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部分,是依附人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chǎn)生的文化,涉及的內(nèi)容也很多。由于民俗文化的集體性,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因而,民俗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由此,近年來,兩岸交流把民俗交流作為重中之重加以重視。
今年,兩岸的民俗文化交流也迎來了新高度,無論是媽祖文化交流,還是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亦或其他,都是用最具凝聚力的方式,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不斷拉近兩岸同胞的認知,增進兩岸同胞的感情。
媽祖信仰是臺灣最大的民間信仰,深深扎根于臺灣民眾生活,超過80%民眾信仰媽祖,3900余座媽祖宮廟遍布島內(nèi)。近年來,在海峽兩岸交流互動中,媽祖信俗文化已成為一大品牌,海峽兩岸民眾每年舉行的瞻仰朝拜媽祖活動的場面使人震撼。今年尤為如此。
今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1055周年,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zhèn)處處張燈結(jié)彩,鑼鼓喧天,約10萬人自發(fā)走上街頭,共同慶祝媽祖誕辰1055周年。媽祖文化在永福發(fā)展300多年,媽祖誕辰日,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祭拜活動,而是一種群眾力量的集結(jié)。除了湄洲媽祖祖廟以瑞鼓祥鐘、十音八樂迎接25年后再回祖廟謁祖省親的臺灣穎德宮分靈媽祖及眾善信。
媽祖巡游、千人祭祀、歌仔戲等傳統(tǒng)形式,今年文化節(jié)還增加了木偶戲、廣場舞、書法展和生物樣本展覽等活動,可謂一場鄉(xiāng)村的全民狂歡節(jié)。
海峽論壇是紀念媽祖的又一重要場合。今年6月11日,第七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在“媽祖故鄉(xiāng)”福建莆田湄洲島開幕。當日上午,活動在情景體驗劇《平安號》中拉開序幕。來自兩岸的媽祖宮廟代表及嘉賓323人,共同登上講述媽祖信仰朝圣之旅的“平安號”,以轉(zhuǎn)動極具海洋特色的船舵為啟動,開啟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之旅。
8月3日,兩岸百余家媽祖宮廟和信眾近千人,共聚素有“媽祖行宮之尊”美譽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開展“2015海峽兩岸媽祖文化尋根之旅”,共話媽祖緣、共敘兩岸情。當天,來自臺灣120多家媽祖宮廟約600名臺灣信眾,與當?shù)匦疟娨坏溃餐瑓⒓恿藘砂秼屪嫖幕瘜じ玫拈_幕式,并舉行了兩岸信眾齊拜媽祖祭祀大典,現(xiàn)場信眾手持香火,循古禮三叩九拜,共祈兩岸福祉。
12月3日,臺灣臺中市神岡區(qū)大竹圍穎德宮媽祖善信一行52人,在穎德宮主委陳添喜率領下,前往福建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一路上,眾人敬端鮮花、蠟燭、素果、金箔等儀禮,恭隨著分靈媽祖、五府千歲等神尊,過大牌坊、穿山門,拾級至祖廟天后宮。
近年來,兩岸公祭先祖的活動越來越多。
4月5日上午,乙未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隆重舉行。萬余名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代表,滿懷虔誠與崇敬之情,穿過軒轅橋,登上龍尾道,齊聚于軒轅殿祭祀廣場。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寢位于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巔,世稱“中華第一陵”。祭祀黃帝歷史悠久,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拜黃帝陵;唐、宋、元歷代均有祭祀、修葺、保護黃帝陵的歷史記載;明、清兩代在橋山祭祀黃帝陵成為國家政治制度。1912年1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即派員前往橋山祭祀黃帝陵。
4月21日,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8000名華夏兒女代表,在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祭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海峽對岸,千名臺灣民眾同主題在臺北遙拜取樣此間的黃帝像。適逢農(nóng)歷三月初三,在這一天拜軒轅的傳統(tǒng)肇始于春秋。作為黃帝出生、創(chuàng)業(yè)和建都之地,新鄭被視為炎黃子孫的“拜祖圣地”“精神家園”。大典組委會還計劃把“同拜”活動,拓展到兩岸三地、東南亞和世界各地。

6月22日,2015(乙未)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肅天水舉行
6月22日,2015年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臺北舉行,逾百位兩岸嘉賓出席。儀式與同時在大陸甘肅省天水市舉行的祭典遙相呼應,實現(xiàn)跨海同步轉(zhuǎn)播。去年,臺灣伏羲八卦廟與天水市伏羲廟在嘉義上天宮首度舉辦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儀式。今年,雙方再度合作,選在臺北共祭伏羲。
與此之外,兩岸還共同舉辦了共祭華夏母親(西王母)大典、公祭元祖九天玄女大典等活動。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覺表現(xiàn),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必須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在精神價值。今年來,兩岸以傳統(tǒng)節(jié)慶為紐帶,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攜手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2月2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春節(jié)民俗廟會在臺中市完美收官,短短5天人流量突破11萬人次。少林功夫和豫劇表演場場爆棚;“嵩山泥人劉”帶六箱專用泥提前用完又在臺灣購來兩箱;“炸八塊”和燴面食材提前告罄……連日來,來自河南的少林、太極高手、豫劇名角及民間藝人,接連進行一場場精彩表演,讓臺灣觀眾大呼過癮。
這場趕來那場趕。2月27日,“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活動在花博公園舞蝶館登場,開幕式由五路財神祈福表演及絹花旗袍秀揭開序幕,還有“雙龍搶珠”的精彩橋段,場面浩大、陣勢磅礡。此活動除了北京歷史悠久的“地壇廟會”外,再加上當?shù)刈钍⒋蟮摹皬S甸廟會”,與臺北燈節(jié)一同歡慶春節(jié)元宵。
6月20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端午節(jié)。由兩岸聯(lián)辦的“坊巷慶端午,兩岸共風俗”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啟幕。當日,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活動在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們帶來的舞蹈《五色線》中展開,孩子們用歡快的舞蹈展現(xiàn)了福州端午佳節(jié)編五色線的傳統(tǒng)習俗。
9月23日至28日,以“花開并蒂,燈映兩岸”為主題的2015海峽兩岸中秋燈會在江蘇省昆山開發(fā)區(qū)慧聚寺廣場舉辦,兩岸民眾同享流光溢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