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記者 章漣漪
近日,由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與臺灣海基會主辦的“2015杰出大陸臺商獎”評選活動揭曉,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昆山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孫德聰摘得協會貢獻獎之個人獎。另一位臺商、昆山百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銓獲得外銷杰出獎。這是“杰出大陸臺商獎”連續舉辦3屆以來,江蘇省首次有臺商摘得這一榮譽。
“我獲得的‘2015杰出大陸臺商獎’獎項是協會貢獻獎,這個獎應該屬于昆山、屬于昆山臺商。”談到獲獎,孫德聰一再強調,這份榮譽不僅僅屬于他個人。
在臺灣,南寶樹脂集團(以下簡稱“南寶”)所生產的產品和臺灣百姓過著“如膠似漆”的生活。從小學生勞作用的白膠、家庭裝修、運動鞋到大型石化工業涂裝工程,都可看到“南寶”的產品。在大陸,“南寶”曾榮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并參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世界級盛會之涂裝工程。集團主力產品以鞋用膠、各式接著劑及涂料等相關應用產品為主,并為世界知名運動和休閑鞋品牌指定選用的鞋膠供應商,水性鞋用膠黏劑已成為世界第一。
1990年,剛晉升為“南寶”業務經理的孫德聰被派到廣東來“跑業務”,這是他第一次來大陸,“廣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到處都在拆遷,到處都在建設,當時感覺,依照這個速度發展,未來十年,這里可能會超過臺灣”。談到來大陸初的最早見聞,孫德聰至今還歷歷在目。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為孫德聰頒獎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攜海基會成員與昆山市領導在“南寶”樹脂調研
面對臺灣有限的市場與白熱化的競爭,1993年左右,孫德聰受“南寶”之命到華東地區尋找設廠的地點。在華東地區考察了一遍后,孫德聰認為昆山離上海近,交通便捷,而且昆山的領導也非常重視臺商。經過一番理性考量,孫德聰最終決定將“南寶”涂料廠落戶在昆山。
和許多臺商一樣,剛來大陸初期,由于各方面都還不熟悉,會遇到各種困難,孫德聰回憶說:“在大陸打天下初期,因為尚缺乏知名度,最受困擾的就是會碰到瘋狂殺價的情況。”有一次,在廣東有個電子城工程,必須在3年內需要使用幾十萬平方米的地坪涂料,一開始的時候,廠家每進一次貨都要砍一次價,讓他不堪其擾。但是,經過一年之后,孫德聰發現,廠家居然不再殺價。納悶的孫德聰于是去詢問該廠家不再殺價的原因為何,才知廠家先前選擇了好幾個品牌,但一年之后,除了“南寶”之外,其他的全都出現鼓起、剝落的現象,于是廠家從此只用“南寶”,自然不會在價格上斤斤計較。
正是由于“南寶”始終堅持高誠信,抱著一流技術、一流產品、一流服務的信念,使得“南寶”集團在大陸迅速崛起,成為響當當的品牌。2003年,更是經國家建筑工程品質監督檢查中心審核,成為北京奧運建筑工程及大陸重大建筑工程所推薦使用的產品。
目前,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在昆山的生產基地,占地9.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到3000萬美元,年產值20億元人民幣。經過多年努力,“南寶”建筑涂料(內外墻)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中國品牌”之一,也終結了大陸名牌沒有涂料產品的歷史,開創“南寶”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說到自己的“南寶”,最讓孫德聰自豪的就是“環保”理念。
“‘南寶’樹脂雖然是一家以涂料為主要產品的生產企業,走進去卻聞不到一絲刺鼻的涂料氣味。”這是很多‘南寶’客戶的第一感受。
