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巍
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明了我國當前發展形勢和深圳在新形勢下的歷史使命,對深圳乃至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建設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形勢中的積極因素是主要的,但也必須要保持清醒頭腦、正視我們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我們更加認清了我國當前發展形勢的復雜性,這就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
如何理解“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任務更加繁重、更加艱巨、更加復雜。經濟體制要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也要改革;地方要改革、軍隊也要改革;表面問題要改革,長期累積、糾結的深層次問題也要改革。以增強市場決定作用的改革,將直接影響經濟領域,也將影響其他領域,將帶來大力度的簡政放權和大尺度的放開市場,將直接觸及黨政部門和國有企業的“利益”格局。
如何理解“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在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國際貿易、產業組織形式、生產要素、市場競爭、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和資源配置模式等方面已經出現趨勢性的新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如何理解“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我們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堅信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好,但也必須正視在國內外一些因素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下,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個領域的風險和挑戰也在增多,而且一些風險和挑戰往往表現出較強的關聯性、不確定性和復雜多樣性。
建立經濟特區35年來,深圳已經由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3平方公里建成區和6000多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1100多萬人口、近900平方公里建成區和1.6萬多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的現代化大都市,較好地發揮了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場、對外開放窗口和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深圳要勇攀新高峰,勇擔新使命。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我們更加認清了深圳在新形勢下的歷史使命,這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中創造新業績,努力使經濟特區建設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
如何理解“四個全面”?筆者認為,“四個全面”可以理解為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四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任務,還可以理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發展的大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手段和保障,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者又是互為因果的。
如何理解“創造新業績”、“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經濟特區更為全面、更為綜合和更具高度的要求。從發展業績來看,過去深圳主要是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方面創造了輝煌業績,今后深圳“創造新業績”就是要努力創造“四個全面”的新業績。從發展優勢來看,過去深圳主要是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經濟體制優勢明顯,今后深圳“增創新優勢”就是要努力增創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全面、綜合的體制機制優勢。從發展臺階來看,過去深圳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先行先試、對全國主要是在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今后深圳“邁上新臺階”就是要繼續提高城市化、國際化、法制化和市場化水平,不僅要在全國領先,而且要比肩世界最先進水平。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我們更加認清了深圳如何完成新形勢下的歷史使命,這就是要“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對這24個字,筆者的理解是:“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主要是對意識和態度上的要求,是要求要具備使命意識,具備擔當意識;“開動腦筋、解放思想”,主要是在思想方法上的要求,是要求做事要講科學、講方式方法,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寬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主要是工作路徑上的要求。
深圳當下和今后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發揮優長,繼續改革開放、繼續發展壯大自己,同時又能夠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發展建設產生積極意義,為實現中國夢做貢獻。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直接強調發展質量的問題,他指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再有,雖然總書記在“四個全面”的具體表述中沒有提及“質量”二字,但其中對發展質量的本質要求是不言自明的。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推進我國轉變發展方式、邁向質量時代,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深圳質量的發展理念。深圳質量是全方位發展的大質量觀,完全符合總書記對發展質量的要求和“四個全面”的精神。打造深圳質量與創造“四個全面”新業績有直接關系。對創造“四個全面”新業績來說,打造深圳質量是重要手段和重要體現;對打造深圳質量來說,創造“四個全面”新業績又是重要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體現為高質量的社會建設,也體現為高質量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和生態建設。打造深圳質量所強調的也就是要追求卓越、以質取勝,打造深圳經濟質量,打造深圳社會質量,打造深圳文化質量,打造深圳政治質量,打造深圳生態質量。全面深化改革,涵蓋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等各個領域。打造深圳質量,也必須要在各個領域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基礎。打造深圳質量,也必須要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市場。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事業發展的保障。黨風關系到政風、關系到民風,打造深圳質量,也必須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政,同時培育良好的民風,從而形成打造深圳質量的堅強領導力量和良好的社會氛圍。
打造深圳質量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正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要創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形成效益、結構和速度相協調的經濟體系,形成可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更多地創造深圳品牌和深圳標準,包括各種制造業的品牌和標準,也包括各種服務業的品牌和標準。在社會建設方面,要形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社會事業、社會結構和社會管理體制,要總體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覆蓋和就業更加充分,形成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當前應著重解決的問題是農業轉移人口進入深圳后的市民化問題、社會事業總體水平提高和區域布局均衡問題、社會組織發展和規范問題。在文化建設方面,要在培育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前提下,著重發揚移民文化、創業文化、創新文化和開放文化等,要為廣大市民提供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在政治建設方面,與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有直接關系,而弘揚法治精神、全面依法行政、建設高效廉潔政府是一個重要方面。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都形成高度自覺的綠色意識和綠色行為,讓天藍水碧常常伴隨著我們。
創造“四個全面”新業績,打造深圳質量,其過程和結果就是創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形成良好發展體制機制、提高發展質量,這顯然會對全國轉變發展方式、邁向質量時代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城市化問題是全國性的問題,也是與深圳發展建設密切相關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任重道遠。從城市化的角度看,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質量的過程。融匯了數百萬的農業轉移人口,已經成為全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這是深圳自身輝煌成就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深圳對推進全國城市化進程做出貢獻的一個體現。
推進城市化進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深圳要在“四個全面”中創造新業績,加強推進深度城市化、繼續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質量,是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深圳推進深度城市化,當前主要是要解決人口素質和城市建設水平雙提升問題。
提升人口素質方面,應重點放在農業轉移人口方面。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安排,多給予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待遇,在就業、社會保險、子女就學等方面盡量一視同仁。一方面也要積極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通過政府倡導或親自組織、社會參與和用人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教育活動,接受現代化觀念、科學文化知識、城市文明秩序和勞動技能等方面。
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方面,深圳當前應著重在均衡化和精細化上下功夫。對原特區外區域的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等社會事業設施的建設,仍然要繼續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要高起點、高標準;對原特區內區域的城市建設和管理,要在精細化上下功夫。總之,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上,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科學建設、科學管理。
走向世界,合作共贏,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體現。深圳在“四個全面”中創造新業績、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也應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方面下足功夫,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迎來中國時代做貢獻。
深圳要積極投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重大發展戰略中,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利用好毗鄰香港、背靠珠三角、地處亞太主航道和海岸線等資源,積極發展相關產業群,打造灣區經濟。要充分利用好自貿區政策,努力把前海、蛇口自貿區建設成為開放的新高地,成為國際元素高密度的區域。要繼續加大開放力度,積極吸引外資,但要注意對外資在質量上和結構上進行充分選擇。要充分利用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繼續積極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去。要繼續積極促進進出口貿易,鞏固擴大歐美發達經濟體市場份額,同時積極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要積極增加城市國際化元素,包括提高政府按國際慣例辦事水平、提高市民英語普及程度、提高城市標識國際化水平。
[1]張驍儒,王世巍.以質取勝[M].深圳:海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