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真
(《煤氣與熱力》雜志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0)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前大多數科技期刊都在增加頁數或出版頻率,編輯的工作量也與日劇增。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編輯質量和數量顯得尤為重要。《煤氣與熱力》雜志是一本專注于燃氣、熱力行業的科技期刊,在業內一貫以“認真嚴謹、要求嚴格”而著稱,要求編輯對文章質量嚴格把關,以使文章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升,由此期刊在業內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文結合筆者在《煤氣與熱力》雜志社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提高科技期刊編輯效率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目前,科技期刊主要實行三審制,即編輯初審、專家或編委復審、主編終審。[1]但國內不少期刊由于人力資源不足等原因,三審時往往只注重文章大的方向,如選題是否新穎、技術是否前沿、研究方法是否科學、工程應用是否可行,依此來判斷文章能否被錄用,常常對文章的細節內容不太關注或者說沒有精力逐點核實(如公式的準確性)。這可能導致文章分配給編輯后,編輯在細讀文章、提出修改意見時,仍然發現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比如數據不合理、公式不正確等,從而導致整篇文章出現結論性錯誤。一般情況這些實質性問題位于文章后半部分,如果編輯按部就班、從頭到尾地一邊細讀文章、一邊提具體的修改意見,到后面才發現這些問題,將意見反饋給作者后,作者可能由于理論水平有限等原因,無法解決,最后自愿撤稿,這往往浪費了編輯的精力和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
鑒于此,筆者認為編輯拿到一篇通過三審錄用的文章后,不能盲目地立即向作者發出錄用通知,而應該通讀文章,忽略格式、交代不清等細節性內容,提煉出文章的精華,尤其是關注關鍵性數據、邏輯推理、公式等內容,憑借多年編輯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對這些內容進行科學、理性地判斷。對于具有實質性問題的文章,應該先退修(本文中“退修”是指文章由于具有實質性問題,退給作者修改,修改稿返回后再判斷是否可以錄用;而下文“提修改意見”中的“修改”是指文章錄用后,由作者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修改補充)。只有作者解決了這些關鍵性問題之后,文章才能被最終錄用。
給文章提修改意見是編輯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提高刊出文章質量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尊重作者、維護作者權益并發揮作者作用的體現。給文章提修改意見也是編輯與作者聯系、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直接關系到文章,乃至于整個期刊的質量。好的文章修改意見,作者讀起來心領神會,修改起來也得心應手,文章的修改成功率自然會很高。[2]因此,如何寫好文章的修改意見,提高文章修改質量一直是編輯同仁探討的重要問題。筆者在工作中摸索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并很好地進行了應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文章被最終錄用后,編輯的下一步工作就是提具體的修改意見。如果文章被錄用后因為文章多等原因被積壓,提修改意見的時間較晚,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情況:一些高校學生作者會因畢業或出國難以聯系到,其他作者又對相關情況不熟悉,使得問題輾轉多次而延誤編輯出版;作者沒有保留以前的實驗數據或模擬程序,導致實驗數據不可追溯或不能重新獲得模擬圖片;作者對論文中的公式記憶不清晰,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精力去查閱核實,出現畏難等負面情緒,影響文章修改。因此提修改意見也要求時效性,將提修改意見和編輯加工工作穿插進行,使提出的修改意見既能保證時效,又能較快得到反饋,為編輯加工提供資源。
一個行業往往涉及很多方面,導致期刊的內容較雜。如果文章的選題新穎或者編輯接觸較少,編輯對內容缺乏了解,就需要認真做好提修改意見前的準備工作,即查閱相關資料,以便發現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而提高文章的技術水平。
編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習以外,還要注重資料的歸類保存。比如筆者專門建立了一個名為“參考資料”的文件夾,內含“LNG冷能利用”、“分布式能源”、“冰蓄冷系統”等子文件夾,將查閱的資料分類保存在相應文件夾內,以后遇到類似文章需要查閱文獻時,不用再查找下載,方便查詢,提高工作效率。
