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現場
7月14日至15日,第二十四屆海峽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在寧夏銀川舉行。本屆研討會由全國臺灣研究會、全國臺聯、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舉辦,以“堅持共同基礎,維護和平成果”為主題,共邀請80多名兩岸四地及海外的學者赴銀展開學術對話,共刊登論文58篇。
在14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致辭。梁國揚肯定了自上屆研討會以來兩岸關系取得了新的進展與成果,同時也指出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梁國揚指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在此基礎上兩岸才能保持包括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兩岸經貿合作、民間交流在內的良性互動。
梁國揚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由兩岸同胞共享,也要由兩岸同胞共同維護。要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共創互利共贏,為廣大基層臺灣民眾帶來更多的和平紅利。要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務實探討、妥善安排臺灣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建設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機制等問題。
寧夏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廷禮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馬廷禮說,寧夏雖然與臺灣遠隔千里,但是血脈相連。他回顧近年來在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推動下,寧臺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往來密切。他表示,本屆研討會得以在寧夏召開,對寧夏來說是促進寧臺互信、增進彼此了解、凝聚雙方共識的機遇,同時希望與會的兩岸學者們能借此機會多了解寧夏,認識寧夏,為下一步深化寧臺的學術對話建言獻策。寧夏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繼續推進寧臺兩地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開幕式后,李鵬、紀欣、單玉麗、黃清賢等6位學者,分別從“美國對蔡英文的綏靖思維及其影響”“從四個基礎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及挑戰”“當前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等方面進行了主題演講。
14日下午,與會學者分三組進行學術討論。大家分別從兩岸在政治、經濟、網絡等方面的合作與對話展開討論。討論中,學者們認為“九合一選舉”后兩岸關系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調整階段,大家從兩岸發展現況、臺灣民眾及年青人的心態出發,歸納了眾多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原因,并就下一步如何改善兩岸關系給出不少建議。
學者們認為,兩岸的統一是大方向,但是在統一的過程中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臺灣年輕人的歷史觀缺失、兩岸政治生態的不同、島內局勢的多變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因此,大家建議繼續加強兩岸的溝通與合作,共創雙贏的環境,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大陸新政策中謀求臺灣地區的落腳點。
研討會于7月15日上午閉幕。閉幕式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在閉幕式上致辭。朱佳木肯定了本屆研討會取得的成績。他說,與會的舊識新知通過對話交流,增進了彼此了解,擴大了共識,有助于兩岸學術界的互動,為兩岸智庫間的聯系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表示,海峽兩岸關系學術研討會將與關心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一道,為開創兩岸關系的新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致開幕詞

分組討論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