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根 周 斌 馬 超
(1.東莞理工學院;2.東莞市創源知識產權促進中心,廣東 東莞 523808)
近年來,隨著我國專利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各地不斷更新信息服務手段、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加深情報利用層次,專利信息服務體系也逐漸形成,并在推動地方技術創新、促進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信息資源和市場環境的差異,東莞在地方專利情報服務和利用方面與國內發達地區之間依然存在著較大差距。筆者將在地方專利情報系統構建和理論應用的基礎上,具體分析東莞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現狀,并以地方專利信息服務的創新和提升為目標,探討東莞市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設想和實施途徑。
情報系統(Intelligence System),是為了實現情報搜集、加工、存儲、檢索和傳遞,由人或機構、情報資源、技術手段等基本要素組成的系統集合體[1],為此,專利情報系統是以滿足專利情報用戶特定需求為目標,通過專利信息收集和整理、信息組織和加工、情報分析和報告撰寫、信息咨詢和服務等途徑,實現專利情報的搜集、加工、存儲和傳遞,其中專利情報人員或機構,系統用戶及需求,專利信息、市場信息、技術情報等資源,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發布等技術手段,這些基本要素按照情報學規律相互聯系在一起。
專利情報資源已成為信息社會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在國家信息資源建設開發與利用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面對海量專利資源時,如何高效、準確地開展分析工作,對情報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可以說,專利分析方法、分析工具的有效運用決定了專利情報獲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以至于決定了情報系統最終的效率和效益。專利情報分析是情報系統的核心功能,是對專利文獻中包含的技術信息、經濟信息、法律信息通過科學的加工、整理與分析,進行深度挖掘與縝密剖析,形成具有較高技術與商業價值的情報。在實踐中,通常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擬定量分析等類型劃分各種專利分析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眾多專利分析工具應運而生。盡管不同分析工具各有專長,但總體來說其功能可歸納為數據監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加工、統計分析、文本挖掘和信息可視化,有學者根據分析工具的數據源與功能將其分類為專利采集加工工具、文本挖掘與可視化工具、專利檢索分析工具和計算機輔助創新工具4類[2]。專利情報方法和工具的豐富與發展,是實現專利信息服務集成和系統化的重要基礎。
專利情報系統是為了實現專利情報搜集、加工、傳遞和應用,由專利情報人員或機構、專利情報資源、專利分析手段和技術等要素組成的系統集合,是專利工作體系和科技情報系統的子系統[3]。專利情報系統中,專利情報人員、專利資源庫和專利分析工具3種基本要素以滿足系統用戶需求為共同目標,互相協作、統一組織,最終以一個整體集合的形式與用戶進行交流、為專利工作體系和科技情報系統服務,其功能主要包括:專利信息處理和存儲、專利數據統計和分析、專利策略制訂和調整、專利信息咨詢和服務。專利情報分析是專利情報系統的核心,是實現專利信息情報化、形成增值專利情報產品的唯一途徑,因此專利情報分析工具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并作為系統核心要素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報系統的主要功能和應用方式是為用戶提供情報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功能應用也逐漸強化,從信息處理到資源計劃、從決策支持到競爭情報、從辦公自動化到電子政務,呈現出多層次、全方位、體系化的特點[4]。專利情報系統也是由專利信息服務發展而來的,專利情報作為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競爭性技術情報源,最初以專利信息統計和數據分析的形式被應用于企業戰略和地方產業規劃當中。作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子系統,專利情報系統在企業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然而隨著地方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逐漸深入,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對專利情報及其系統化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利情報系統是在專利戰略指導下體現信息服務和情報系統思想的一種專門情報系統,它是在專利信息管理系統、專利信息統計系統和專利信息分析系統等傳統信息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傳統信息系統及其他情報系統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特征主要體現在:①專業性。