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波
(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浙江 杭 州 310002)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圖書館作為高校最重要的知識存儲場所,其服務模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數字化文獻資源的數量迅速攀升,信息形式愈加豐富,資源和服務得到更有效的增值。圖書館已走過了資源積累階段,如何有效整合數字資源,如何在新數字信息語境下提升自身的業務方式和服務模式,新時代賦予了圖書館新的歷史使命,這種深化演進尤其突出體現在學科服務之中。
高校圖書館是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當前,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數字化信息的劇增,有形的圖書館的傳統地位受到無形的網絡的挑戰。教育信息資源已經不再固守教科書為主導,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師生、研究人員對信息資源的獲取也從原來的文獻檢索轉變為信息知識的獲取。圖書館簡單的書刊借閱已無法滿足教學、科研需求,數據關聯性、課件資料、視頻、音頻資源、工具軟件、知識點的輻射面、分析圖表等成為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開展學科服務成為圖書館的重點工作。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是助推圖書館服務與時俱進的動力引擎。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被大幅削弱,數據庫服務商的發展也嚴重沖擊了圖書館的生存現狀,因此圖書館的功能也在不斷地拓展演變。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運作模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業務形式,正在不斷改變著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不僅全面更新了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更新了文獻服務的傳統定式,并且重新定義了圖書館員的角色和職責,將圖書館服務推到知識構建、重組和綜合的前沿,全面開創了圖書館服務的全新模式[1]。
在當今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用戶知識需求呈現個性化、專業化、多元化、動態化和集成化的趨勢[2]。數字閱讀和移動訪問逐漸成為用戶使用圖書館的主要方式。在用戶即查即得的信息需求方式下,用戶到館獲取信息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的信息消費方式。用戶到館率的下降迫使圖書館對服務模式進行改變,館舍空間使用需要轉型。用戶信息習慣的演變挑戰著圖書館傳統服務工作,參考咨詢服務、網上咨詢、信息素質教育使得圖書館必須重新調整大量的專業資源,開展新的支撐科研的服務,同時重新調配資源用于與教職員工進行交流。
沒有科學的方法就沒有科學的實踐。在設立學科館員制度與崗位、開展學科服務之前,必須加強前期規劃設計,給予足夠的投入,做好充分的調研,包括國外、國內各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情況以及開展學科服務的方式。結合本校專業設置、本館的實際進行組織架構,根據館員的學科背景和學歷扮演起新的角色和承擔起新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在新技術背景下,專業院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要根據專業特色和個性要求做好規劃,可以多運用音、視、圖、展等各種感性手段挖掘特色提供信息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最早引進學科館員制度,在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提出了“融入教學、嵌入科研”的學科服務戰略[3]。
資源建設是學科化得以實施的主體。學科資源建設一直是學科服務的重點方向,是探索深化學科化知識服務內涵的策略途徑。獨特的館藏數字資源建設是支持學科服務的有力保障,也是溝通用戶并不斷完善圖書館服務較為理想的模式[4]。加強專業電子數據庫的建設更是數字信息語境下學科服務的重要基礎。專業數據庫可讓學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運用適當的資源撰寫論文,并能按照個人興趣進行調查、研究和思考。因此,我們要建立各學科資源建設政策,特別是專業圖書館要突出本校特色、優勢學科資源的典藏體系,按學科分組與專業老師建立良性互動;定期給院系推送書目,收集信息反饋,積極聽取和采納專家與教師的薦購意見,做好資源的統籌規劃、整合、揭示與采集。同時多與中標書商合作來館辦展,讓專家教師參與采選。改善資源建設投資,探索分館合并,與學部院系資料室簽訂資源建設合作協議,優化學科資源建設,保障專業文獻和數字資源的采購,不斷提高館藏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
當前,人們迫切需要的是經過分析、處理后的有用的、及時的信息,因此將海量信息進行整理、遴選、重組并進行資源推送是學科服務的有效措施。學科館員的角色不只是信息中介,更要充當科研教學不可缺少的伙伴,成為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ded informationist)[5]。在用戶到館率下降的情況下,圖書館需要將學科館員隊伍融入到一線而不能只停留在資源利用培訓與授課上,需要增強與師生的零距離接觸,要走出圖書館的大門,將服務的陣地前移到最需要的用戶身邊,需要走入院系、實驗室,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關心學生和教師的學術活動、課題研究,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積極為學生提供課程學習等相關資料;積極為教師提供教學課件的所需資料,對于教師課程設計中所需要的相關資料進行資源整理、收集、開發并做好圖書館資源的鏈接和檢索,為教師提供訪問權限。對重點科研項目學科團隊可做全程支撐服務,即在項目申請前期提供科技查新、課題咨詢等服務,以保證教師和科研人員項目的順利申請;項目研究過程中提供咨詢、查新、學科文獻分析、新信息推送等服務;在項目后期提供論文發表、學術規范、課題跟蹤、可持續發展、科研轉化等方面的信息支撐服務;切實而有效地輔助學校教學科研。要將學科服務融入教育、嵌入科研,與科研人員結成研究團隊,直接支持科研人員的科學創造,適應以數據為驅動的學術研究模式的轉移。
2.4.1 舉辦多樣化的活動和特色導讀
