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臺聯原研究室主任、老臺胞吳嘉桐表示,2015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9月3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在天安門前舉行,整齊的隊伍、恢宏的氣勢震撼全球。國人對祖國富強的自豪之情油然而升。
吳嘉桐認為,抗戰勝利日閱兵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以及前輩們的奮戰精神,我們不是在制造恐慌,宣傳中國威脅論,我們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強化自己,是一個強國的舉措。”吳嘉桐強調,閱兵式紀念,是為了提醒我們的同胞,銘記先輩們的犧牲,銘記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是為了謳歌無數先烈浴血奮戰、窮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強的精神;也是為了警告那些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人,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之民族。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要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吳嘉桐說,這次大閱兵安排部分國民黨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參加,不僅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與緬懷,更有望增進兩岸同胞在抗戰歷史上的共同記憶。近年來,隨著對抗戰正面戰場的歷史作用更加肯定,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了對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關懷力度,還在全國多地修建了紀念抗戰正面戰場的紀念館,并將國民黨將士納入抗日英烈名錄中。
目前,國共雙方在抗戰的問題上互相靠攏,互相承認,這是我們高興看到的。抗日戰爭是全中華民族的抗戰,是中國軍隊在敵后、正面兩個戰場共御外敵的偉大戰斗。抗戰老兵受閱,充分體現了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范的敬意。他們的功績永遠彪炳史冊。

對于李登輝不久前發表的“日本才是祖國,臺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是為祖國而戰”的謬論,吳嘉桐強調:“李登輝的言論雖然在臺灣不是主流,但其影響極壞,這是日本皇民化造成的后果。”日本開始殖民統治后,臺灣抗日行動一直在持續,除武裝抗日,還有以新聞、教育及文化等方式推動的非武裝抗日。抗戰時期,李友邦將軍組編“臺灣義勇隊”在閩浙沿海游擊抗日;翁俊明領導“臺灣革命同盟會”令人感動。臺灣多少前輩,前仆后繼,為了反侵略與反殖民付出心血、甚至生命,史實俱在,不容選擇性遺忘,更不能允許子孫不知道這一段歷史。
檢視整個日劇時期的日本殖民統治,日本殖民當局與其被殖民的臺灣人民間的關系,就是屠殺與被屠殺、壓迫與被壓迫、歧視與被歧視的血淚殖民關系。吳嘉桐痛批李登輝媚日言論,“李登輝美化和宣揚日本殖民統治,不為曾受苦難的同胞傷痛,蓄意選擇性忘卻廣大先民的血淚,實在讓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