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嶼 李 凡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陜西)有限公司 西安 710116)
鎂合金微弧氧化和溶膠-凝膠復合陶瓷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楊宗嶼李凡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陜西)有限公司西安710116)
摘要為了提高鎂合金的耐腐蝕性能,研究利用硅酸鹽-磷酸鹽電解液體在鎂合金表面制備微弧氧化陶瓷膜層,然后在微弧氧化陶瓷膜層上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復合膜層,并采用SEM、XRD等方法分析了復合膜層的組成和結構。結果表明,復合陶瓷膜層具備雙層結構,主要由含晶態Mg2SiO4和MgO的微弧氧化層和TiO2凝膠層組成。電化學測試表明,復合陶瓷膜層相對于鎂合金基體,腐蝕電流密度下降了2個數量級,耐蝕性大大提高。
關鍵詞微弧氧化陶瓷膜層溶膠-凝膠法鎂合金
前言
在當今世界結構材料輕量化要求下,鎂及其合金材料因其密度低、機械性能良好、電磁特性優異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1~3]。然而,由于鎂合金耐腐蝕性能差,在自然環境和工作環境中極易被腐蝕、失效[4~5],限制了其應用。提高其鎂合金耐腐蝕性的表面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轉化膜、陽極氧化、氣相沉積、離子注入等[6]。相對于以上方法,微弧氧化法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加工處理方便等優點,可在鎂合金原位生成陶瓷膜層,既提高了材料的耐蝕、耐磨性,且不受工件形狀的限制,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環保、無污染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7~8]。
但單一的表面改性技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鎂合金腐蝕性問題。微弧氧化陶瓷膜層是多孔結構,是腐蝕性介質進入膜層內部的重要通道[9~10],因此對膜層進行封孔處理,將進一步提高鎂合金的耐蝕性和耐磨性[11~12]。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有表面涂覆金屬層法[13~14]、堿熱法[15~16]和溶膠-凝膠法[17~19]。其中,表面涂覆金屬涂層法一般采用離子鍍、化學鍍,成本較高,操作復雜。堿熱法需要特定的反應釜裝置,且反應過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問題。溶膠-凝膠法操作簡單,封孔效果好,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后處理技術。因此,筆者選用硅酸鹽-磷酸鹽電解液體系,在鎂合金表面制備微弧氧化陶瓷膜層,然后再進行溶膠-凝膠處理獲得復合陶瓷膜層,進一步研究和分析了陶瓷膜層的組成、結構和耐腐蝕性能。
1實驗材料與方法
1)在微弧氧化前,首先進行堿洗去除鎂合金表面油污,然后分別用240#、600#、1 000#的砂紙進行打磨處理,再用丙酮和去離子水清洗,烘干備用。
2)所使用的電解液為硅酸鹽-磷酸鹽體系,其中Na2SiO3為10 g/L,Na3PO4為2 g/L。
3)設定電流密度為4 A/dm2,占空比20%,頻率為1 000 Hz,對鎂合金進行微弧氧化處理10 min。
4)采用8 mL鈦酸四丁酯(C16H36O4Ti),30 mL無水乙醇(C2H5OH),5 mL冰醋酸(CH3COOH)和10 mL去離子水制備TiO2溶膠。
5)對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層進行溶膠-凝膠法處理,然后在氮氣保護氣氛下,300 ℃下煅燒1 h,獲得復合陶瓷涂層。
采用DR360涂層測厚儀進行膜層厚度測試。利用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研究陶瓷膜層的相組成。利用Hitachi S-570型電子顯微鏡及附帶的能譜儀測定陶瓷膜層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組成。采用XS(082)F型萬能材料測試機對樣品剪切,簡單表征陶瓷膜層的宏觀結合性能。
利用CHI660D電化學工作站測試膜層在模擬體液中的耐腐蝕性能。三電極體系包括參比電極飽和甘汞電極(SCE),輔助電極鉑電極。試樣為工作電極,將其置于3.5% NaCl溶液中,測試面積為1 cm2。Tafel極化曲線掃描速率為1 mV/s,掃描范圍為開路電位的±0.25 V左右。對于測試得到的極化曲線,利用CHI66D配帶的電化學解析軟件得到腐蝕電位和腐蝕電流密度,計算極化電阻。
2結果與討論
宏觀上,微弧氧化陶瓷膜層一般呈乳白色,復合陶瓷膜層表面顏色較深,呈淡灰白色,這兩種陶瓷膜層表面均十分平整光滑。對樣品進行厚度測試,結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層平均厚度為6.5 μm,而復合陶瓷膜層平均厚度大大增加,達到11 μm。說明后處理技術能顯著地在微弧氧化膜層表面獲得溶膠-凝膠層。
這兩種陶瓷膜層的微觀形貌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微弧氧化膜層(見圖1(a))的表層高低不平,微孔較多,且大小不均勻,其孔徑分布在3~5 μm;而復合陶瓷膜層(見圖1(b))的微弧氧化膜孔洞被完全覆蓋,表面較平整,有許多凝膠物質,形成了“封孔效應”。凝膠層堵住了微弧氧化孔洞,能夠阻礙腐蝕性介質進入微弧氧化膜層內部。從結構上看,這種結構對于提高材料的耐腐蝕性是非常有利的。

