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提前進行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頓時令島內政壇硝煙味更加濃烈。此次選舉關乎未來島內政局走向,兩岸關系則是影響臺灣整體走向的關鍵因素。觀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就兩岸交流立場首度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再次顯現出其對于兩岸政策仍未改縹緲務虛的調性。
自1986年民進黨創黨以來,其面對兩岸關系立場始終處于“混沌理論”,舉凡相關論述或政策都以零碎片斷呈現,未能組構成完整的體系,致使所謂的“中國政策”其實根本沒有政策。審諸此次蔡英文任內首次“中委會”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有利于自由民主發展;有利于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于兩岸互惠互利交往。堅持決策須充分民主和透明化;堅持交流過程須多元參與和機會平等;堅持交流成果須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充其量只是民進黨處理兩岸關系的原則,并未論及其處理兩岸關系議題的主體。
要兩岸交流,不要“九二共識”,這似為民進黨現今所采取的立場,卻也是其自欺欺人之處。如今兩岸一切交流均建立在“九二共識”之上,若否定“九二共識”,將如何維持兩岸正常交流?兩岸交流若不能正常維持,民進黨又如何奢言“堅持交流成果必須維護公益及社會共享”?既然民進黨強調“交流成果須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寄望大陸方面通過兩岸交流充分照顧島內“三中一青”,是否與其阻擋兩岸服貿協議與兩岸貨貿協議背道而馳?若因否定“九二共識”而傷及兩岸交流,民進黨所主張的參與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全球化政策”又將如何推進?故而“三個有利,三個堅持”依舊如同“臺灣共識”般縹緲的命題,難以說服島內民眾,更難以說服海峽對岸和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