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梁志忠 臺灣特約撰稿人
《非洲家族臉譜》:驚世駭俗。
《母與子》:飽含深情。
《巧雕茶壺》:小巧細致。
當生命遇上溪石到底能擦出怎樣的火花?這一切只有居住在南投縣的石雕家許慶福本人才能知道。
南投縣四面環山,縣內崇山峻嶺造就不少溪流,因而孕育特有的溪石文化。
河床溪石密布,唾手可得。如:烏溪流域有金沙石、黑膽石、鐵丸石、龜甲石、石心石、化石、黃臘石、砂巖石等特色溪石;濁水溪流域的龍紋石、螺溪石、紅凱石、黑膽石、烏石、砂巖石等也獨樹一幟。五顏六色的石頭,種類繁多,精彩絕倫。
這些溪石本來是高山的巖石,或因天災地變、河道激擊,或因風吹、日曬、雨淋,或因水流滾動,從有棱有角的大石琢磨為千奇百怪形貌各異的圓角石。當它得遇有緣人,經主人巧雕妝點后,就如貴妃般集三千寵愛于一身。
但如何撿拾天然溪石使之蛻變成為賞心悅目的寵石,那就非得獨具慧眼的石雕家來完成了。這里我們要特別介紹讓頑石“點頭”、起石回“生”的石雕家——許慶福。
許慶福,1959年出生于臺南巿歸仁區,父親任職于臺灣菠蘿公司。1964年跟隨父親奉調臺鳳公司花蓮廠,許慶福舉家遷居花蓮縣玉里鎮(玉里是蛇紋石的故鄉)。1974年,許慶福考入玉里高中石材加工科。此科,乃因花蓮石材加工產業興盛,間接影響石材加工從業人口與日俱增,而特別于1974年設立,是臺灣唯一的石工科,專門培訓石工專業人才。

許慶福老師在辦公室
許慶福從小在花蓮秀姑巒溪旁戲水長大,因擅長游泳而被選入校隊,可以說從小便和秀姑巒溪的溪石結下不解之緣。經過了3年石工科的專業訓練后,他先進入臺鳳公司當臨時工,之后入伍。退伍后,到碼頭當搬運工。1983年,一次偶然機會,許慶福得知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正招考石工科的技術人員,憑著專業的學歷和實力而雀屏中選,1984年正式任職,從此踏入公務人員生涯。
當年許慶福剛考上玉里高中石工科時,許媽媽就曾說:“你那么愛玩石頭,將來就吃石頭好了。”想不到多年后許慶福果真因為對于石頭的熱愛而“吃”定了石頭。
許慶福在獲聘為臺灣省手工業硏究所技術組石工科技術人員后,便舉家遷居草屯。正式上班兩年之后,便開始嘗試創作,研究所的同仁不斷地給予其新知識和新觀念,加上自己時常閱讀石雕藝術書籍及圖片,進步神速,創作豐富。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不少“石癡”同好。這些石癡閑暇時為了切磋石藝,有時就捧著他們的石頭來找許慶福,一者請教加工技術,二者拜托代為“整形美容”。許慶福因此結交了不少趣味相投的石癡,也對于南投縣的溪石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他時常利用下班或休假日,到溪床撿石頭,或到建筑工地石頭堆中尋找,運氣好的話,在路邊也可撿到好石頭。
“天色將晚是挑選石頭的好時光”,許慶福認為此時溪石不熱不反光,曲線色澤分明,容易集中注意力挑選。每次傍晚出去總是滿載而歸,工作室堆滿來自各溪流的石頭,靈感一來,因形賦意,意隨心轉,馬上動手雕琢,時常廢寢忘食,不到完工不罷休。許慶福的作品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誕生的,也無怪乎每件都很杰出。
1986年,許慶福的處女作《非洲家族臉譜》在高雄巿立文化中心展出,立即受到各大媒體的報道。1989年,他的石雕作品已累積到相當數量,便接受邀請于南投縣文化中心舉辦生平首次個展。
首次個展中,36件作品被展出。最大的作品《母與子》,兩人無法抬起;最小的作品《巧雕茶壺》是用鐵丸石雕刻的,約5厘米,只有打火機的一半大。同時展出的作品還有《殷商石梟》《佛陀法相》《男女老少》《蟲魚》《鳥獸》《蛻》等。其中,《蛻》融合了雅石與石雕的特色,留下四分之三溪石粗獷的原始風貌,只在四分之一的頭部雕琢出圖形,并在肌理加以研磨拋光處理,形成粗獷與細致的強烈對比。
許慶福認為:“溪石雕刻藝術的關鍵在于構思,盡可能保持石頭的自然形狀,以最少的刀鑿,將心中的意境完全表達出來;不去破壞石頭的自然風貌,又賦予石頭新生命。”這種處理手法,在溪石雕刻界領導潮流,蔚為風潮,并得到大家的肯定與贊賞。
“追求技術的突破以超越自我的創作”,是許慶福不斷激勵自己的座右銘,陸續推出的《種子系列》《嶄新系列》《欲系列》《第二生命系列》等,總會引起社會很大的回響。
許慶福每件作品總在訴說著生命哲理的探索和溪石藝術的交融,以敏感角度從周遭環境切入,蛻變,進入“形而上”的意境,更以作品適時反映出時下社會現象,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
許慶福在工作時,除提升自我之外,仍不忘提攜后進。臺灣“9·21”震災后,當地政府對災區居民心靈重建工作不遺余力。工藝所以工藝傳習深入災區開課,讓災民在學得一技之長后,開創事業的第二春。2003年,許慶福以重災區的中寮鄉溪石為主題,為受災百姓開班授課。
結業時,“中寮溪石雕刻之美——師生聯展”在南投縣文化局舉辦,展示授課成果。2004年至2007年間,許慶福陸續在工藝中心陳列館、臺北設計中心、“行政院”文化藝廊、中興新村虎山藝術館舉辦“醉石藝集師生聯展”“石破天驚石雕展師生聯展”等。2009年,南投縣醉石創意協會成立,許慶福當選創會理事長。2012年,于桃園統領百貨舉辦“南投縣醉石創意協會會員聯展”。
近年來,許慶福多半是“以學會興亡為己任,置個人創作于度外”的,這種“只為公”而“不為我”的“大無我”精神是令人贊嘆與值得學習的。

《六兩》

《哥倆好》

《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