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的認知,記憶的再構——2000年以來《人民日報》中的“民國圖像”分析

2015-02-20 12:46:34楊琴,田鈺琳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建構記憶文本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大陸媒體對民國圖像的建構及其演進”(項目編號:12YJC8600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1949年以來報刊中的民國形象研究”(項目編號:2013CX079)的研究成果。

【內容摘要】 本文借助VAN DIJK的“社會認知”觀,運用內容分析等方法,探討了新世紀以來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如何呈現與建構“民國時期”,以影響受眾的“民國”認知。研究發現盡管在報道形式上力圖以符號編碼多樣化、紀實為主且獨立性較強的欄目新聞來客觀呈現民國圖景,但在報道內容上媒體仍然存在偏向性,體現出以革命記憶為主要內容、以共產黨為核心記憶主體的記憶景觀,而對其它主體則予以淡化處理。

“二十世紀始于未來性的烏托邦幻想,卻終于回顧性的懷舊風潮。” ①近年來,“民國熱”成為中國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尤其表現在對“民國時期”文化界人物與事物的懷舊與欣賞。短暫的“民國時期”在半個多世紀以后被重新罩上了神秘而美妙的面紗。而劇烈時代變遷中的民國記憶紛繁混雜,不同書寫者的歷史版本并存與交鋒。從官方到民間、從學者到普通百姓、從電影小說到口述史回憶錄,眾多構建民國記憶的努力散見各處。而不同的建構內容對于主體的認知激發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大眾傳媒作為公共信息的提供者,既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歷史的傳唱者 ②,又會如何建構“民國圖像”呢?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官方媒體,對于歷史的建構不僅是一種官方歷史敘述,更是一種社會優勢敘述模式,而這種優勢敘述模式又是如何形成并影響大眾對于歷史的認知與態度呢?VAN DIJK關于媒體文本的“論述分析”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他認為“論述”既是言語表達的成品,也是一個溝通傳播事件,可被定義為在社會結構中一組系統性的文本、訊息、會話或對話。研究者如果要對‘論述’進行解釋,“不能僅局限在語言的內在結構與認知運作,還須將此‘論述’置于大的社會文化結構與過程中來理解” ③。他認為“論述”可區分為文本、認知與社會文化三面向,社會認知聯結了其他二者;而“社會認知作為一種心理結構與過程的內在機制,它包含了團體成員所共享的社會信念(如意見、價值觀等)以及促使這些信念有效運作的認知策略(如詮釋、引伸等),并直接介入新聞‘論述’的生產與理解中。” ④因而VAN DIJK認為分析媒體的“論述”也就是分析其社會認知的過程,也就是分析“社會認知”如何塑造此“論述”生產與理解的過程;而媒體的“論述”既包括“可觀察的口語、文字表述、社會互動與言說行為,也包括在理解與生產這個‘論述’之際所介入的認知再現與策略” ⑤。盡管VAN DIJK側重于文本的話語分析,但本文仍嘗試運用他的社會認知論述觀,結合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方法來探討:一、新世紀以來官方媒體對“民國時期”這段“最近的過去”如何“論述”或建構的,包括建構的方式策略、建構內容和建構目的等,來探討編者的社會認知如何塑造媒體文本并影響受眾認知的;二、在當今社會脈絡中,時代背景對媒體的建構角色和作用的影響大小。

本文選取的樣本為《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作為我國最具權威性的執政黨報紙,是主流意識形態的代表者,也是官方歷史敘事的載體,更是我國其他報紙如何建構歷史的風向標和定調者,從中可洞察出執政黨對于“民國時期”的態度及其變化。而樣本時間以2000年為起點,2011年辛亥革命紀念100周年為終點。具體操作為:凡涉及樣本時間內對“民國時期”的事件、人物、社會生活狀況描述達到一個自然段及以上的新聞、特稿、評論、讀者來信及圖片報道等均納入樣本范圍。在具體的收集過程中,參考Donati采用的建構“關鍵詞清單”的做法,鑒于報道較少直接運用“民國”字樣,本文按照以下關鍵詞檢索的方法進行:“解放前”“舊社會”“過去”等;直接點明民國時期的某一年份(如“1935年”);某一歷史事件名稱(如五四運動);著名民國人物名(如魯迅)等;據此標準,共收集樣本1433則,使用SPSS190數據統計軟件分析,本研究信度檢測由兩位編碼者共同完成,根據學界信度檢測標準,總樣本量大于500時,抽取10%做檢測樣本。 ⑥隨機抽取檢測樣本數為150,由于需要檢測的類目較多,采用SPSS中的Kappa計算。對每一個類目進行檢測后,得出信度值均在879%-958%之間,整體信度值達到91%,符合基本要求。

