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邰宗
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日。當天,臺灣社會各界舉辦多項活動,共同回顧光復歷史,緬懷抗日先烈先賢,紀念這一中華民族洗刷屈辱歷史的重要日子。
今年欣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臺灣各界從年初開始舉辦展覽、音樂會等相關紀念活動,讓民眾了解抗戰歷史。25日,各地舉辦光復日紀念活動,將系列活動推向高潮。
10月25日,臺灣方面在70年前舉辦日本受降典禮、宣告臺灣光復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紀念大會。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當天的大會講話中強調,因為抗戰勝利,臺灣得以重回中國版圖,紀念這段攸關存亡的歷史,應是每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責無旁貸的重任。
作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項,當年臺灣義勇隊少年團參加者等抗日志士、先賢先烈家屬代表與海內外各界人士逾1000人受邀回到歷史現場,在《臺灣省光復節歌》等歌聲中回顧歷史、緬懷先烈。
馬英九說,8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臺灣人民對日抗戰從割讓臺灣開始,比“七七事變”早42年。回顧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并于1895年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馬英九指出,當時情形是“舉國震驚,全臺悲憤”。他提道,在這一年5月,日軍登陸開始,反侵略、反殖民的武裝抗日行動,以及1920年起開始推動非武裝抗日,臺灣抗日志士丘逢甲、劉永福、林獻堂、蔣渭水等“均立志光復臺灣”“他們效忠的祖國絕非日本”。
馬英九當天強調,臺灣光復與對日抗戰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開羅宣言》又是光復臺灣的關鍵。他引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宣言》中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與澎湖群島等應歸還中國,并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招降,其中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
由新黨舉辦的各界慶祝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于10月25日下午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上千民眾參加。由于恰逢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馬英九、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先后致辭。
數位臺灣抗日志士和抗戰先烈后代當天共聚“臺灣同胞與抗戰”座談會,共同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臺灣著名抗日志士羅福星的孫女羅秋昭以祖父的抗日經歷為例,強調當時臺灣人的抗日活動充滿熱忱。她表示,希望現在一些臺灣人不要扭曲歷史、用奴化史觀來看過去被侵占的歷史。
中國統一聯盟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等團體,當天也在臺北市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舉行慶祝活動,表達對英勇抗日先烈的緬懷與追思,弘揚抗戰精神,提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捍衛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等訴求。
晚上,臺北交響樂團則在中山堂舉辦“2015臺灣光復紀念音樂會”。
新北市等地當天也舉辦了紀念活動。
10月24日,逾百名學者、退役軍人、企業界人士在臺北成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將以紀念抗日戰爭,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為宗旨,計劃年底將在臺灣北中南各舉辦一場“兩岸同聲呼喚和平”音樂會。
10月18日,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和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舉辦“南臺灣的抗日運動座談會”。多位在臺灣南部高校任教的歷史學者和臺灣少數民族代表與會,用歷史和真相向抗日先賢致敬。
活動發起人之一、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認為臺灣南部民眾沒有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觀點完全是錯的,先祖們奮勇抗日的史績斑斑,不容置疑。“‘去中國化’就等于‘去臺灣化’,缺少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臺灣文化是空心的。在臺灣光復節前夕舉辦這樣一場座談,希望喚醒民眾,共同思考抗戰歷史與臺灣抗日活動的緊密聯系,明辨是非,共創民族榮光。”

10月25日,臺灣省政府在70年前日本在臺灣地區呈遞降書的臺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慶祝臺灣光復七十周年紀念大會
吳昆財詳細講解了南臺灣抗日鐵證之一——“1901年樸仔腳武裝抗日”始末:660人組成的義軍攻擊公衙、郵便局和長官宿舍,事后遭到日本殖民當局瘋狂報復,數十位無辜民眾被殺,暗中支援抗日的大槺榔區長黃國藩全家34口遭滅門,此后又有數千臺灣反日志士被殺戮。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授劉宗智以《日據時期云林大屠殺》為題,通過大量一手資料還原了日本殖民初期臺灣云林地區民眾因武裝抗日慘遭日軍屠殺的悲壯歷史。
嘉義大同科技學院教授王明燦以《1941年樸子公學校教員企圖抗日事件》為題,介紹了教師李欽明成立臺灣青年黨,秘密計劃抗日起義而被捕判刑的歷史。
臺灣少數民族詩人莫那能細數祖母的故事,回顧了1874年日本出兵臺灣的“牡丹社事件”,并以此為起點講述了日據50年南臺灣少數民族的抗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