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寶島臺灣,萬木蔥蘢,瓜果飄香。24日至30日,應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邀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華率領寧夏參訪團在臺灣舉辦“海峽兩岸(寧夏)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活動周”。這是寧夏與臺灣開展交流活動以來,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首次率團入島,受到了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
7天的行程,參訪團圍繞“兩岸一家親、攜手向未來”的主題,從北向南,走親戚、交朋友、談合作,先后到臺北、新竹、花蓮、臺東、高雄等地,會見政商高層,參觀企業車間,走訪鄉間部落,與各界人士和基層民眾廣泛接觸、深入交流,傳遞了友誼,加深了感情,深化了合作,“活動周”圓滿成功,取得了豐碩成果。
廣交朋友、增進友誼、凝聚共識,是這次“活動周”的重點之一。連日來,李建華與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副主席郝龍斌、黃敏惠,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國民黨中常委廖國棟、花蓮縣縣長傅崐萁等臺灣政商界知名人士深入交流,鞏固老朋友,結識新朋友。
李建華抵臺后的第一個活動,就是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這是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以后,第一次與大陸省區黨委書記會面。李建華會見時說,相信中國國民黨在朱立倫主席的領導下,國共兩黨將會繼續鞏固深化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繼續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系取得新進展,造福兩岸民眾,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朱立倫表示,國共兩黨的交流是有淵源的,我們希望在新的歷史時期,求同存異,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上,不斷向前推進。
“已經去過寧夏是一種幸運,還沒有去的都非常向往。”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與李建華會面時不吝贊美之詞。他說,“寧夏有好山、好水、好資源、好文化,是一塊宜居、宜游、宜商、宜業的寶地,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臺資企業和臺灣民眾用腳投票,到寧夏投資興業、旅游觀光。”
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江丙坤是寧夏人民的老朋友。“去年9月,我曾帶領臺灣企業考察團到寧夏參觀訪問,去看了臺灣在寧夏投資的企業,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寧夏與臺灣的交流合作潛力無限。”江丙坤說。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委、民意代表廖國棟曾6次到寧夏。他說:“自2003年率臺灣代表團到寧夏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親身體會到塞上江南獨特的回鄉風韻,就與寧夏結下了不解之緣,愿為寧夏和臺灣交流繼續努力。”
……
參訪團成員和臺灣各界都有一個共識,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順應歷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選擇,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這次寶島之旅,參訪團的每個成員都切身感受到了臺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期待。正如李建華在訪臺感言中所說:“聽到島內基層民眾的心聲,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共同愿景,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李建華和參訪團每到一處,都大力宣傳推介寧夏,誠邀臺灣各界朋友到寧夏多走走、多看看,推動兩岸彼此相知、相近、相親,得到了臺灣各界的高度評價和積極響應。
參訪團在臺期間,受到了臺灣各界的熱情歡迎。濃濃的親情、友情,讓每個成員感覺跟回到家里一樣。
李建華一到臺灣就受到媒體的關注,在桃園機場接受媒體采訪時開門見山地表達了此次臺灣之行的目的,他說,這是一次感受之旅,也是一次合作之旅。
這些年,在寧投資的臺資企業逐年增多,兩地經貿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前景非常廣闊。截至2014年底,寧夏共有臺資企業65家,投資項目56個,累計投資總額6824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666萬美元。項目涉及新材料、飲料生產、地產開發、農副產品加工、中藥材等多個領域。
“活動周”期間,參訪團考察了臺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現代化工、精致農業、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與臺灣協會商會和企業負責人廣泛接觸,簽約了一些項目,達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3月25日上午,海峽兩岸(寧夏)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懇談會在臺北市圓山大飯店舉行,李建華發表題為《攜手開啟寧臺交流合作新篇章》的主旨演講,向臺灣企業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兩地加強產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歡迎臺商臺企借助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優勢,利用中阿博覽會這個大平臺,在寧投資發展,開展交流合作。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崔波推介了寧夏農業、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讓臺灣政商界和企業家認識寧夏,了解寧臺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以及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臺灣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臺灣營造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潘俊榮等企業負責人參加懇談會并致辭,表達了深化寧臺經貿合作的意愿。
“寧夏有很好的能源和農業優勢,發展工業的綜合成本很低,在與阿拉伯交往中處于樞紐地位,加強寧夏和臺灣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兩岸企業與世界接軌,互利共贏。”許勝雄向臺商臺企展望寧臺合作的美好前景。
參訪團到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新日光能源科技公司、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仁誠有機農場、金禾宇國際有限公司、石化合成公司、統一集團、大成集團等企業考察學習,深入交流,達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3月24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率團訪臺