雖然編輯加工時對文章的閱讀最認真仔細,但是提修改意見時,為了使提出的意見更加全面,同樣需要對整篇文章進行較為認真仔細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首先進行簡單的編輯加工,就是對比較淺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內容進行編輯。比如結構調整,對明顯羅嗦或多余的文字進行刪除,對錯字進行改正,對表格格式、數字、單位進行規范化修改,等等。這樣,在真正編輯加工時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將文章中普遍和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將提出的補充或修改意見模板化,這樣未來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時,可以套用并根據情況簡單修改,節省工作時間。另外,應該熟練掌握Word軟件,比如熟練使用格式刷,設置一些快捷鍵(比如上標、下標)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提修改意見不能過于倉促,雖然事急,卻不能心急,要懷著一顆平常心,這對寫好文章的修改意見尤為重要。[2]要舍得花時間,靜下心來,全面、細致地審查文章的每一個細節,認真提出修改意見,應力爭使修改意見提得盡可能全面,也就是一次性提齊,以免作者修改稿返回后又發現新問題,反復讓作者修改會引起作者反感,也會影響雜志和編輯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此外,修改意見切忌過于概括、泛泛,應該將意見具體化,必要時附上圖例、表例或示例文章作為參考,以確保一次修改成功。比如修改意見為“請將圖 1的工藝流程闡述清楚”,作者不知道什么樣的闡述才算清楚,可能最后補充的工藝流程還是不夠詳細,不能符合要求。如果修改意見改為“請將圖 1的工藝流程闡述清楚,即每種介質的走向、每個設備的作用都要闡述清楚”,并且附上某篇類似流程的已刊出的論文作為示例,讓作者清楚如何修改,以提高修改的成功率,加快修改進程。
科技文章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圖,比如工藝流程圖、柱狀圖、點狀圖等,而往往作者提供的圖片不符合相關規范或期刊的要求,如果要求作者自己修改,一方面作者的修改可能不符合刊物的要求,另一方面作者會覺得這些應該是編輯的工作內容,心生不滿情緒。而如果在紙質稿件上標注出來,印刷廠的排版人員經常會出現漏排、錯排等情況,圖表復雜時甚至需要反復修改。文章在編輯部和印刷廠之間往返多次,既耽誤時間,又影響進程。如果編輯在提修改意見時要求作者提供圖的源文件或源數據,比如工藝流程圖要求提供 CAD圖,編輯可以在 CAD軟件中對圖按照規范或期刊的要求進行修改;柱狀圖、點狀圖等要求提供源數據,編輯可將源數據使用 Excel軟件重新繪制圖片。當然這就要求編輯具備比較熟練的 CAD、Excel等軟件的使用技能,由此縮短文章的整個加工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精簡流程文件,編輯可以直接在粗編輯加工的稿件中的相應位置標注修改意見,要求作者直接在此Word文檔中進行修改,在修改稿中保留當時提出的修改意見,并且要求將作者修改或補充的內容用某種顏色進行標識,以便作者返回修改稿后,編輯能很好地分辨出哪些是作者修改的內容,從而更方便檢查修改情況。編輯應在要求中標注清楚,需要作者一一按照要求進行修改,對于有異議的地方應該進行解釋說明。當作者返回修改稿后,編輯應及時認真通讀修改稿,并與修改意見相對照,判斷作者是否已按照要求逐項修改,作者是否對修改意見有異議的地方進行了解釋說明。如果發現修改稿不符合要求,及時返給作者再修改,直到修改稿符合要求為止。[3]
絕大部分編輯都會對文章的語言文字處理得比較好,但有些實質性的內容不是所有編輯都能判斷出來,尤其是年輕編輯,善于把握細節,但是對實質性問題往往無法看透。因此,在對每個細節編輯完畢后,應該從細節中跳出來,從宏觀角度重新審視整篇文章,將關鍵內容提煉出來,從邏輯性、合理性、科學性等方面進行審視,并且注意名詞、數據的前后對應,切忌文章存在自相矛盾之處。
科技論文中圖表、公式較多,這也是其非常重要的表達形式。但是在編輯過程中,圖表、公式極易出現問題,應注重對每篇文章的圖表、公式的審查,要特別關注每個細節,以免出現錯誤。
科技期刊講究的就是科學嚴謹,對于文內涉及標準規范的,尤其是一些常見規范,一定要與規范原文進行核對,對于不太常見,但是存在疑問的地方應要求作者提供相應規范,進行核對,保證文章的正確性和嚴謹性。
以上是筆者結合《煤氣與熱力》雜志編輯過程中具體情況進行的經驗總結,僅供同行參考。每個編輯部或雜志社的情況不同,因此每位編輯都應該結合具體實際摸索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且最有效的工作流程優化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為期刊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1]李宗紅.科技學術期刊編輯初審文章的“三審”[J].編輯學報,2008,20(4):296-297.
[2]程春開,李昕,孫立杰,等.寫好文章退修意見的“一二三四五”[J].編輯學報,2002,14(6):425-427.
[3]陳竹,李潔,王華菊,等.如何做好科技文稿的退修[J].編輯學報,2012(增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