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裕慶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臺籍博士生

科隆創客中心一角
在現今大陸支持青年人創業的時代里,不論是對于大陸年輕人還是臺灣年輕人都有不少支持他們創業的政策。正如9月27日由臺盟主辦的“大江論壇”上,筆者了解了不少大陸對于臺灣創客的優惠政策,也從許多成功的創客中得到不少他們創業中的寶貴經驗。但筆者也觀察到,還有許多更細致的工作需要加強、需要深入。
首先,想創業的兩岸青年人很多都沒有完善商業經驗知識。有時創業熱情比實際了解還來的多,因而他們雖然有初步的創業想法,但在實際行動上卻不敢做,因為他們的確很需要組織建立比現有創業孵化器計劃還適合的初級創青的機構,來專門“手把手”培訓創業,以減少青年創客失敗風險。尤其是對于想創業的青年人非常擔憂的商業注冊、資本尋找與產業商機了解等方面問題,希望能運用在高校舉辦小型產業研討會的方式,來一條龍協助創客,使得他們有條“創業訊息高速公路”,讓他們對創業有信心,不再害怕。
其次,建議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類似青年社團的“兩岸青年創業商會”,讓兩岸青年人都可以參加青年創業俱樂部。可以善用“互聯網+”的搜尋方式與年輕人熱愛的社交群,讓青年人可以隨時得到創業協助與訊息咨詢。這些社交群就包括我們兩岸學子熟悉的微信、Line、臉書群與粉絲團了。還有除商會與社交網絡的創業幫助外,在查詢商業證照、資金補助與貸款進度等消息方面,也可以通過建立一個類似百度搜索網站的“中國青年創業網”來快速自助查詢,就如我們現在可以用百度搜索查詢快遞進度一樣便利,而且在這個網站中也可以時刻讓青年創客直接找到P2P、其他展覽信息、重大法規和政策消息,以減少查詢消息不靈通的麻煩。
第三,應該多鼓勵大陸企業與臺灣創客合作,讓他們可以伴隨大陸“一帶一路”的政策,得到祖國大陸以外“一帶一路”沿線國的生意機會。在現今“一帶一路”政策發展如火如荼,真心覺得臺港澳創客都應該不僅需要融入大陸,還需要有“立足大陸,放眼世界”的宏觀眼界來布局自己的事業。同樣的,大陸企業也應該提供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的發展機會,讓臺灣有心耕耘事業的創客加入其“一帶一路”產業里,使得臺灣同胞的專長都可以伴隨大陸企業的火車頭,實現屬于大家的中國夢。
總之,除了積極鼓勵兩岸青年人創業外,應關注兩岸青年創客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給予必要且有效的協助,并且應讓創業政策變成群眾路線化,使得每個青年創客更容易取得創業所需要的資源,這樣就可以讓兩岸青年創客能從創業的第一步,得到比外國創客更服務到家的合理起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