專利情報系統在信息資源、專業構成和現實應用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專業性,從工具到方法,從開發到應用,都體現出對知識產權專業領域的依附性。②多重性。專利信息具有技術性、法律性和經濟性三重特性,為此,相對于其專業性,專利情報系統在應用領域、服務層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多重性,除了應用于企業和研發機構的技術研發指引外,還在企業市場策略咨詢和政府政策制訂等方面均有涉及,其服務內容也根據用戶需求分為信息統計、技術分析、技術預警、市場分析、信息培訓等多個層面。③兼容性。專利信息格式標準、著錄規范,其分析工具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也多遵循同類技術標準或規范,因此,專利情報系統中不同專利信息平臺和工具之間具有較好的兼容性,這種兼容性是實現數據關聯、資源共享和系統協作的重要基礎。
專利情報服務是專利情報系統應用的落腳點。早期專利情報服務以信息檢索和傳遞為主,比如大英圖書館在上世紀開展的專利聯機服務(Patentonline)、專利快遞服務(Pat?entExpress)、專利定題跟蹤服務(CurrentScan)和專利翻譯復制服務(Transcript)[5]。我國于上世紀80年代在專利文獻工作“五化”,即中國化、系統化、專業化、縮微化和計算機化方針的指導下,開展了專利情報系統籌建、專利文獻共享、專利文獻檢索和查新服務。本世紀我國開始學習發達國家的專利情報服務體系建設經驗,從國家戰略層面強化專利情報體系建設,政府專利管理部門提供了豐富的專利信息公共服務渠道。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主導下,其下屬機構知識產權出版社作為專利信息服務的統一出口,對外發布專利信息并提供服務。據不完全統計[6],目前國內正在運行和開展服務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站有100余個,分屬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和專利服務機構等多種類型,基本搭建了一個覆蓋知識產權基本信息與服務的網絡。
自2005年以來,東莞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000件以上[7],地方專利行政管理部門加強了專利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委托地方高校對專利信息進行整理、加工、統計和分析,并于2008年創辦了名為《東莞專利統計分析》的信息簡報,在地方知識產權辦公會議成員單位和各級專利管理部門發放。然而由于專利情報的專業性較強、地方專利信息應用水平較低,東莞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專利情報系統,其情報利用和服務也存在較多問題。
專利情報服務對于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的東莞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企業及個人對于專利情報的認知度不高,各種政策資源配備也不齊全,商業性信息機構在東莞也缺乏一個可以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地方政府部門對于專利情報分析和利用的投入十分有限,地方高校等專業信息機構也缺乏繼續加大人力和資源投入的動力,到目前為止,東莞還沒有形成較為專業的專利情報服務機構,服務水平和層次也停滯不前,服務方式和水平亟須突破和提升,省內其他專業信息服務機構在東莞也僅限于開展專利信息培訓、專利檢索工具推廣等市場開發活動。
目前除了上級系統和外部共享資源外,東莞專利信息資源的獲取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辦處每月下發東莞的專利原始數據,二是由廣東地方專利信息平臺落地到東莞的鏡像數據庫。無論是下發數據還是鏡像數據,在利用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下發數據沒有經過嚴格的數據格式審查,不能形成統一規范的標準化數據;鏡像數據需要定期更新,且只能在已有平臺上使用,兩種數據都存在時效性和規范化問題。此外,商業性數據庫也未在東莞普及應用,地方高校等信息機構自主開發的專利信息平臺尚未與其他系統數據庫進行關聯和對接。各種資源配置的不齊全,導致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在運用專利信息和情報時經常遭遇阻礙。
情報應用是專利情報系統的最終目的,目前東莞的專利情報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發展戰略制訂和實施,二是政府發展規劃和政策制訂。具體來說,前者主要由企業情報系統主導,部分與外部機構合作,或外包給專業機構完成,后者則主要以通訊、簡報、報告等形式,由政府委托相關單位實施。然而由于地方專利信息意識較低、信息資源單一、專業信息服務人員缺乏以及分析工具功能不完善等原因,目前東莞地方專利情報分析水平較低,情報應用程度不深入,情報成果多采取數量統計報告的形式,缺乏深層次的、能夠挖掘地方專利發展問題的高質量情報。此外,委托外部機構完成的諸如產業專利狀況、技術發展趨勢等報告,也沒有真正融入地方政策制訂和實施當中,未能滿足地方專利情報日趨專業化、系統化的需求。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包括東莞在內的國內各地方亟須建設一個功能完善、資源齊備、良好運行的專利情報服務系統,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筆者將在前述研究基礎上,以東莞市為例,并以服務機構、信息資源、情報技術及系統應用為重點,提出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設想。
