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會期共簽署31項合作協議或意向書,中小企業和文創產業占24項,凸顯峰會未來發展的新目標和方向
出席峰會主要領導以及嘉賓

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

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

臺灣方面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
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主題為“深化企業合作 推動轉型升級”的“2014兩岸企業家峰會”在臺北舉行。這是峰會升級后首度在臺灣舉行,逾800名兩岸企業家代表與會。
兩天會期共簽署31項合作協議或意向書,中小企業和文創產業占24項,凸顯峰會未來發展的新目標和方向。
12月15日,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在開幕式上表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兩岸應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的新模式,力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賦予合作新的內涵,構建兩岸經濟良性互動、聯手共進的新局面,協力打造合作競爭的新優勢,使經濟發展紅利更多惠及兩岸民眾。他就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探索新模式,推動兩岸經濟深度合作;二是為個產業合作推動小組還各舉辦了3場次的專題論壇,廣邀兩岸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主針對各項重要的產業議題進行深度交流。中小企業合作鋪路搭橋,增進和改善兩岸民生;三是促進政策協同互動,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曾培炎說,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宗旨就在于凝聚更多力量,共同推動兩岸經濟發展,為兩岸民眾謀取更多福利。在兩岸經濟合作的新階段,我們更要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堅持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宗旨,努力把峰會辦出實效,為兩岸業界共創合作競爭新優勢、開創兩岸經濟合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致辭表示,本次峰會以“深化企業合作 推動轉型升級”為主題,是鑒于當前兩岸企業共同面對的新情勢和新挑戰,雙方必須深化合作,致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才能突破瓶頸,共創愿景。
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盛華仁、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出席會議。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龔清概,臺灣方面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也在開幕式上致辭。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戴厚良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進行了專題演講。
此次峰會為期兩天,除開幕式、專題演講和閉幕式外,峰會所設的7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

國臺辦副主任龔清概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

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

臺灣積體電路董事長張忠謀

峰會秘書長陳瑞隆
“經濟繁榮發展、民眾生活幸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我們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目的就是為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龔清概在開幕式上表示,“近年來,隨著兩岸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兩岸經濟交流逐步深化,合作領域日益擴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使兩岸同胞分享到了經濟合作帶來的紅利。當然,兩岸經濟合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前進的道路上難免會有一些波折起伏,但我相信,只要是為民謀利,于民有利,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跨不過去的河,就一定會得到兩岸同胞的擁護和歡迎。我們有信心推動兩岸經濟合作不斷向前發展,更有誠心和耐心與臺灣同胞手拉手、肩并肩、心連心,共同把兩岸經濟合作之路鋪得更平,修得更好,為兩岸同胞帶來更多福祉”。