(a)微弧氧化陶瓷膜層 (b)復合陶瓷膜層圖1 陶瓷膜層的微觀形貌

表1 不同陶瓷膜層的表面元素相對分布(%)
表1為不同陶瓷膜層的表面元素相對分布情況。對于微弧氧化陶瓷膜層,其組成主要有Mg,O,P,Si等元素,其中Mg主要來自于基體,而P和Si元素均來自于電解液中,在微弧氧化反應時沉積到膜層上。復合陶瓷膜層除了以上元素之外,還有Ti元素存在,這主要來自于后處理的凝膠層。

圖2 復合陶瓷膜層的截面微觀形貌
復合陶瓷膜層的截面微觀形貌如圖2所示。從圖2中的截面形貌可以看出,復合膜層下層為微弧氧化膜層,分布著微弧氧化孔洞,與表面形貌的孔洞結構對應。復合膜層的上層為凝膠層,完全包覆了下層的微弧氧化層,且結合非常完全,沒有裂紋或盲眼產生。這說明復合膜層的雙層結構十分牢固可靠,微弧氧化層和凝膠層界面結合良好。對樣品進行機械剪切測試,膜層未見脫落,在宏觀上證明復合陶瓷膜層性質穩定好,結合力強。
圖3為微弧氧化陶瓷膜層和復合陶瓷膜層的X射線衍射圖譜。從圖3可以看出,微弧氧化陶瓷膜層主要由Mg2SiO4和MgO組成。復合陶瓷膜除Mg2SiO4和MgO之外,還出現了銳鈦礦型TiO2的衍射峰。結合能譜和SEM數據分析可知,凝膠層的主要成分即是銳鈦礦型TiO2。眾所周知,銳鈦礦型TiO2在光催化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復合陶瓷膜層的制備不僅能夠提高鎂合金耐腐蝕性能,還有利于陶瓷膜層的功能化設計。

圖3 微弧氧化陶瓷膜層和復合陶瓷膜層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4為基體AM60鎂合金及不同處理條件得到的陶瓷膜層在3.5% NaCl溶液中的Tafel極化曲線。表2為圖4的擬合結果,分別是腐蝕電位(Ecorr)和擬合得到的腐蝕電流密度(Icorr)和極化電阻(Rp)。當陶瓷膜層的腐蝕電位越接近正值,腐蝕電流密度越小,線性極化電阻越大,表示陶瓷膜層的耐腐蝕性能越好。
由表2可以看出,相對于AM60鎂合金,具有陶瓷膜層的試樣在3.5% NaCl溶液中的腐蝕電位更正,電流密度更小,極化電阻更大,顯著地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蝕性能。復合陶瓷膜層相對于單一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層,腐蝕電位正移了619 mV,腐蝕電流密度下降了1個數量級,而極化電阻增大了14.7倍,說明復合陶瓷膜層能進一步提高鎂合金耐腐蝕性能。這是因為復合陶瓷膜層的凝膠層完全堵住了微弧氧化孔洞,可以有效阻礙腐蝕介質進入到膜層內部。電化學測試結果與前面的結構測試很好地對應。根據不同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和極化電阻的值可知,復合陶瓷膜層能夠提高鎂合金在3.5% NaCl溶液中的耐腐蝕性能2個數量級。