目前,東莞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主體有3種:政府部門、商業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專利信息資源屬于公共信息資源,其來源于社會,故必須服務于社會。若由政府作為信息資源增值服務開發和供應主體,則會出現如何確定政府信息投資方式、如何處理政府與納稅人以及信息增值者之間的關系等難題,并有違背服務社會原則的風險。若由企業承擔專利情報系統服務,將會提高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效率,但以東莞目前的社會信息意識和市場環境,專利情報系統的建設和運營還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因此,考慮到專利信息資源的公共性和服務社會原則,并結合當前市場狀況,地方專利情報服務主體須具備公益性,也就是說,東莞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的主體,應由政府以外的非營利性信息服務機構來承擔,并加強與商業機構的合作,保障信息服務機構的專業化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專利信息蘊含了豐富的資源,專利情報系統的資源越豐富,系統服務質量和水平也越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現有以國內專利信息為主的信息資源已不能滿足情報用戶的需求,為此,東莞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就應在現有資源基礎上,盡可能全面收集、共享國內外專利信息資源,實現與各個數據庫、分析平臺之間的對接和整合,擴大系統資源的覆蓋范圍、加深情報服務質量和層次。此外,國外有研究把情報系統比作為“信息樹”[8],樹根是數據采集,樹干是數據整合加工,樹枝是情報分析,樹葉則是情報用戶,政府應該資助“樹根”和“樹干”部分,實現數據采集和加工的公益性,而樹枝則可以考慮交由企業,讓專利情報分析往商業化方向發展。鑒于這一模式,在專利信息資源整合過程中,可以由政府資助基礎資源的采集和加工,并鼓勵非營利性社會機構、行業組織等公益性單位進行信息組織和信息分析,構建一個由公益性機構主導的服務主體,并逐步將情報分析業務向市場化過渡,實現服務資源的整合。
根據用戶需求和情報系統特點,專利情報服務系統中情報機構、資源和技術等要素,必須形成一定的組織結構、工作流程和系統架構,這樣才能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據此,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的組織結構應該在系統決策層之下至少包括3個職能單元:一是市場部,負責情報規劃、需求分析、情報發布、信息咨詢等;二是情報部,負責專利資源采集、加工、情報分析、報告撰寫與評估;三是技術部,負責情報自動化、分析工具研發、發布平臺管理以及與上級系統、外部系統的關聯和對接。同時,根據競爭情報系統的過程邏輯結構[9],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的主要工作流程可以演繹為“情報規劃”“信息采集”“信息加工”“情報分析”“情報服務”等環節,并在與上級系統、外部系統對接的基礎上,按照橫向遞進的方式來組織。此外,情報服務系統的情報人員和機構、情報資源、情報技術等要素,要按照一定邏輯相互聯系,共同實現系統既定目標[10],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架構就應當以滿足系統用戶需求為目標,通過網絡手段,并按照系統工作流程邏輯,將專利情報人員和機構、情報資源和情報工具進行有機整合。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云計算、移動平臺等技術也日益推廣和普及,然而地方專利情報技術還依舊停留在基于數據庫開發應用工具的時代,各種應用也主要表現為簡單的數據檢索和統計分析。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應該加強與商業機構合作,注重對深層次分析工具的開發和應用,并通過不同方式實現與其他商業系統和平臺的對接。此外,穆斯定律指出,一個信息系統如果對于用戶來說,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麻煩的話,這個系統就不會達到利用目的[11],換言之,信息系統應該方便用戶取得和使用信息。移動信息平臺用戶的大幅增長為當前信息系統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為此,應當加強基于移動平臺的服務開發和應用,為更廣泛的用戶提供更為便利和豐富的專利情報資源。
東莞市行政區劃設置較為特殊,其行政架構以鎮(街)為基本單元,各個鎮(街)均配備有專門的科技管理部門。這種扁平化的管理架構在經濟發展初期,對地方行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市一級管理幅度過大給基層管理帶來一些消極影響[12],各轄區專利信息利用水平不均衡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為此,東莞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應當加強基層服務功能,通過開發面向基層的信息服務項目,拓展基層信息服務市場,組織專利信息遠程教育培訓,提供專利信息在線咨詢,開展專利管理信息推送,協助基層專利工作績效考核,將系統服務應用到基層工作體系中,推動系統與基層科技管理部門、服務機構及其用戶的交流,全面提高地方專利信息應用水平。