一、有關“民國時期”報道的呈現形式

1欄目化:欄目新聞占半數多

普通新聞指散見于報紙各大版面的新聞,而欄目新聞則指報紙的固定欄目中的新聞。研究發現,《人民日報》有828則欄目新聞,占比578%,主要有2005年的《永遠的豐碑》《永遠的豐碑之紅色記憶》和《抗日英雄譜》(共661,461%),2009年的《人民英模》(92,64%)及2011年的《“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75,53%)。普通新聞僅為605則,占比422%,以重大歷史事件報道為主。

其次,從文本群的時間分布看,在《永遠的豐碑》欄目推出前5年,文本量每年平均為36則左右。而《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譜》推出后,文本量2005年為431則,2006年為308則,2007年推出《永遠的豐碑之紅色記憶》為187則,2009年推出《人民英模》為126則,2011年推出《“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為137則。需要提及的是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慶,《人民日報》進行大規模報道,故其樣本量一部分歸于辛亥革命的紀念報道。

二者結合可見,《人民日報》關于“民國時期”的歷史報道主要以欄目化形式呈現,這與歷史事件、人物屬性有關。歷史事件和人物屬于過去式,一般處于“休眠”狀態,當遇到歷史紀念節點則會噴涌而出以召喚大眾的歷史認同,而要保持大眾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持續關注度,媒體的常用手法是采用“欄目”化形式為大眾設置一個關注歷史的窗口抑或是焦點,使歷史事件與人物常態化。

2符號編碼多樣化:多媒介形式的新聞占6成多

文本通過符號編碼進入大眾的視覺系統并影響受眾的認知。研究發現“民國時期”的報道呈現出符號編碼多樣化態勢。純文字僅為549則,占比383%,而以多媒介形式出現的“文字加圖片、圖表或三者并有”的新聞共884則,占到文本群的617%。由于報道內容屬于“舊聞”,其歷史背景與現實相去甚遠,直觀的圖像展現相較純文字描寫更能提示受眾進行選擇性注意而引領受眾走進歷史。如為2011年建黨90周年設置的特刊“脊梁”:著重介紹四位革命先驅——惲代英、江竹筠、左權及黃公略。編輯在編排時將四位英雄的照片排為“人”字型,如同一座紀念碑,來比喻他們的精神如豐碑一樣屹立不倒。對于歷史的處理,圖像作為最具表現力和戲劇性色彩的,且可展現不平常比率與顏色的一種符號,其使用能減少文字上的贅述,為文字制造懷舊氛圍,給予受眾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成為媒體對“舊聞”處理的常用手段。

3報道體裁:資料性稿件占6成多

本文將報道體裁共分為九類,消息與通訊歸屬于純新聞;評論是指社論、述評等帶有觀點的新聞;背景資料或歷史資料是指新聞以呈現史實為主的新聞;個人回憶則是以第一人稱“我”為主體回憶過去的報道;歷史總結與研究指對某一歷史的反思或學術思考,其作者基本來源于專家學者。

研究發現“民國時期”報道注重科學獨立成篇式呈現,推出了大量有嚴密邏輯性和說理性的歷史研究性文章和背景材料(988,689%),力圖把歷史作為“獨立且完整的存在”來保持其獨立性與客觀性;而與時代結合緊密的純新聞僅44則,占比3%。但值得注意的是評論有222則,占比155%,這說明媒體也會結合當下需要對歷史解碼進行價值判斷而非純客觀呈現以引導受眾對歷史記憶的建構。

