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陸方面宣布在“海峽中線”西側(近大陸側)規劃南北方向M503新航線,并規劃3條東西方向連接的W121、W122、W123航線,預計3月5日凌晨生效。由于M503航線距“海峽中線”即臺北飛行情報區最近僅4.2海里(約7.8公里),引發島內各界關注,對大陸劃設新航線充滿疑慮。
昔日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這條“約定俗成”的虛擬“海峽中線”猶如冷戰時期的柏林墻,充滿肅殺,只要一方戰機接近,另一方戰機就緊急升空攔截。目前兩岸雖已逐漸脫離軍事對峙的局面,但臺灣島內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思維仍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在今日兩岸經貿交流、民眾互動如此頻密的情況下,這種冷戰思維本身尤其矛盾。
如今與這條虛擬的“海峽中線”大致平行的A1、L1航線已是連接東京、臺北、香港、曼谷等大都市的繁忙航線。大陸方面為使兩岸直航航線更趨合理、便捷,亦曾提出使用“海峽中線”航線的議題。在第三次兩岸兩會達成的《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飛行航線條文中也確定,雙方同意在臺灣海峽北線航路的基礎上開通南線和第二條北線雙向直達航路,并繼續磋商開通其他更便捷的新航路。若開放“海峽中線”可以解決兩岸航路不足、運輸緊張的問題,島內尚存的冷戰思維就應如同當年開放兩岸“三通”一樣,“民之所利利之、民之所好好之”。事實上,此次M503航線在島內引發爭議,也是考驗兩岸軍事互信的起步。如果兩岸可以飛越對方的飛行情報區,可以穿越“海峽中線”,說明兩岸之間的不信任心結完全打開,兩岸之間還有什么不能坐下來談?如果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后,兩岸關系發展眾多涉及“深水區”的議題,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