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實習記者 昌校宇
10月28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首次亮相,對兩岸17家媒體記者提出的19個問題分別給予解答。
發布會用時30余分鐘,發言人首先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希望今后能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與大家加強溝通交流,認真做好新聞發布工作。并就兩岸媒體關注的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兩岸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兩岸青年就業創業、臺灣以適當的名義加入亞投行等多個話題進行了重點說明。
發言人在開場白時告訴在場記者,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將于11月3日至4日在南京召開。這是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成立以后舉辦的第三次年會,主題是“創新合作模式,促進產業融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將出席峰會并致辭。兩岸企業領袖、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家及財經學者共計850多人將與會。
發言人指出,本屆峰會將突出中小企業、青年和基層民眾這一重點,引導兩岸企業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兩岸中小企業和青年加快創新創業步伐。峰會7個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即:宏觀經濟小組、能源石化裝備小組、金融小組、信息家電小組、成長型和中小企業小組、文化創意小組、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小組,屆時將舉辦專題論壇或分論壇,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交換意見,提出建議,推進合作。

國臺辦新發言人安峰山首次亮相
就兩岸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的相關情況,發言人在回應時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大陸有關部門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對于兩岸同胞共同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勛,弘揚抗戰精神,共謀和平發展,同心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臺灣光復是兩岸同胞共同奮斗的勝利成果。這段歷史表明,兩岸同胞不管經歷過多少艱難困苦,也不論有多長時間的隔絕分離,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始終是一家人。當前兩岸關系發展處于重要節點,兩岸同胞應當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臺海和平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得而復失。
發言人還表示,臺灣光復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的自豪與榮耀,所以希望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加強交流溝通,去化解偏見和分歧,共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在回應《臺聲》雜志及福建《廈門衛視》記者就兩岸青年就業創業方面的提問時,發言人說,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各地有關方面和企業、園區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創造條件,相繼出臺支持和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搭建了一批有特色、條件相對成熟的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平臺。為推廣這些積極做法,進一步總結經驗,促進交流,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廈門召開了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工作交流會,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等14省市臺辦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負責人與會。會議期間,國臺辦為12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授牌。
發言人介紹說,這12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分別設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海市金山工業區、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江蘇南京市麒麟兩岸中小企業創新園、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浙江溫州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浙江杭州云棲小鎮、福建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福建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福建廈門一品威客創客空間、湖北東西湖區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和廣東東莞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
發言人強調,我們歷來高度重視兩岸青年交流,并為推動和擴大兩岸青年交流與合作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為廣大臺灣青年到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發展提供空間,為他們參與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來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此,我們也打造了一批兩岸青年樂于參加和有廣泛影響的交流品牌,包括以上12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下一步,我們還會不斷地優化環境,改善條件,著力為兩岸青年在就業創業方面提供空間,繼續為兩岸青年的交流合作和就業創業來提供支持和幫助。
有記者提出國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日前在“張夏會”結束后的發布會上表示,大陸歡迎臺灣以適當的名義加入亞投行,以適當的方式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大陸對于臺灣加入亞投行有何態度?
對此,發言人表示,我們已經多次表達了歡迎臺灣方面加入亞投行的態度,樂見亞投行按照其協定來處理臺灣方面加入的問題。兩岸繼續保持溝通,有助于更好地解決相關問題。
發言人還應詢介紹了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的相關參訪考察行程。他說,10月16日至22日,陳德銘率“一帶一路”臺商西部行考察團赴陜、甘、寧考察。全國臺企聯負責人和近30名臺協會長、臺商代表參加。通過實地考察,臺商們對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資源和生產要素成本優勢等,借由“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來的巨大潛力和市場空間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國臺辦、海協會將繼續幫助廣大臺商更好地了解“一帶一路”戰略,共尋轉型商機、共享發展機遇。
發言人介紹說,按照兩岸兩會今年高層交流互訪規劃,陳德銘年內將率海協會經貿科技交流團赴臺參訪,考察臺灣有關縣市有代表性文創、科技園區和企業,與臺重要工商團體、協會、在臺陸資企業、青年創客機構和養老機構座談交流。具體時間和行程兩會在溝通中,目前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