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營、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痹娙税拙右住段鳑黾俊吩娭袑Υ擞猩鷦拥拿枥L:“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棠緸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華兒女沒有忘記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在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獅代表河北省徐水縣在1925年組建舞獅藝術團,多年來在國內多地表演,獲得許多獎項,譽滿中華,成功的將老祖宗的東西傳承并發揚光大。而南獅在世界多地都有發揚,除大陸外,還有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和美國等地,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醒獅大賽。無論哪一種獅子,對中國人來說都是祥瑞,都傳遞著滿滿的祝福。
現今,除了元宵節,其他一些重要活動中,也常常會出現舞獅子表演,廣東、福建各地更是大小活動都會請上舞獅團隊進行表演,用以烘托氣氛、送達祝福。在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上,舞獅亦是???,或是專業人員舞獅表演,或是籃球明星身披舞獅服裝拜年,都將中華文化展露無遺。一些大型活動中也常出現舞獅畫面,2008年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前的文藝演出中,也進行了精彩的舞獅表演。

今年,在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高坪村,有一支大多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兒童舞獅隊”,這支“兒童舞獅隊”,成立于2014年10月1日,21名隊員大多來自安定中學、長聯完小、及高坪小學等學校留守兒童。其中年齡最大的14歲,最小的9歲,2個女孩子。他們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假日在家閑著無事,于是當地就將愿意學習的孩子們召集起來,一道進行舞獅培訓。這既可以健身,又可以將孩子們引向正道。如今,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訓練,準備為家鄉父老奉上一臺精彩的舞獅表演節目。
《臺聲》曰:
在我國民間,元宵節舞獅子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盛事,每到農歷正月十五前后,我國的一些城鎮和鄉村都會有舞獅子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舞獅則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由于時間等問題,如果您不能親臨現場觀看,那么通過電視和網絡感受也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