李建華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考察時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經驗和做法,對于寧夏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真誠希望與新竹科學園區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互利互惠,合作發展。”新日光能源公司董事長林坤禧向李建華介紹了企業發展情況,表達了在新能源領域與寧夏加強合作的意愿。
參訪團還前往花蓮農業改良場、吉安鄉的仁誠有機農場,考察臺灣精致農業、有機蔬菜種植情況。李建華親手體驗花蓮改良場新研制的箭竹筍剝殼機,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寧夏去看看,把臺灣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帶過去,促進合作。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崔波帶領自治區相關廳局負責人,到高雄市參觀考察了臺灣石化合成股份有限公司、金禾宇國際有限公司,向企業介紹了寧夏的資源優勢和煤化工產業發展情況,希望這些企業與寧夏開展合作,把企業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寧夏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
自治區有關廳局和四個地級市分別以現代服務業、新材料、清真食品、農產品加工為主題召開專題懇談會,440多家臺灣企業參加了懇談會。
自治區農牧廳組織重點農業科研、企業等部門和單位,在臺北香堤廣場,對寧夏枸杞、紅棗、葡萄酒、小雜糧、清真牛羊肉等150多種優勢特色農產品進行展覽展示,走進臺灣大學農學院,在農業科技交流、人才培養、技術引進等方面達成多項合作交流成果。
銀川市在臺北舉辦了“銀川—臺北現代服務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到大成集團、統一集團、和康生物科技公司、臺北內湖科技園、宏碁集團等企業推介洽談,尋求合作。
石嘴山市在臺中舉辦了寧夏石嘴山兩岸產業交流合作座談會,到臺灣聯緯集團等企業參訪交流,尋求合作商機。
吳忠市舉辦了寧夏吳忠(臺北)清真產業合作交流座談會、商貿合作洽談會兩場推介會,走訪有關商會和臺塑集團等8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
固原市以農業產業化及旅游產業為主題在臺北舉行合作交流懇談會,就文化旅游、農業、中藥材等方面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臺灣企業家普遍看好與寧夏的合作發展空間。臺灣回教協會秘書長、臺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副理事長馬超彥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在食品產業方面尚未在全世界得到很高的認可,臺灣已有400家企業的千項產品獲得清真認證,行銷全球穆斯林市場。寧夏是中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雙方可以優勢互補,聯手發展清真產業,提升中國清真食品在世界的公信力。
臺灣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說,寧夏有很好的能源和農業優勢,發展工業的綜合成本比較低,特別是在與阿拉伯交往中處于樞紐地位,加強寧夏和臺灣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兩岸企業與世界接軌,互利共贏。
“當前,臺資投資寧夏的序幕剛剛拉開,雙方合作的空間無比廣闊。我們將鼓勵臺商搶抓寧夏‘一帶一路’建設和‘十三五’規劃中的發展機遇,推動寧夏和臺灣的產業互動和對接,使臺灣精致農業和寧夏特色農業、臺灣工業制造和寧夏優勢產業的結合,打造兩岸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林中森的這些話,表達了臺灣與寧夏合作的愿望。
“活動周”向臺企臺商展示了寧夏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臺灣許多企業界、工商團體的負責人對寧臺攜手共贏表現出極大熱情,寧臺兩地的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商機無限。“活動周”期間共簽署19個協議、達成了8項合作意向。

寧夏交流團在臺北著名的寧夏夜市舉辦旅游推介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謝彧/攝)
兩岸割不斷的是血脈,隔不開的是文脈。相同的文脈讓寧臺兩地的交流心印更加相通。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李建華與院長馮明珠深入交流寧臺兩地的歷史文化。李建華希望馮明珠在推動寧夏與臺灣的文化交流方面多做工作,讓兩岸同胞共享珍貴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馮明珠說,文化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我們要通過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認知,增進彼此的信任。
在臺東東河鄉阿美人都蘭部落,李建華與部落頭領沈太木等族人進行交流,并試戴樹皮制成的帽子,與族人合影,他還邀請老人到寧夏,與回族群眾及民間手工藝者切磋交流,增進友誼。
在花蓮和臺東,寧臺兩地文藝工作者舉行了“兩岸情 民族風”聯誼晚會。阿美青年男女身著艷麗的民族服飾,以熱情奔放的迎賓舞曲迎接參訪團的到來。寧夏的演員為臺灣同胞送上了具有濃郁回鄉風情的文藝演出。演出結束時,參訪團全體成員走上舞臺,與寧臺兩地演員共同載歌載舞,將聯誼活動推向了高潮。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到臺北寧夏夜市品嘗小吃并體驗制作(謝彧/攝)
在臺北清真寺,李建華與臺灣回教代表人士和在臺寧夏鄉親親切交流,他向大家介紹了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情況,邀請臺灣清真食品廠商來寧參加第二屆中阿博覽會。希望臺灣回教代表人士和在臺的寧夏鄉親多關注寧夏、宣傳寧夏,積極促進寧臺兩地的交流交往。
崔波帶領自治區教育廳、文化廳等部門負責人一行到臺灣銘傳大學桃園校區進行參訪交流。自治區教育廳與臺灣銘傳大學簽署了人才培訓合作框架備忘錄。
……
臺灣清新秀麗,恬靜細膩;寧夏山川壯美,歷史厚重。兩地血濃于水,親如一家,自然景觀各具特色,風情迥異,為旅游業交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活動周”期間,寧夏旅游協會在臺北超大商業發展商圈——信義金融商圈香堤大道舉辦“絲路驛站神奇寧夏”寧夏文化旅游商品展。沙坡頭、沙湖、賀蘭山巖畫、須彌山石窟等12家最具代表性景區參展,寧夏知名非遺傳承人表演的回族樂器口弦、回族剪紙、阿文書法技藝、賀蘭石雕刻等都讓臺灣民眾驚嘆不已。
“我還沒有去過寧夏,但因為從小就住在臺灣寧夏路附近,所以對寧夏有一種說不出的親近感。”臺灣市民劉女士說,“我一直向往寧夏,想親眼看看這片土地與書本上的寧夏有哪些不同。”
這次參訪,也是對寧夏的一次有力宣傳。通過一系列的交流互動、推介、宣傳,臺灣媒體對參訪活動也進行了全程報道,更多的臺灣民眾對寧夏有了更深的了解,“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深深吸引了臺灣民眾,令他們心向往之。
7天的臺灣之行,短暫而充實。尤其是李建華親民務實的作風,給臺灣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臺灣各方面的廣泛好評。晚上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到臺北寧夏夜市,品嘗臺灣小吃,向小吃店老板學做潤餅,在都蘭部落與少數民族村民同桌吃飯、同臺歌舞,與基層民眾親切交談……
這是一次春天里的跨海攜手,寶島之行,不僅收獲了沉甸甸的手足親情,更譜寫了寧臺交流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