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螯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簡稱 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簡稱 OBOR;或 Belt And Road簡稱,BA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底掛牌,推行已近一年半時間,在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多項突破性實踐。天津、廣東、福建等地自貿區的推行也將排入時間表。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于“一帶一路”的推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寅認為上海具備很大優勢。“上海是‘一帶一路’的交界點,通過高標準的貿易規則、自貿區試驗區的創新和改革實踐,我們能更多融入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我們的貿易規則與整個國際貿易規則相融合,使得“一帶一路”可以延續到上海自貿區的建設。”
對于上海自貿區主要受益中國企業的疑問,陳寅表示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擴張,在政策透明度及政策落實上會有更多變化。“過去的上海自貿區只有28.78平方公里,空間非常有限,主要是從事貨物進出口的企業可以受益,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可能很難(收益)。這次全國人大批準,上海自貿區會進一步擴張到陸家嘴、張江和金橋等地區,面積擴張至120.72平方公里,增加將近92平方公里。在這些不是特殊監管的區域,有很多教育、醫療和服務業企業及社區,更多的產業會受益。”
在投資領域,上海自貿區主要以建立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負面清單從2013年第一版的190條,縮小到2014年的139條,下降26.8%。“應該說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為外商進入中國投資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在過去一年多,有2000多家外商企業到上海自貿區投資。”
“2014年12月,國務院已經對自貿試驗區的經驗進行了評估,23項措施可以在全國進行推廣,包括投資、貿易、金融和服務業等的開放。還有六項涉及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措施。另還有六項是推薦各個地方政府進一步借鑒運用,包括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設立企業單一服務窗口、單一監管等。”陳寅說。
陳寅還透露,金融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得到人民銀行的支持。“最近人民銀行與上海市政府將聯合研究推出新一版的自貿區支持金融創新的政策。相信這一版的政策實施會對金融創新帶來更廣闊的空間。”
3月28日,備受矚目的“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方案亮相。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實施,對于中國加強和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貿易的往來、金融的融通,都會發揮很好的作用。
2013年,中國高層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涉及范圍極廣,初步估算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一條國際經濟大走廊。
從全球經濟格局看,東面東亞一側表現強勁,中日韓板塊發展勢頭、潛力均好;西面歐元區是最發達經濟帶,歐盟經濟總量多于美國的。“一帶一路”恰恰就是把這兩個最重要的經濟帶連接起來,形成了H型架構,目的是為全球發展格局注入強勁的動力。
2015年,中國走出去的代表戰略“一帶一路”是其中之一,從2013年提出,到2015年作為最重要議題被廣泛關注。商界將其視為在多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和投資機會,政界將其視為中國主動外交的關鍵一步。
中國高層對“一帶一路”原則的闡釋是:共商、共建、共享,開放、包容;不是中國獨奏,而是沿線國家合唱。“一帶一路”建設并非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
在解析這一戰略時,張曉強說:“‘一帶一路’(的初衷),首先是中國著眼于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致力于全球的和平穩定、包容、共同發展。中國要主導‘一帶一路’不是只謀求自己的發展利益。這能給中國本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開展合作、拓展中國企業的發展空間,是很好的機遇。”
目前,“一帶一路”行動文件已經制定,與之相應的亞投行籌建也獲得了英法德意等國響應,他們都將作為創始會員國。絲路基金也已經啟動,還有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也在推進中。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討論“一帶一路”、亞投行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及香港的作用和貢獻時表示,今天的討論非常及時,有必要和大家說明一下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角色。“一帶一路”戰略是涵蓋亞洲、歐洲、非洲中很多城市的重要戰略,這些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很大,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金融中心的支持,那就是香港。
“一帶一路”戰略的升級離不開香港的支持,香港是提供最大人民幣流動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同時也擁有眾多的金融衍生品。與人民幣有關的基礎建設融資、項目投資風險管控、成熟的股權融資市場,這些都是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優勢。
香港的作用與亞投行的基建基金關系密不可分。梁振英表示,我們有400億的絲綢之路基金,我們有強大的人民幣債權交易服務能力。
“‘一帶一路’也離不開香港這個世界貿易中心。”梁振英說,“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四五個小時的空中貨物運輸可以解決‘一帶一路’戰略城市大多數人口的收發貨問題。另外,中國貿易的20%需要經過香港,我們希望在‘一帶一路’的貿易中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把業務擴展到戰略中的三個大洲”。
梁振英在回答主持人問題環節時強調,香港的軟實力非常強,亞洲經濟趨于扁平化,臺灣地區和大陸之間也有很多貿易,香港希望從亞洲的新經濟戰略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