態漁業工程,進一步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方式,在塘沽、漢沽、大港 3個沿海區域啟動一批漁業資源保護區,加快修復受損的渤海生物鏈,減少近海海域污染;在薊縣、寶坻區、武清區等區縣推廣健康養殖模式,發展生態漁業。
積極推廣先進的水產生態養殖模式和清潔生產技術,推進高效生態水產養殖,創建高效生態水產養殖基地,實現“以魚治水”和“以魚養水”,促進水域生態環境、水生生物資源的修復和保護。優化養殖餌料投放,提高餌料利用率,減少水產養殖污染排放。
運用穩定塘、人工濕地等各種有效的治理技術和措施,積極推進水產養殖場、育苗場廢水的治理,開展水產養殖場廢水治理示范基地建設,逐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制定養殖區域環境污染防治規范,切實加強湖庫、河塘和灘涂水產養殖生態環境監管。
天津市寧河縣東棘坨鎮小蘆村緊臨衛星引河及西關引河,當地養殖結構以生豬散養戶為主。原來人禽糞污大多未經處理直接堆放于溝渠兩側,經雨水侵蝕沖刷流失先匯入門前溝渠,后經次級河道遷移匯入潮白新河。通過開展養殖戶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下面介紹對某養殖戶進行治理的工程實例。
該養殖戶現飼養家豬 13頭,其中繁殖母豬 2頭,肉豬11頭,日排泄量根據實際現場調查及實驗結果顯示,糞尿總排泄量為 12.9,t,糞污總體積為 0.042,m3/日,養殖戶現有一個8,m3的沼氣罐,日消納糞便能力不足 0.01,m3,其余大部分糞污直接堆放于坑塘溝渠兩側,經雨水沖刷后直接進入水體,形成面源污染。同時該農戶生活糞污沒有處理去向,同畜禽糞污一同堆放于溝渠兩側。
示范工程累計花費 1,580元,其中沼氣罐造價680元,堆糞池磚土砂料累計費用600元,施工工時費用300元。
通過對寧河縣戶用沼氣進行全年不同季節、不同周期、不間斷地現場采樣、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除冬季個別月份熱值偏低,產氣量不穩定外,沼氣產氣全年運行良好,達到了預期的設計效果。
項目完成后糞便日處理量可達到0.058,m3,其中沼氣罐日處理量0.01,m3,堆肥池日處理糞污0.048,m3,散養戶現有養殖規模下畜禽糞污日排泄糞污量達 68.9,kg,體積約為 0.042,m3,日治理消耗糞污量大于日排泄量,治理后該散養戶畜禽糞污無外排,沼渣、沼液及熟化肥料直接還田,基本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達到了治理預期要求。
該技術投資較少,在解決污染的同時,改善了農戶衛生條件,并且為農戶提供了廉價的燃料和肥料,示范工程易于被農戶接受,是一種性價比相對較高的處理技術。
天津市“十二五”農業源減排應主要通過推廣先進污染控制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源環境污染問題;通過政策引導和監督管理,促進形成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全過程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管理體系。結合政策引導,積極開展農業源減排示范工程,可取得較大的成效。■
[1]天津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十二五”規劃[Z].2012.
[2]李樹夫.潮白新河下游流域畜禽養殖面源污染控制示范[Z].天津科技年鑒,2012:119.
[3]賀曉宏,李美娟,王盟.對區域農村農業污染治理現狀的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2(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