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鐘述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這個崗位引人注目,也極具挑戰。”現任院長單霽翔是北京人,自幼對北京文化有著深厚感情,但是來了故宮后發現,這個崗位并不是一個“浪漫的地方”。
回憶起2012年初接任故宮博物院“掌門”之職,單霽翔記憶猶新。他坦誠地說:“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職務,對我的能力、學識、經驗都是一個挑戰。”為此,他走訪了全院30余個部室,拜訪專家、學者、前輩。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文物保存現狀,他帶著秘書周高亮每天走5到6個小時,用5個月時間,走遍了故宮博物院內的9000余個房間。他戲稱自己和周高亮是史無前例地進過所有房間的“故宮人”。而這種巡查很快成為常態,讓他在3年時間里走壞了20多雙布鞋。
通過走訪、請教,“我深刻地感受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的細致、復雜和敏感,在推動‘平安故宮’工程,全面消除院內安全隱患的努力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故宮人’的付出和不易”。
2015年,歷經90年風雨滄桑的故宮博物院迎來重要的歷史節點。單霽翔表示,讓故宮文化感染更多公眾的心靈,是每一位“故宮人”的責任所在。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夠讓古老的紫禁城、現代的博物院以安全、健康、震撼人心的姿態迎接世界各地的觀眾,讓精彩、深刻、豐富、震撼的文化體驗長留每位觀眾的心間。
由于對故宮足夠了解,坊間很多關于北京故宮的傳言,單霽翔也能一一給與解答。
有人說,北京故宮“有宮無寶”,單霽翔予以否認。“抗戰爆發后,1933年2月至5月間,故宮博物院將13491箱文物分5批南運,暫存于上海,后轉藏于南京。當時,故宮博物院各庫藏品數以百萬計,大部分保存于原處未動,甚至有的整座庫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遷。”單霽翔介紹說,據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多次清點,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達 118.9萬余件,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參與南遷文物的20余倍。
至于遷運至臺灣保存的故宮文物,檔案記載共有2972箱,占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總箱數13491箱的22%。目前,臺北故宮共收藏有來自北京故宮的文物597556件。
圍繞著故宮的各種故事很多,大多以人跡罕至的故宮非開放區域為空間進行演繹,月黑風高,古宅深院,飄然來去,聽來森然恐怖。“我和故宮人從未遇到過靈異事件。”單霽翔對此公開回應,這些大多是人們在茶余飯后道聽途說、添油加醋而編造的。這次,“盛產”靈異事件的西部區域將向觀眾揭開神秘面紗,里面有精美的陳設和雅致的庭院,并沒有什么靈異事件。
故宮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每年接待觀眾人數超過千萬的博物館。但是,由于它以紫禁城古建筑群作為館舍,受到文物建筑特性的限制,展出文物數量嚴重不足,眾多文物藏品得不到及時的保養和修復。單霽翔說:“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確保故宮文化遺產安全,成為故宮博物院不可回避的責任和使命。”
作為“平安故宮”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力爭今年年底開工。單霽翔說:“北院區展出的文物,將數倍于故宮博物院目前展出量,計劃每年接待觀眾不少于300萬人次,將有效緩解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接待壓力。”
故宮計劃到2020年,完成古建筑群的整體保護修繕,不但讓古建筑“益壽延年”,也使故宮的開放范圍逐漸擴大。“故宮整體修繕”與“平安故宮”兩大工程如一體兩翼,托起故宮飛向美好的未來。

單霽翔
2009年早春,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率團進京訪問故宮博物院,成為兩岸故宮歷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節點。此次“破冰之旅”后,同年,達成“八點共識”,兩岸故宮在交流合作方面日益頻繁。
單霽翔介紹,目前,雙方的交流從個體交流正日漸系統化。比如在人員交流方面,根據“八點共識”,雙方互設交流“窗口”,使溝通更加順暢。業務人員赴對方調研交流全面展開。他還特別提到,通過香港“利榮森計劃”和“共識”內容,兩岸故宮每年都派業務人員先后到對方博物館進行1至6個月的研習,對雙方較深層次的學術交流與溝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單霽翔表示,分隔在海峽兩岸的兩個博物院,其藏品主要都來自清代宮廷舊藏,各有所長、互為補充,可謂同根同源。兩岸故宮血脈相連,共同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此外,兩岸故宮都是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博物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機構,都在為如何更好地保護、研究與利用這些文物藏品,更好地實現社會教育、文化傳播等職能而不懈努力。
“加強兩岸故宮交往能夠切實促進兩岸同胞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感和歸屬感,并對兩岸文化交流產生積極的效用和深遠的影響。”單霽翔說,這不僅僅是兩岸“故宮人”所期待與歡迎的,更是兩岸民眾的普遍愿望。
30%、48%、52%、65%,分別對應2002年、2012年、2014年與今年故宮開放的面積。“明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到76%。”單霽翔說。為了進一步提高開放度,未來5年,故宮工作人員的辦公室也將進行調整。據單霽翔估計:屆時,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到85%。從理論上說,這一比例已逼近完全開放。
“文物不死,但不使用的時候,它們會腐朽得很快。不過,只要使用并好好修繕,就會保持健康狀態。”單霽翔還介紹,工程的每一階段修復都會公開出具修繕報告。同時,故宮還建立古建修復技藝的培訓機構與研究中心,將傳統的營造技藝傳承下去。“希望200年以后,后人再修復的時候,能夠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材料和技法。”
“我的心愿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這是近一年多來,單霽翔對媒體說的最多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