4報道的完整性與獨立性強:獨立成篇近8成

數據表明,獨立成篇的文本共1139則,占樣本比例為795%。在《人民日報》5個欄目中,除了《人民英模》中3個文本有對建國以后的描述外,其余5個欄目的樣本均為獨立成篇的文本。這說明《人民日報》把“民國時期”作為一段獨立的經歷給予完整的敘述,讓某一段歷史獨立于篇章中,而較少使用部分史實作為與今日比較的輔助資料。正因如此,從形式上看報道更具客觀性。

二、有關“民國時期”報道的內容呈現

報道主題是指“文本整體所述說的究竟是什么” ⑦。VAN DIJK認為分析主題“一方面可探究如何從文本中借刪除、化約、普遍化、與重組的手段,讓主題結構得以浮現;另一方面則是探究此主題結構是如何以不同比重配置在文本中的,包括檢視其如何被理解、哪些重點被突出、相關性又如何被呈現等。” ⑧而主題結構的凸現及其在文本中配置的就是一組特定的知識、信仰、態度、與意識形態的運作。因而本文從“民國時期”的報道主題、呈現方式及信源來觀察《人民日報》的“論述”。

1新聞主題的分布:革命+共產黨

從報道主題看,《人民日報》對“民國時期”的新聞主題主要集中在軍事(776,542%)與內政(462,322%)上,其次是文化藝術(118,82%)與教育(29,2%)。從報道人物或事件歸屬上,依次為共產黨(1145,799%)、民主人士 (76,53%)、外來者(62,43%)、國民黨(57,4%)、普通民眾(9,06%)。而將二者進行交叉分析發現,軍事(776則)中主體比例依次為共產黨(671,865%)、外來者 (46,59%)、國民黨 (25,32%);內政(462則)主體比例依次為共產黨(377,816%)、國民黨(27,58%)、民主人士(10,22%);文化藝術(118則)依次為共產黨(49,415%)、民主人士(45,381%)、外來者(6,51%);教育29則,為共產黨(16,552%)、民主人士(9,31%)、外來者(1,34%)。對共產黨(1145則)的報道重點依次為軍事(671,586%)、內政(377,329%)、文化藝術(49,43%)、教育(16,14%);對國民黨(157則)的報道重點依次為內政(27,474%)、軍事(25,439%)、文化藝術(2,35%);對民主人士(76則)的報道集中在文化藝術(45,592%)、內政(10,132%)、教育(9,118%)上;對普通民眾(9則)的報道集中在軍事(6,667%)、內政(2,222%)與文化藝術(1,111%)上;對外來者(62則)的報道集中在軍事(46,742%)、文化藝術(6,97%)、內政(5,81%)上。從這些數據看出《人民日報》在民國記憶的建構中主要凸顯了軍事與內政方面的記憶,是一幅以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記憶為主導的圖景。此外,不同記憶主體的性質所突出的記憶內容也有所變化。共產黨與國民黨,主要強調政治軍事記憶,民主人士強調藝術文化記憶,普通民眾與外來者除了強調軍事記憶,在文化衛生等領域也有強調。

2新聞主題的呈現手法:召喚記憶類型占三分之二強

結合文本內容,筆者將主題呈現手法分為四種:召喚記憶類型、歷史反思類型、個人追憶類型和挖掘新聞類型。召喚記憶類型是媒體以現實事件為由頭陳述式報道歷史事件的新聞。研究發現,召喚記憶類型新聞為969則,占比677%,在全樣本中占主導地位;如紀念張聞天同志誕辰一百周年(2000831-1版)、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2001728-2版)、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年大會在京舉行(200594-1版4版),《人民日報》大量報道這些紀念性活動,利用共同的“社會認知”來喚醒已經淡化記憶的人們,但其報道的活動多屬于官方活動或學界活動,民眾較少,這與其作為一份官報之屬性密不可分,同時也說明這一呈現手法具有明顯的方向性——由上層的媒介代表喚起底層大眾的記憶。

