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鎮松 孫 華
(華南農業大學)
2015 年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它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在學生社團建立黨組織作為本文的研究內容,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益嘗試,也是高校黨團教育進社團,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歷史已有上百年,類型多樣,形式豐富,成為大學生拓寬資源平臺、豐富課余生活、結交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提升自我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大眾化教育時代的來臨,學生社團的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學生社團普遍存在價值取向偏移、管理不夠規范、思想教育薄弱、缺乏專家型教師指導等問題。在思想教育薄弱方面,突出表現為黨團工作抓手少、學生黨員影響力弱、學生干部成長途徑少等問題。
因此,2014 年初,筆者在某農業高校某學院A 社團成立黨組織,進行系列實證研究,以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經驗。表一為2013年該社團成立黨組織前的黨團教育情況:

表一
從表一我們可以得知,學生社團內黨員比例偏少,黨員影響力較弱,開展黨團教育、社會公益活動的次數及質量都難以保證,但我們發現有入黨意愿的學生并不少,因此可以推斷社團學生干部在加入黨組織的道路中存在一定困難。就本文研究對象來說,集中表現為學生干部花費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社團中,與班級同學的接觸相對較少,因此在原先的體制下,群眾調查環節存在一些劣勢。他們雖然承擔了大量的社團工作,卻難以得到班級同學的認可,因此黨組織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干部,吸納更多更優秀的后備人才值得深思。
作為學生社團來說,長期缺乏政治指導,也會出現價值觀偏差、黨團意識薄弱、管理松散等問題,因此可以說成立黨組織是學校黨委、學生社團、學生本人的共同訴求。
在本文實證過程中,A 社團成立黨支部主要分為調研摸底、分析研究、確定方案等幾個階段。在調研階段,筆者針對該學院100名學生(其中80%為黨員)發放不記名問卷,進行關于在學生社團中成立黨支部的民意調查,讓學生將社團黨支部同該院傳統的縱向黨支部進行對比,最終得出《關于設想在院學生社團中成立黨支部的調研報告》,結果如表二:

表二
其中,贊成在社團中成立黨支部的觀點集中表現為社團黨支部有利于在社團中開展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為黨支部活動提供了新的載體,社團成員能及時被組織了解,社團也因有黨支部而提高了戰斗力和吸引力,把黨團學結合在一起,能形成良好的長效機制;反對的觀點集中表現為:(1)傳統黨支部有較高的穩定性,社團成員流動大。(2)社團內黨員重新適應、磨合及管理的問題。(3)拉大了社團成員與班級的距離。(4)參加社團的黨員多為低年級,留在傳統黨支部的黨員多為高年級,不利于社團黨支部的活動開展。中立的觀點集中表現為: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愿意嘗試。
綜合以上民意調查結果,筆者看出,社團黨支部雖然不算新鮮事物,但目前在高校中更多是處于論證階段,遠遠未達到普及的程度,要解決的體制、觀念問題均不少,于是決定在A 社團內試行成立黨支部,通過試點的形式縮小不良影響,并針對預想中的缺點進行解決方法的探索。
除了體制的形成與觀念的轉變,在實際運行中,缺乏經驗與黨員管理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困難。對于已經是黨員的社團成員來說,加入社團黨支部沒有受到影響;對于還不是黨員的入黨積極分子社團成員來說,選擇通過社團黨支部還是傳統黨支部加入黨組織,退出社團后黨組織關系何處去都是值得商榷的。由于缺乏成功經驗的推廣,此次嘗試基本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各種經驗,以期更好地達到目標。
針對學院學生普遍存在不理解的情況,該院黨委通過多次的專題座談會、組織生活會、黨支書會議、黨員代表會議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達解析中央關于加強對學生社團政治領導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出“要探索和推進在學生社團中建立黨組織、團組織,加強政治指導,在組織活動融入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以此打消學生疑慮,獲得學生廣泛的認可與支持。
針對成立學生社團黨支部突出存在的幾個困難,當務之急是明確各項制度,完善配套方案,盡快走上軌道。
(1)黨團一體,拓寬優秀學生入黨渠道
按照組織發展的原則,大學生黨員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團員推優的途徑,因此,為了防止發展黨員時出現混亂的情況,在成立黨組織的同時一并成立該社團的團組織,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黨團架構,為黨員的發展和管理消除后顧之憂。社團團支部采用團員關系靈活處理的方式,即參與社團的入黨積極分子可以選擇在班級發展入黨,亦可選擇在社團中發展入黨,視自身需要及名額情況而定。這樣做主要有幾個好處:①方便學生自由選擇進入或退出社團,不受入黨問題的限制;②社團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傳統黨支部或社團黨支部,拓寬優秀學生的入黨渠道。
(2)明確黨員歸屬、管理制度,為社團黨支部解決后顧之憂
黨章中明確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痹谏鐖F中成立黨支部具備堅實的政策依據,然而在實際運行中可能會出現較為突出的黨員歸屬問題,在經過認真調研、分析研究后,該院制定出《學生社團黨支部試行工作實施細則》,其中包括總則、黨支部的設置、定位與作用、黨支部的職責、工作制度、獎懲辦法等幾個部分,在定位與作用部分,明確規定:“學生社團黨支部同其他本科生黨支部一樣,具備發展、教育、管理、監督、服務黨員的權利與義務,社團里的學生黨員獨立于其原屬的學生黨支部。第一屆黨員由目前在該社團的干部組成,直至畢業均歸屬為社團黨支部。第二屆開始,黨員均由本支部發展的黨員組成。”這就對黨員歸屬管理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消除了學生的疑慮。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目前A 社團黨支部各項工作運行良好,在2015 年初的一項調查中,針對社團成員在成立黨支部前后的學習成績、入黨比例、開展黨團教育及志愿服務次數等情況進行對比統計,得出以下數據,如表三:

表三
從表三得知,經過短短一年的運作,社團黨支部已經發揮了不小的效應,對學生干部的學習成績、創先爭優、回報社會、大局意識等均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抽樣訪談,筆者進一步確定了A 社團同學對社團黨支部的看法,及其對學生本身和社團帶來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表四:

表四
(1)完善架構,形成保障體系
筆者在實證研究中發現,完善的黨團架構為學生社團黨支部的運行排除了很多實際困難,因此,一個完善的架構是社團黨支部成立的基礎條件。
(2)明確制度,形成管理體系
在各項制度沒有明確之前,很多工作都無法實際開展,因此,在形成完善架構之后的當務之急便是明確各項管理制度,讓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在最短時間內可以打消執行者的疑慮,統一認識,集中力量。
(3)創先爭優,形成激勵體系
一個良好的競爭機制有利于整個黨支部的運行,能夠促使學生黨員、團員朝著更好地方向去發展,牢固樹立黨性意識,在模范引領方面創造更多成效。
(4)規范管理,形成考核體系
考核體系對于每個學生黨員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為其樹立一定的目標意識,對于黨員培養和學生成才都是大有裨益的,也利于整個黨支部的良性發展。
在一年的運行中,筆者也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為:
(1)人員的錯位,即社團負責人不一定是黨組織負責人,這就為黨團活動與社團活動的結合帶來一定阻礙,預想中形成黨團教育與學生活動協同發展合力的效果打折,這就顯得黨支部書記能力強的重要性。
(2)創新較少,相較之傳統的黨支部,目前學生社團黨支部各項黨團教育活動并沒有太多創新,也沒有凸顯學生社團應有的特色,這點值得進一步的思考和實踐。
(3)資源不足,缺乏專家型教師的指導,也沒有拓展更寬廣的平臺,需在下一步的發展中不斷解決。
[1]李安英,樊習英.關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與教育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3).
[2]劉崗.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09).
[3]張林,馬旭東,黨鵬.高校學生社團的功能與建設[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4).
[4]羅成翼.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3(05).
[5]張福良.高校社團的德育載體建設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03).
[6]林令陽.學生社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09.
[7]崔潤東,趙永吉,卜麗,等.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領域[J].高等農業教育,2002(04).
[8]李栓久.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辟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06).
[9]蔡海生,郭慶舜,鄭志紅.高?;鶎狱h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進社團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5).
[10]張育廣,許金鎮.在高校學生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初步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02).
[11]楊鳴,崔小璐.高校學習型學生社團黨支部的構建.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12]王雷.論高校學生社團黨建工作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5(04).
[13]紀英.在高校大學生社團中開展黨建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2008(16).
[14]顧建國.高校新型大學生社團中建立黨團聯動機制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
[15]王新更.高校大學生黨組織進社團的研究與實踐[J].傳承,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