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97(2015)05-0007-04
Institution Basis of The Public Library Promotes Nationwide Reading:In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Library Science
LIU Tao
(Library of Luohe Party School of CPC, Luohe 462001, China)
Abstract: The institutional library science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 basis of the public library promoting nationwide readi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stitution basis of the public library promote nationwide read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ibrary spirit and core valu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ethics and morality, modern legal system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he public library governance mechanism is system and game-based platform. The public library promotes nationwide reading realized through promoting spirit and core values,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and perfecting governance structure.
Keywords: nationwide reading; the public library; institutional library science; public library institution
CLC number: G250
1 引言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關乎社會進步和國家文明程度而被納入公共政策。圖書館界圍繞公共圖書館服務全民閱讀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當前的研究集中在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意義、作用、舉措等方面,總體上看,經驗性研究多而學理性研究少。正如吳晞先生指出的,“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已經揚鞭躍馬,但相關的基礎調查和研究卻大為滯后” [1]。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具有深刻的制度基礎,制度圖書館學理論有望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提供深刻的洞見。將公共圖書館看作一種社會制度進而形成制度圖書館學的理論范式,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圖書館界一個重大的理論成果,“技術圖書館學、人文圖書館學和制度圖書館學” [2]構成了當代圖書館學話語三大族系。制度圖書館學“從制度及其變遷視角研究圖書館現象” [3],并認為“公共圖書館代表的是一種社會用以調節知識或信息分配,以實現社會知識或信息保障的制度” [4]。制度圖書館學揭示了公共圖書館的運行是嵌植于一系列制度之中的,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是在國家與社會的廣闊制度基礎上實現的。基于此,本文以制度圖書館學為視角,分析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制度基礎,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實踐提供對策性建議。
2 文獻評述與分析框架
2.1 制度圖書館學與公共圖書館制度
制度圖書館學的制度范式,為理解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基礎提供了新視角。制度圖書館學理論的一個基本預設是,公共圖書館為了保障公眾的知識信息福利而做出的一種制度安排,主要研究圖書館發展需要什么樣的制度安排及其實施機制的問題;圖書館發展中“一些重要的宏觀問題”,“必須在國家和政府層面上首先加以確認并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才能在具體的圖書館實踐中得以落實” [5]。國內制度圖書館學在十年的研究歷程中,開拓了諸如圖書館權利、普遍服務和立法等十大研究領域 [6]。上述研究與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制度安排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包括全民閱讀在內的所有活動提供了機會結構和激勵機制。因此,制度圖書館學的理論范式為認識公共圖書館發展取向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也為認識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制度基礎提供了分析工具。
2.2 公共圖書館制度與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
維護公眾的閱讀權利是公共圖書館制度的應有之義。保障公民的知識自由、平等和共享的權利體現了民主國家或政府對公共圖書館制度安排的公正性 [7]。周肇光 [8]在一篇綜述性研究中指出,當前的研究主要圍繞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內涵、特征、意義、問題和舉措等展開。如湯更生等 [9]認為圖書館是公共閱讀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王秀亮 [10]認為,公共圖書館是推動全民閱讀理念的倡導者和中堅力量,普遍均等服務是全民閱讀理念在公共圖書館的體現。這些文獻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提供了指導,同時也表明,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研究側重于從政策層面解讀、從實踐層面描述,傾向于將公共圖書館參與全民閱讀看作是一個單向“介入”社會的過程,無法全面反映全民閱讀所蘊含的圖書館學基本理論。正如范并思教授指出,關于圖書館參與全民閱讀推廣的基礎研究匱乏的狀況“已經成為圖書館人自覺發展閱讀推廣服務,提升閱讀推廣內在品質,普遍開展閱讀推廣的主要障礙之一” [11];易圖強 [12]通過梳理當前的研究發現,現有的研究經驗性研究多而學理性研究少、重復性研究多而比較性研究少,制約了全民閱讀實踐的開展。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反映了作為社會制度的公共圖書館運行的過程,借助制度圖書館學理解推動全面閱讀的制度基礎構成了本文的研究主題。
2.3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制度分析框架
現代社會科學中制度內涵的豐富性賦予了制度圖書館學研究議題的廣泛性。蔣永福教授等在闡述制度圖書館學時采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家諾思(Douglass C. North)的制度分類,即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契約),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價值信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慣、意識形態等)和實施機制,進而提出正式制度是圖書館法律法規政策、利用者的權利義務等,非正式制度是圖書館精神理念、職業倫理道德、價值與傳統觀念等 [3],公共圖書館治理是公共圖書館制度的實施機制 [13]155。公共圖書館制度與全民閱讀在理念和制度上高度契合。由此,制度圖書館學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分析框架,即推動全民閱讀是在公共圖書館的精神和核心價值、法律法規等規則以及公共圖書館治理機制三個層面實現的。
3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面閱讀的制度基礎分析