2014年12月15日,“2014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在臺北舉行
林祖嘉表示,兩岸交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穩定發展。我們也注意到各界反應,希望兩岸關系和深化經貿交流的結果,可以更加公平分配,讓更多民眾參與。兩岸雙方談判團隊從民生等更大層面去看問題,盡快推動協商,讓民眾支持兩岸經貿整合關系。他強調,兩岸發展的格局有堅實的基礎,兩岸經貿合作也要在穩定和平的架構下穩定展開,確保兩岸經貿成果不會一夕變色。2013年底共有384個FTA(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有248個,韓國已經簽署51個FTA,韓國貿易覆蓋率可以達83%,對臺灣有很大的壓力。拼經濟、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都是臺灣發展的必要課題。
馬云以“相信年輕人,未來才會更美好”為主題,發表了演講。他說,過去15年,大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領域特別是互聯網領域出現很多年輕人和年輕企業。但臺灣在這方面好像沒什么變化,網絡公司現在沒有大陸做得好,最可怕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這些值得臺灣年輕人和企業界反思。他強調,未來的商機青睞更懂得分享、透明、擔當等價值的人。大陸有巨大市場,互聯網發展迅速,這為年輕人和中小企業提供了巨大機會。兩岸年輕人應該抓住當前互聯網商機,實現創業夢想。阿里巴巴愿為臺灣更多年輕人到大陸學習和創業提供幫助。最后,馬云表示,“如果你希望到大陸創業,可以和我們聯系,加入我們的體系。阿里巴巴希望把錢用得更好,通過投資或者與島內企業家共同設立基金等方式,幫助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
開幕式后,陳德銘接受了兩岸記者聯合采訪。他表示,大陸有足夠大的市場容納臺灣產品,也有足夠大的市場接納臺灣青年前來發展。兩岸要更好促進青年交流互動,要從政策上鼓勵中小企業合作,幫助他們共同應對國際市場。他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不會改變,需要彼此更好交流互動。青年交流、中小企業合作,是當前兩岸特別需要著力的領域。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資本弱,但面廣、量大,和大部分人的就業息息相關,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更能讓人民“有感”,兩岸雙方對此都應給予政策鼓勵。他指出,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今后在促進兩岸中小企業合作上可以多做工作。
12月16日下午,“2014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圓滿閉幕,達成多項重要共識、簽署30多項合作協議。
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盛華仁表示,峰會取得豐碩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兩岸企業家十分關注互聯網發展,重視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相應探討了在信息產業領域的合作。例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為臺灣青年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希望能幫助臺灣青年人更好地到大陸就業、創業。
其二,兩岸企業家更加關注推動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峰會準備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臺灣商品展示中心,在有條件地區共建臺灣中小企業園區、臺灣軟件園區,在今后峰會年會期間同步舉辦兩岸中小企業展覽洽談會等,為兩岸中小企業發展和青年創業、就業提供平臺。
其三,兩岸企業家共同關心開拓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領域合作。與會企業家同意,在建立兩岸新藥、疫苗等共同研發和快速審批機制,推動兩岸醫療機構新藥臨床試驗結果互認,實施兩岸臨床疾病合作研究計劃等領域繼續推動合作,為兩岸民眾謀取更多的福祉。
其四,兩岸企業家期望推動金融領域合作。與會金融界企業家共同簽署了建立金融機構銀團(聯合授信)協議,明確了兩岸的牽頭銀行,為兩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金融支持,更好地推動兩岸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表示,會議期間共簽署有關中小企業的9項協議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文創產業合作協議或意向書15項,反映出中小企業在峰會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此次臺北峰會,兩岸800多位產學研代表性人士深入探討20余項產業合作議題。閉幕時提出九項倡議,依序為:一、加強產業政策對話,共創合作雙贏格局;二、構筑合作平臺和通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及創新;三、支持優先推動ECFA(即《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兩岸雙向投資;四、推進兩岸金融合作,支持經濟發展;五、提供有力政策扶持,促進文創交流合作;六、著眼產業發展趨勢,深化信息產業合作;七、擴大能源石化合作,加強機械裝備交流;八、促進生技醫療合作,服務兩岸民眾健康;九、關注青年和基層民眾需求,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協助臺灣中小企業產品拓展大陸市場的議題,在今年峰會上備受關注。在第二項倡議中,雙方同意,研擬推動在上海自貿區建設“臺灣商品中心”;推動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河南等地搭建兩岸中小企業商貿平臺;發揮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作用,特別是在物流、支付等方面作出更好的銜接和安排;繼續推動南京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驅動合作試驗區建設。
與會企業家還在共同倡議中表示,本屆峰會突出經濟合作惠及民生的理念;雙方均期待盡速落實各項合作計劃,發揮業界的創新潛力與合作精神,進一步提升兩岸經濟和產業交流合作水平,實現企業發展、產業繁榮、民眾受益的多重目標。
此次臺北峰會與會人數、層級、規模之盛大為歷屆所少見,顯示兩岸經濟交流已邁入更成熟、更穩定、更深入的狀態和階段。
兩岸企業家峰會起源于江蘇省主辦的對臺經濟交流活動“紫金山峰會”,自2008年起已舉辦了5屆。2012年起峰會改由兩岸35家知名工商團體聯合主辦,并由蕭萬長與曾培炎籌組成立以兩岸企業家為主體的兩岸企業家峰會,聚焦兩岸產業合作,是兩岸層次最高,最具權威性、開放性、互動性和務實性的企業家盛會。
2013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南京紫金山舉行,2014年的峰會則首次在臺北登場,這也是近年來首次在臺灣舉辦的大型兩岸企業家交流峰會。兩岸輪流舉辦峰會,實現你來我往,良性互動,更加具有實質性的交流意義。
本次峰會針對當前兩岸面臨新的國際經濟格局以及內部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新挑戰,將會議主題定為“深化企業合作 推動轉型升級”,將兩岸經貿合作的重點立足于促進兩岸市場的進一步整合,推進兩岸經濟戰略性合作,提升兩岸經濟的整體合力,持續推動兩岸互利共贏式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