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由全國政協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為團長的全國政協臺聯組赴河南考察。本次考察團成員有全國政協臺聯組委員史茂林、陳玲、林賢順、鄭廣臺、高美琴、謝正觀。考察團就河南省經濟文化發展、豫臺交流、在豫臺商臺胞情況展開了為期7天的考察。
11月21日下午,考察團就調研內容與河南省政協、河南省臺聯、當地臺商臺胞進行了座談。會議由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鄧永儉主持。鄧永儉首先代表郭庚茂書記、謝伏瞻省長和全省人民對考察團來河南調研表示誠摯的歡迎,對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對河南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簡要介紹了河南省概況。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河洛文化與根親文化構成了河南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河南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是中華兒女心靈上的故鄉。其中固始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因緣,曾有4次大規模移民南遷,成為中原地區向閩臺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千百年來,移民后裔漸次播遷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地,固始因此成為很多海外僑胞的鄉關祖地,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現象,被譽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更是被評為“全球華人最向往的十大根親文化圣地”,成為固始乃至河南文化發展的一塊金字招牌。
文化交流一直是豫臺交流中的重頭戲。近年來,隨著兩岸大交流大發展的趨勢逐漸發展,豫臺兩地文化交流愈發熱絡。河南連續9年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通過國內外媒體的宣傳,吸引著海內外的臺灣同胞回豫參加盛典活動,人數逐年呈倍數增加,被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其在國際華人中的影響力度更大;固始根親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6屆,臺灣島內的同胞參加活動者絡繹不絕,除接受邀請前來之外,更有自發組織集體包機回固始參加文化節活動的臺胞,文化節的魅力可見一斑。兩岸學者組織的河洛文化研討會不僅在河南,更是在臺灣臺北召開,收到良好效果。河南各市還通過舉辦比干誕辰紀念活動、鬼谷子學術研討會、洛陽牡丹花會、安陽周易文化研討會、南陽臺灣村在臺灣認親活動、開封包公文化研討會、臺灣知府陳星聚歷史研討會、河南臺灣月、豫臺兩地大學生研習營、海峽兩岸(濟源王屋山)道教文化節等活動,創新了豫臺的文化交流的形式,效果十分顯著。
對此,考察團一行調研后認為,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優勢,在豫臺交流中可以運用包含了“河洛文化”、“姓氏文化”等為廣大臺灣同胞認同的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就能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河南特殊的區位資源特色一直是吸引臺商投資的優勢。截至2013年12月,全省累計批準臺資企業1925家,累計合同利用臺資221.95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42.17億美元。河南的區位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吸引著臺商進一步來到河南投資建廠,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和當地民生發展。
11月21日下午,考察團與在豫臺商典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三勝、富景生態園董事長連萬生、保福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錫正、全日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士欽、濮陽市臺協會長楊仕昌等進行了座談,在豫臺商與委員們就城市拆遷對于臺商的合法權益保護問題、法院判決行政訴訟“執行難”問題、維護中小型臺資企業的權益問題、給予臺胞子女與臺商子弟同等入學與優惠政策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溝通和交流。
座談會結束時,梁國揚首先對河南省政協的安排表示感謝,相信此次考察對河南臺商工作會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感謝參加座談會的鄉親們講實話,講心里話,與會臺商在河南打拼多年,見證了河南的發展,期間的經驗會對后來者有幫助。中央全面改革涉及體制、機制,用改革的精神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尤其克服地方利益,地方權力。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以法治這個輪子全方面推進各方面工作,使得改革的成就以法的形式得以保留。臺商涉及的法律問題,全國政協臺聯組會積極反映,以推動《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細則能隨形勢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在之后的行程里,考察團還到相關企業進行實地考察。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年至50年。建成后計劃將解決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問題。其中,中線工程的水源70%從陜西的漢中、安康、商洛地區,匯聚至丹江口水庫,由丹江口大壩加高后擴容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從河南南陽的淅川陶岔渠首閘出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后,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
11月22日,考察團先后對南陽的南水北調展覽館、淅川陶岔渠首閘和白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地進行考察。為做好南水北調工作,南陽市的移民大規模搬遷于2010年5月底啟動、8月底結束。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規劃搬遷移民16.2萬人,移民安置區涉及河南省6個省轄市25個縣市區。為加快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安置步伐,全力支持、服務好南水北調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即2009年完成試點移民1.1萬人后,2010年、2011年完成剩余15.1萬人安置任務。
考察中,委員們了解到,2011年年底前,南陽市不僅在市內安置9.4萬人,而且還要協調遷往其他地市安置5.7萬人和大量的專項、企業、城集鎮恢復改建等工作。對此,梁國揚充分肯定了南陽市移民干群和工程建設者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作出的貢獻,并希望南陽市進一步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南水北調在河南輸送順利。

委員們考察南水北調工程安置移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