圖4 AM60鎂合金和不同陶瓷膜層在3.5% NaCl溶液的Tafel極化曲線

表2 AM60鎂合金和不同陶瓷膜層的Tafel極化曲線擬合結果
3結論
利用微弧氧化和溶膠-凝膠法在AM60鎂合金表面制備復合陶瓷膜層。復合陶瓷膜層為雙層結構,為含有Mg2SiO4和MgO的微弧氧化層和銳鈦礦TiO2凝膠層組成。凝膠層完全封堵住了微弧氧化的孔洞結構,能夠阻擋腐蝕性介質進入膜層內部,從而顯著提高材料的耐腐蝕性能。經電化學測試表明,復合陶瓷膜層能夠使鎂合金耐腐蝕性提高2個數量級,優于單一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層。
參考文獻
1胡桂明,蘇永章,何中建.鎂合金材料在輕量化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2(11):10~11
2康鴻躍,陳善華,等.鎂合金在軍事裝備中的應用[J].金屬世界,2008(1):61~64
3衛英慧,侯利鋒,許并社.構件輕量化與鎂合金的研發[J].機械管理開發,2005(4):3~4,6
4Li Y,Zhang T,Wang F H.Effect of microcrystallization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Z91D alloy[J].Electrochimica Acta,2006,51(14):2 845~2 850
5宋雨來,劉耀輝,朱先勇,等.壓鑄鎂合金腐蝕行為研究進展[J].鑄造,2007(1):36~40
6賈素秋.鎂合金的腐蝕行為與防護[D]:[博士學位論文].長春:吉林大學,2006
7Liu F,Li Y J,Gu J J,et al.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ating on rare-earth compounds-immersed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22(7):1 647~1 654
8王燕華: 鎂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形成過程及腐蝕行為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9郭惠霞, 馬穎, 王勁松等. AZ91D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的腐蝕行為[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7):1 786~1 793
10Chu C L, Han X, Bai J,et al.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medical magnesium alloy wires by micro-arc oxidatio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 24(4):1 058~1 064
11時惠英,楊巍,蔣百靈.鎂合金微弧氧化-電泳復合膜層的腐蝕性能[J].腐蝕與防護,2007(9):442~444
12張亞軍,姚忠平,夏琦興,等.鎂合金微弧氧化/空氣噴涂復合膜層的耐鹽霧腐蝕性能[J].材料保護,2011(6):25~27,23
13楊巍.鎂合金微弧電泳復合處理工藝及膜層性能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學, 2007
14Xiong Y, Lu C, Wang C,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biological ceramic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2014, 8(2):158~164
15夏琦興,張亞軍,賈方舟,等.鎂合金微弧氧化膜水熱處理后的耐蝕性能[J].材料保護,2013(5):1~5
16Chang L M,Tian L F,Liu W,et al.Formation of 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on magnesi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coupled with hydrothermal treatment[J].Corrosion Science,2013,72:118~124
17楊曉飛.鎂合金微弧氧化及其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3
18Laleh M,Kargar F,Rouhaghdam A S.Improvement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icro arc oxidation coating formed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via applying a nano-crystalline sol-gel layer[J].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59(2):297~303
19Wang S H,Guo X W,Xie Y J,et al.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ilica film on Mg-Nd-Zn-Zr magnesium alloy with 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by combining micro-arc oxidation and sol-gel method[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2,213:192~201

告示
在以往處理稿件當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稿件有需要補充的內容,但沒法與作者直接聯系,為了以后我刊便于與稿件的作者聯系,為了雜志的順利出版,我刊建議各位作者投稿時最好將聯系電話附上,方便我們之間溝通。
《陶瓷》雜志社

作者簡介:*楊宗嶼(1991-),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衛生陶瓷質量檢驗工作。
中圖分類號:TG1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72(2015)05-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