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運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渠道、集聚多方支持才能完成。筆者將結合工作實際,在現有配置條件基礎上,探討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的實施途徑。
在專利信息資源整合過程中,政府應該資助基礎資源的采集和加工,為系統后期的建設與運營打好基礎。在此,政府應該發揮“家長”作用,牽頭召集各類社會組織、網羅各項社會資源,引導他們在情報服務系統建設中各展所長,將各項資源整合在一起,發揮最大效益。具體來說,可以由專利行政主管部門牽頭,以政府立項形式,資助地方專利基礎資源的采集、加工和整理,并召集信息服務機構、相關單位和用戶代表,成立地方專利情報“工作委員會”,統籌專利情報服務系統建設工作,積極尋求內外資源的協同與整合,同時加強市場引導和監督,進一步從地方發展的角度,推動相關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強化地方專利情報服務體系建設。
地方高校及其下屬信息機構目前是東莞專利信息和情報服務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初步實施了專利數據的采集、清洗、加工和整理工作,也承擔了地方專利簡報的編輯、制作和工具開發項目,同時還肩負著提升用戶專利信息技能、信息意識的重任。為此,地方高校應當作為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的主體,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人力優勢和地緣優勢。具體來說,地方高校應該加強信息機構投入,規范機構建設、增強人員和資源配備,加大對于專利情報技術和服務平臺的研發投入,同時通過培訓交流和人才引進等形式,提升機構人員的專業水平,并加強與外部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的溝通與合作,拓展公共專利情報服務渠道,實現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創新。
專利情報服務作為信息服務的新興市場,日前依然顯現出許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需要在推廣、應用中不斷完善。信息服務的商業化能提升服務水平、規范服務行為,而企業是專利情報應用的重要用戶。為此,專利情報服務系統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強各個組織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推動公共情報服務的同時,也要鼓勵各種商業化專利情報應用,并要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市場自律,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加深企業情報開發和應用層次,加強企業與情報服務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企業決策系統與地方專利情報服務系統之間的對接,提高專利實施效率和情報應用價值。
[1] 孫霽虹.對我國專利情報系統建設的探討[J].情報科學,1988(4):83-87.
[2] 劉玉琴,彭茂祥.國內外專利分析工具比較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9):120-124.
[3] 馬海群.論專利情報服務體系在我國技術轉移活動中的控制與調節功能[J].情報科學,1991(2):57-62.
[4] 葉鷹,潘有能,潘衛.情報學基礎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258-278.
[5] 朱江.大英圖書館的專利信息服務[J].圖書館雜志,1997(1):59-60.
[6] 朱星華,賈維紅.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幾點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07(2):85-88.
[7] 東莞市知識產權局.2012年年度專利簡報[R].2012(12).
[8] 陳傳夫,冉從敬.歐美政府信息增值開發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08(4):39-43.
[9] 司有和.競爭情報理論與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6):266-275.
[10] 陳峰.論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構建與運行[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2(3):190-193.
[11] 胡昌平,等.信息服務與用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2):151.
[12] 彭學兵.扁平化組織及其效率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2):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