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歲歲年相似,歲歲年年歲不同。
又過年了,羊年春節,你準備“鬧哪樣”?
記得年輕時,好想過年,過年會有許多平時吃不上的雞鴨魚肉、好酒好菜,會有新衣服、大紅春聯、火紅炮仗、挨家挨戶拜年,吃自家沒有的各類特色年點,還可以撒開雙腿、晝夜不分、大人不管的玩耍……總之,那時日子雖然窮,但年過得好有味道。
而今,隨著物質極大地豐富起來,一些中國特有的年味卻越發淡了。鞭炮在一些城市被禁止燃放了,多少家庭除夕年夜飯不在家里吃了,鄉里鄉親走家串巷互相拜年的氣息沒了,門里門外窗前窗后火紅的對聯、窗花、年畫不見了,就連信息時代有的人也不再積極發條短信、微信祝福了……
其實,過年,于我們中國人而言,是生活中最最不能忘卻的一件大事,一個無法割舍的情結。在外忙碌一年,回家過年,看看父母,盡盡孝心;一家人在一起說說話、談談心,增進增進親情,相互關心關心;鄉里鄉親、同事同學互相遞句問候、道聲祝福;再用充滿吉利、激情、希望的大紅色,裝點溫馨的愛,讓家的“年味”更雋永、更濃烈,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中國年味。
其實,中國年味從未淡過,僅每年的春運人數就可知一二,讓十多億人在同一時間動起來的節日,在地球上還能有幾個?在城市、在鄉村、在兩岸,每個人都在“守歲圍爐竟廢眠”,崇紅、團圓、喜慶、尚新,春節有些習俗可能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但春節的主題和精髓永遠都不會過時。
羊年春節,讓我們多些“中國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