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小寒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編輯/丙舍
腫瘤專家談抗癌(七)
文/周小寒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編輯/丙舍

什么是精確放療?從字面上我們可以這樣解釋:治療腫瘤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放射劑量集中到病變(靶區)內,以殺滅腫瘤細胞,同時使其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這也是腫瘤放療追求的目標。從醫學上講,精確放療是在常規放療基礎上,通過精確的腫瘤定位,精確的計劃設計、劑量計算和在治療機上精確執行的一種全新的腫瘤放療技術。它融合了三維圖像處理技術、高精度的劑量計算方法、尖端的直線加速器系列技術、先進的腫瘤診斷技術和放射生物學前沿研究成果。
精確放療的特色就是一個字—精,在放療的全過程中,每一步都強調精度,這相對于常規放療有質的飛躍。常規放療一般通過模擬機透視來確定腫瘤位置,腫瘤周邊不需要照射的正常組織,就用廠家生產的不規則鉛塊來保護。由于無保障技術,也沒有精度概念,所以治療時不良作用較大,療效也不理想。精確放療則通過CT模擬機的圖像,在三維空間來精確確定腫瘤,同時還可以用圖像導航技術(IGRT)進一步更精確地確定腫瘤,能如影(圖像)隨形(腫瘤)地掌握腫瘤位置,并使對周邊正常組織傷害降到最低。
舉個簡單的例子:用兩種方法同時治療一個4厘米的球形的腫瘤,如果治療靶區外擴1厘米的話,那么常規治療正常組織照射的體積是182立方厘米,而用精確放療僅僅只有79立方厘米。如果再配有專門針對腫瘤隨病人呼吸運動而設計的“呼吸門控”裝置跟蹤系統,采用病人呼吸平均值,控制射線照射。當腫瘤移出治療區域時,光束自動停止照射,以進一步保證對癌癥病人的準確照射。據介紹,IGRT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腫瘤的治療,特別是頭頸癌、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腫瘤,療效顯著。
至于最近上海投入使用的質子刀、重離子刀技術,應該是放療領域最先進的精確放療技術,它的先進之處,就在于進攻“敵人”(腫瘤細胞)更精確,保護“人民”(正常細胞)更全面。
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方法。現在,治療不同種類惡性腫瘤有效的化學藥物已有140余種,常用的也有50多種。化療在臨床上的應用正越來越廣泛,據專家估計,大約60%的腫瘤病人會在其病情的不同階段用上化療。
目前,已被證明至少有10種癌癥能通過化療治愈,其中包括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兒童急性淋巴細胞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細胞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睪丸精原細胞癌、腎母細胞瘤、尤文肉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和皮膚癌等。
更多的惡性腫瘤,可通過化療緩解病情與延長生命,如多發性骨髓瘤、骨肉瘤、慢性淋巴細胞和粒細胞型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肺癌、胃癌、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前列腺癌等。
專家指出,當前惡性腫瘤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50%,其中1/3的功績應歸于化療。因此,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覷的。
根據治療的目的,化療又可分四種治療模式。
第一為根治性化療。即上述的10種可單憑化療就根治的腫瘤,完全依賴正確的化療方案來治愈。

第二為輔助化療。因為不少腫瘤病人在疾病被發現時,已經存在以微小轉移灶形式的轉移,這些轉移灶因其微小而現有診斷技術不能查出。正因為如此,對這些病人的局部治療做得再徹底,由于那些微小轉移灶并未處于治療措施的影響范圍之內,便成了“漏網之魚”。在機體抗腫瘤能力減退的時候,它們便“東山再起”。因此,現在有不少腫瘤專家認為,惡性腫瘤究其本質可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顯然,這些人的疾病決不是單靠局部治療手段所能徹底治愈,而應當在適當的時候輔以某種全身性的治病方式來控制或消滅亞臨床微小轉移才行。這種全身性的治療手段如果選用化療,即為輔助化療。一般都在首診治療的手術或放療之后進行。為了使輔助化療的療效好,目前主張輔助化療要用早、用足。所謂用早,是指在手術治療后創口拆線時即可使用,手術涉及胃腸道和呼吸道的可略遲,但至遲也應在術后20天左右開始。所謂用足,是指劑量用足和總的療程用足,用藥時間可在半年左右內酌定。
第三為新輔助化療。一些在獲診時一時難以手術治療,或手術可能沒有較好效果的實體腫瘤,也可先進行數療程的化療以創造條件,然后較為順利或成功地完成手術,使療效更好。這種在手術或放療之前進行的輔助化療,即被稱為“新輔助化療”。這種新輔助化療,目前已在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胃癌、大腸癌和一些婦科腫瘤中越來越多地被采用。
第四為姑息性化療。一般指已失去根治機會的晚期腫瘤,或者首診治療后轉移、復發的腫瘤,已無根治希望的病人,為了延長生命,減少痛苦,在仍有化療指征的基礎上采取的化學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