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曉平
夏潮基金會成立于1996年,是一個純粹由民間主辦的非營利公益法人組織。創立宗旨以提升中華文化質量,協助與促進海峽兩岸之文化、體育、學術、宗教、法律、交通、大眾傳播、社會福利、警政、大專院校青年學生、教師及杰出經貿人士等互訪交流活動為主。
夏潮基金會成立第二年,即受全國臺聯邀請,開始組織臺灣青年學生到大陸北京、哈爾濱、吉林、長春等地進行交流活動。此后,夏潮基金會連續多年與全國臺聯合作,開展了一系列以“兩岸同心,我們同行”為主題的交流活動。
多年來,夏潮基金會與全國臺聯舉辦的活動,無論是“歷史文化名城、塞外草原風光、中俄國界界河之行”,還是“巴蜀文化、九寨溝、長江三峽之行”;無論是“北國風光之旅”“江南水鄉之旅”,還是“中國古代書院之旅”“中華國樂、戲曲文化之旅”,在規模巨大的千人夏令營、冬令營,臺灣學子無不深切感受到祖國大陸山河之壯麗,歷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從而緊緊貼近了兩岸青年的心。
同時,自1997 年起,每年寒、暑假期間,夏潮基金會皆組織“臺灣大專院校青年大陸訪問團”前往大陸各地參訪,至今已舉辦超過80個團2700人次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2008 年起,夏潮基金會更是進一步邀請大陸學生每年赴臺參訪與體驗民宿活動。17年來,兩岸的青年學生們藉由活動,相互認識、相互理解;從每次實際參訪交流中,了解雙方的思想觀念、獲得彼此的友誼、體會來自歷史的聯結,拉近兩岸青年的情感距離……
為推動兩岸專業人士(如教師、作家、學者專家、兩岸交流工作者等)交流,增進彼此間認識、了解并互相觀摩,夏潮基金會多次邀請大陸各地組團赴臺或組團前往大陸參訪,就各項相關議題進行交流。自 1997 年以來,已舉辦超過60個團之兩岸交流活動,以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為主。

臺灣夏潮基金會協辦活動掠影

臺灣夏潮基金會協辦活動掠影
為推動兩岸學術交流,促進大陸學者對臺灣較深入之了解與研究,基金會特訂定“夏潮學人”辦法, 資助大陸學人來臺進行一個月短期研究訪問,自2001 年起完成研訪人次已達118 位。在臺期間,基金會一直給予盡善盡美的服務,充分尊重學者的研究需要與興趣,其專業范圍幾乎涉及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給予大陸學者較優厚的訪問研究條件,包括提供資料搜集、文印、食宿、交通等費用;幫助學者聯絡擬訪問的研究機構,提供參加學術研討的機會。比之參加一般學術研討會的走馬觀花,一個月的時間能讓每位訪問學者比較深入地觀察臺灣社會。
為促進兩岸相關課題學術研討,夏潮基金會還陸續完成了“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開創與前瞻——后九七兩岸關系論壇”“認識臺灣歷史”“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等學術研討會、主辦或協辦共11屆“中華經濟協作系統國際研討會”、協辦4屆“北京臺研論壇”學術研討會。自1997 年起已主辦或協辦約20場學術研討會。
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亦為臺灣最大的簡體圖書連鎖店——“若水堂”董事長。“若水堂”書店自創辦以來,一直專注于打造屬于自己風格的簡體字圖書系列,成功構建目前島內最具規模的連鎖體系。
宋東文表示,由于李登輝和陳水扁多年的“去中國化”,很多臺灣青年人對祖國及大陸不太了解。夏潮基金會開拓簡體書店,就是要盡一份心力,讓年輕人找回所期待的中華文化情結。

2009年1月15日,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榮獲“2008年度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第一屆)
基金會成立多年,出版了關于“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開創與前瞻——后九七兩岸關系論壇”“認識臺灣歷史 (1895-1945)”“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全球化VS 區域化 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研討會的論文集6本,及電視專題片《臺灣往事》。這些書籍及影像作品的出版,在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的同時,也讓臺灣年輕一代更加了解一個具象的、真實的大陸,培養年輕一代的中華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