形式多樣化的互動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圖書館要立足于知識分享、信息傳遞,提供分層次、有規劃、個性化的服務。可加強與學工部合作,舉辦一系列講座,請學界泰斗、創意先鋒、莘莘學子分享學術人生。諸如人文拓展計劃以點亮閱讀、啟迪人文為主題,把教師薦書、學生薦書與圖書館推薦相結合,從活動延伸到網絡,開辟專欄以促進知識共享;開展書評征文、讀書演講賽、讀書心得交流等,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讀書活動,采取多種獎勵和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還可多培訓圖書館志愿者進行活動宣傳,爭取用戶的信任、認同和支持,讓盡可能多的師生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推廣介紹閱讀方法,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學生深入閱讀,這是圖書館需要也是必須承擔的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推進閱讀活動,搭建新型圖書館文化平臺,推廣知識分享與智慧傳遞服務,推動文化的積累、交流、傳遞以及文化創意的開拓,讓學科服務浸潤在各項活動中。
2.4.2 增加新技術和電子產品的應用
網絡和移動領域涌現出大量可以幫助圖書館將服務推送給讀者的新技術[6]。特別是手持設備如新款手機、iPAD等驅動了用戶需求和期望。例如學生希望從手機中使用課程管理系統、圖書館服務;也有更多的圖書館通過短信和移動界面提供參考服務。圖書館員需要創造性地思考如何為用戶發展移動服務,購置新電子產品諸如電子書借閱機等,幫助師生學會利用新技術、檢索所需知識。
2.4.3 營造學術共享空間
在數字信息語境下,圖書館必須將傳統的以館藏發展為導向轉變為以功能為導向,將圖書館功能與學校教學結合。傳統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大多被紙本資源占據,我們要積極改變,以讀者、教學、科研為中心重新調整規劃,多營造空間用于學習和交流、科研;增加支持學術服務的寫作、輔導、傳媒中心以及遠程的、在線的培訓課程服務(如文化展示區、師生作品展示、群組交互空間、多媒體空間)等。增加自主交流的學習環境,縮短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供更加具有親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務。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將服務引進課堂教學,使閱覽室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還利用閱覽室、走廊等空間舉辦學生作品展覽,讓圖書館也能成為學生習作、成果的展示空間,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圖書館的親和力,打造激發學生創意與知識交流的環境和作業平臺。
成立本省、地區以及全國專業院校圖書館間聯盟,諸如CALIS、ZADAL等組織,特別是近幾年新發展的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運動,圖書館可選擇積極參與,以開放共享為理念提升經費使用效率,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長期以來,大學圖書館的發展始終受到經費的制約,特別是近幾年來,多數圖書館經費壓縮,紙質文獻價格飛漲,數據庫價格昂貴,圖書館普遍面臨捉襟見肘的尷尬。因此,成立大學圖書館聯盟,開辟信息共享空間,數字資源的采集通過網絡協作,輔以參考咨詢員及學科專家的指導,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對本校師生文獻需求、課程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個體館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而讀者的需求是無限的,開展以專業院校圖書館間聯盟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共享,將有助于充分調動現有館藏資源的使用率,使資源由靜態和封閉走向開放和共享,對學科服務的深化和延伸具有實效。
服務的多元化、深層化需要復合型人才,學科服務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館員團隊建設。加強業務考核和培訓是必要的手段。業務培訓可通過與其他高校、專業院校圖書館聯盟的交流來拓展圖書館人的思路和眼界。考核將有助于服務質量、業務技術的不斷提升,只有自身素質的提高才能服務于人,才能與時俱進。國際圖聯主席西尼卡·西皮萊則在第七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中指出,“新技術是把雙刃劍,可提高或限制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在今天的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在用戶即查即得的信息需求方式下,更加需要學科館員專業的深層服務。
在數字信息語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要努力融入師生科研團隊、支撐學科創新的發展中,使圖書館逐步成為學校學習支撐中心、課程服務中心、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中心以及信息技術利用中心。要將圖書館的發展置于解決用戶需求之中,不斷探索圖書館服務在新環境下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要借助學校的力量、聯盟的力量、自身的力量建設服務于廣大師生的開放型、研究型、數字化的美麗圖書館,進而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知識潛能,贏得用戶的美譽,成為高校師生學習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知識伴侶。
[1] 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參考咨詢臺[EB/OL].[2007-06-18].http://www.csdl.ac.cn/.
[2] 王強.學科館員與大學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1.
[3] 初景利.學科館員對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認知與解析[J].圖書情報研究,2012(3):1-2.
[4] 韓麗風,張秋.圖書館資源建設學科化的實踐與思考——以清華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4):63-67.
[5] 初景利,閻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1):53-60.
[6] 艾春艷,等.讀者參與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新模式探討[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