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環境友好”的辦廠理念滲透到工廠建設、新品開發等各方面。其實“南寶”在創立之初,就一直堅持“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我的工廠建筑,幾乎都是藍色、綠色和白色,工廠里種了很多的大樹,一個人用手抱都抱不過來的就有二三十棵,其他小一點的樹更是不勝枚舉。”孫德聰表示,“同樣,我的產品也是一直堅持綠色無污染的。只有堅持做環保型的產品,讓‘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連接,才是可持續發展道路”。
正是由于對環境的友好,2008年4月,“南寶”樹脂廠區來了一群不速之客:逾萬只遷徙的白鷺在路過昆山時,把“南寶”樹脂廠區作為暫時的棲息地,并且自此連續幾年,都到南寶樹脂廠區停留。“我當時看到白鷺們要從很遠的地方捕魚,再銜回來喂小白鷺,還特意買了很多的小魚回來,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給他們吃,那個感覺太棒啦!”想起當時的情景,孫德聰還直樂呵。
今年,“南寶”又緊跟《中國制造2025》的腳步,在環保節能方面推出了新的產品項目,包括類電鍍水性樹脂、中空玻璃膠、低鹵阻燃型碳纖維產品及水性工業漆等。
其中,類電鍍水性樹脂是南寶樹脂集團于今年剛推出的最新環保水性樹脂。此產品經過5年的研究發展,于今年上半年突破關鍵技術而開發成功,其技術關鍵領先美國、日本等國。本產品可替代傳統金屬電鍍產品,不造成環境及土壤的破壞,不受重金屬污染及酸液威脅,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更是無傷害。
而類電鍍水性奈米樹脂為一高科技新穎的先進材料,其性能、裝飾效果及施工便利性等都優于傳統電鍍。在環保意識高漲及政府大力整治水污染氛圍下,“南寶”類電鍍水性樹脂將促進電鍍產業轉型升級。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南寶”正是秉持“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理念,以追求綠色及高品質的生活方向。
與“南寶”理念一致的是,在臺協工作多年,孫德聰也一直以臺協為家,期許要把昆山臺協與“南寶”一樣永續經營下去。
自2009年底接任昆山臺協會長至2011年末卸任,孫德聰為臺商所作之事數不勝數。
2011年11月,由臺商集資建成的大陸首座臺協大廈在江蘇昆山啟用,臺商鄉親有了自己的“家”。據孫德聰介紹,大廈采用雙子星結構,兩棟樓的建筑面積分別為3.2萬和3.5萬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作為昆山臺協的辦公場所。
還是2011年,昆山“涉臺案件巡回法庭”與“涉臺事務工作室”揭牌,這為臺商提供了更高效的司法服務。此后,遇臺商之間或臺商與本地人之間有爭議案件時,可選擇自己相信的臺商當調解員。成立涉臺事務辦公室,這在大陸屬首創。另外,還聘請臺商當調委員,涉臺案件可不在法庭開庭,依臺商時間方便,選擇在臺協會內簡易庭開庭。
此外,孫德聰還特別注重豐富臺企員工業余生活,連續舉辦臺資企業運動會,大力推廣慢速壘球運動。昆臺體育交流也在快速升溫,兩岸高水平大型體育賽事不斷增加,海峽兩岸橋牌賽、象棋賽、籃球邀請賽……不斷吸引兩岸民眾眼球。
而孫德聰最驕傲的,當屬發起并興建媽祖廟。“媽祖文化是‘兩岸一家親’的文化根源,以此為橋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拉近兩岸民眾心靈距離,增進文化認同,也會讓臺商更有家的感覺。”為了圓臺商們的夢,孫德聰不斷從中協調。終于,2010年9月,由昆山臺商協會捐款興建的媽祖廟——慧聚寺天后宮正式安座昆山,庇護著兩岸人民。
多年來,在大陸創業、在臺協工作的經歷,讓孫德聰更加了解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性。“臺灣僅靠自己的市場是養不活自己的。過去一段時間內,臺灣是依靠向美國出口工業品,獲得經濟發展。然而這幾年,隨著大陸經濟的迅速崛起,大陸在臺灣出口份額中的比重越來越高,甚至超越了美國,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孫德聰指出,“臺灣要發展,必須要有更好的環境、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會,簽訂服貿、貨貿協議是最基本的,還要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否則怎么與國際社會競爭”。
孫德聰還希望,臺灣年輕人要多來大陸看看:“我20多年前來時,就嚇了一跳,這邊有太大的市場和太多的潛力了。在硬件方面,很多地方已經超越了臺灣。在一個語言相同、思想一脈相承的地方發展,不是有更多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