3.1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面閱讀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一個社會組織的非正式制度是其存在、發展和進行社會資源交換的意義基礎,公共圖書館精神和核心價值賦予了公共圖書館得以存在的意義、價值,構成了公共圖書館制度正當性和合法性的基礎。圖書館精神與核心價值是圖書館人對圖書館事業人文理想的認同、對自身使命的系統說明 [14-15]。程煥文教授認為圖書館事業精神是人人享有平等、自由、免費利用圖書館的權利 [16],行業精神是智慧與服務 [17];蔣永福教授 [18]提出,維護和保障信息知識的秩序、共享和自由是圖書館制度性的功能定位與精神體現。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是公共圖書館精神和核心價值的拓展和延伸,全民閱讀的前提是閱讀權是一項基本人權,即人人擁有平等的閱讀權利,人人擁有可獲取的信息知識;公共圖書館精神與核心價值基本主題就是保障用戶閱讀權利和實現信息知識的均惠全民。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推動全面閱讀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和倫理道德基礎,公共圖書館精神與核心價值是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不竭動力。
3.2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面閱讀的正式制度分析
治理具有無限復雜性的現代社會需要一系列具有非人格特征的正式制度的支撐,全民閱讀活動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是在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的基礎上實現的。從法律層面看,李國新教授 [19]認為,公共圖書館法不是公共圖書館及其館員的保護法,而是保護公眾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權利。由此可見,全民閱讀所要求的閱讀權是公共圖書館立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安排。從政府層面看,蔣永福教授 [20]提出,政府提供作為公共產品的公共圖書館是其自身正義性與合法性的體現,履行保障公民的知識權利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能。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是嵌入在現代政治體系之中的,體現了國家主權終極所有者的公民、國家及其代理人政府和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制度性安排和互動關系。從圖書館行業組織發布的文本看,程煥文教授 [21]認為圖書館權利就是“民眾利用圖書館的自由、平等權利”;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提出,圖書館“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為天職”,“努力促進全民閱讀”。由此可見,推動全民閱讀是包括公共圖書館在內的圖書館行業必須向全社會履行法定義務,是面向全社會的制度性宣示,是圖書館界與全社會達成的“社會契約”。綜上所述,一系列政治社會契約、法律法規章程和其他正式規制安排塑造了公共圖書館制度,正式制度特別是現代法律制度是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決定性因素。
3.3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實施機制分析
全民閱讀是一個多元主體基于一系列制度安排進行互動的過程。公共圖書館治理是通過契約安排和爭端解決機制規范公共圖書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是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實施機制。蔣永福教授 [22-23]認為,圖書館治理是圖書館治理客體(圖書館的所有者、政府、管理者和員工等)基于共同的制度滿足圖書館治理主體(社會公眾以及其他相關組織如企業、社會團體等)需要的過程,其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圖書館核心價值和圖書館權利。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是實現公共圖書館治理目標的實現機制,組建圖書館理事會是圖書館實施法人治理結構的根本標志。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治理機制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提供了制度平臺和博弈基礎,圖書館利用者可以在治理機制安排下通過公共圖書館實現閱讀權利;全民閱讀的各利益相關者通過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相互協調制衡的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就閱讀權利進行利益表達、利益綜合、政策制定、政策執行和政策反饋,可以有效地推動全民閱讀的實施;通過建立理事會形式公共圖書館決策權的理事會制度實現圖書館管理的專業化,有助于減少全民閱讀利益相關者圍繞公共圖書館服務所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和社會交易成本,從而更有助于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
3.4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實現
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可以通過弘揚公共圖書館精神和核心價值、完善公共圖書館正式制度與健全公共圖書館治理結構來實現。第一,弘揚公共圖書館精神和核心價值。公共圖書館制度的價值并不會自動地產生于共享的評價和社會角色,而是作為實踐活動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持續地被建構起來的。弘揚公共圖書館精神與核心價值對于推動全民閱讀的意義在于通過普遍開放、平等包容、關懷弱勢群體、消除信息不平等的實踐打造時刻在場的閱讀服務,向全社會系統表明公共圖書館責任和使命,從而在日常生活的社會互動中不斷建構起公共圖書館的制度意義,持續賦予公共圖書館制度以合法性和正當性。第二,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要完善全民閱讀立法,確立全民閱讀中公共圖書館的法律地位,推動全民閱讀在組織規劃、經費投入的法治化,實現閱讀權利、資源、服務和推廣的制度化;推動依法設立國家層面的閱讀節日如“國家閱讀節”,將閱讀活動提升為國家戰略,設立全民閱讀推動機構;各級政府要結合本地情況制定相關的全民閱讀政策和行動指南及相關產業促進政策,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能夠為全民閱讀提供資源、技術、設施等支持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其中,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要實現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第三,健全公共圖書館治理結構。在機制層面,通過完善治理結構使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工作落到實處,實行圖書館理事會制度推行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實施圖書館行業管理制度,形成行業自律局面;在主體層面,公共圖書館要與高校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出版社、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新聞媒體、企業、讀書志愿者等機構和人員廣泛合作,打造面向全社會的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在對象層面,除了服務市民、青少年、知識分子和公務人員等群體外,還有積極面向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失業人員、服刑人員等弱勢群體提供服務,探索面向軍人、商人和離退休人員等群體的閱讀服務方式;在主題層面,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圖書展覽、新書推介、主題論壇、學術研討、詩歌朗誦、演講報告、讀書會、音樂會、影視節、科普節等活動,推動全民閱讀。
4 結語
制度圖書館學為認識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制度基礎提供了分析工具,為本文提供了理解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分析框架。公共圖書館推動全面閱讀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和倫理道德基礎,現代法律是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決定性因素,公共圖書館治理機制為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提供了制度平臺和博弈基礎。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要通過弘揚公共圖書館精神和核心價值、完善公共圖書館法律與健全公共圖書館治理結構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