歷史反思類型對重要人物、歷史事件進行定性、評價與討論,直接展現作者對歷史解讀的觀點和立場,數據表明其為295則,占比206%。這主要體現在評論、歷史研究體裁上。評論(222則)以人物評論(123,55%)為主,其中軍政領導(102,83%)和文化名人(20,163%)占主導地位;而有關事件的評論則主要依托于一個紀念事件被喚起(喚起記憶類型),并伴隨著對該事件的定性與討論(歷史反思類型)。從歷史總結與研究體裁看,這類議題主要體現在對歷史的梳理上,如在2000年12月28日第12版刊登的《中國政治學百年回眸》,梳理了政治學在中國近一百年的發展情況。

個人追憶類型是以第一人稱“我”來進行回憶歷史的新聞,共123則,占比86%。喚起記憶類型具有一種至上而下的導向性,而個人追憶則以小見大,以個人經歷見證歷史,以個人情感引起大眾共鳴,它是新聞情感抒發的空間,對逝者的悼念,對歷史時刻的見證,即使年代與發生事件不同,所喚起的感情記憶卻是共通的,故媒體也會通過個人追憶來召喚歷史認同感。

挖掘新聞類型則指對長期隱蔽或掩蓋的歷史事實進行揭密式的報道,共46則,占比為32%。這主要出現在專訪與解密式新聞中,專訪表現在對歷史的相關人物進行訪問而發現的新事件,這是媒介突破再現歷史層次,以顯性的身份參與到歷史的二次實踐中;而解密式新聞是報道不為人知的史實,即發現新史實的新聞。如《塵封67載,魯迅書信近日發現》(2003625-9版)、鄧小平1926年自傳發現經過(2004819-5版)、揭秘日軍魯西細菌戰(2005614-4版)、南京大屠殺再添鐵證(2007126-11版)等。這類新聞具有偶發性,它是根據新史料的揭開而出現在大眾視野的。

喚起記憶類型告訴大眾該紀念什么,歷史反思類型則告訴大眾紀念的意義何在,個人追憶類型喚起大眾的共同情感,挖掘新聞類型則呈現為兩方面:一是對喚起記憶類型歷史反思類型的進一步深入或維度的拓寬,它是媒介以能動主體對歷史事件的二次實踐;二是對歷史資料的新披露。這四種類型彼此關聯從不同維度共同建構出民國圖景。

3報道內容的消息來源:以官方來源為準

消息來源也是探究主題結構不同比重如何配置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報道中,新聞記者選擇誰作為消息來源、選擇哪些信息、對消息來源進行怎么樣的處理已奠定了報道的基本框架,而且已成為“儀式”化處理。研究發現,歷史資料(來自官方公布的史料)(921,643%),位居消息來源之首。其次是政府部門與官方數據(173,121%)。再次是學術機構(146,102%)。由此可見,官方途徑(包括歷史資料、政府部門與官方數據)占到總樣本的764%。而來自民間團體的文本只占到07%。可見其消息來源存在明顯的信息來源偏向,所謂消息來源偏向指的是“記者在選擇消息來源上,系統性地偏向某些人物、團體或組織,而忽略其他人物、團體或組織的行為” ⑨。而“消息來源通常會盡量避免對自己不利的消息,透露給新聞記者的只會是對自己有利的消息。” ⑩這可看出《人民日報》的強意識形態性,習慣也必須采用中國官方的信源,以此來確保與政府口徑的一致。

三、結論與討論

本文運用定量的內容分析方法,輔之以定性的文本分析,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在建構民國記憶時,在報道形式上盡可能以獨立成篇、多媒介符號等客觀地呈現民國圖景,而這與當今時代背景的影響分不開,因為在多媒體并存時代,受眾接受信息渠道多樣化條件下,黨報如果僅是單純的宣傳和灌輸只會導致受眾的疏遠與抗拒從而失去建構作用,因而編者在對“民國時期”“論述”時盡可能做到形式客觀、中立,給讀者以客觀報道之印象。但VAN DIJK認為,編者會透過文本(即論述)來表達或再生產意識形態,而媒體在再現意識形態過程中會啟動一組集體的基模來識別自我與他者,如涉及自我群體的再現時所啟動的類目就包括如下:誰屬于我們?誰被認可是屬于我們?我們要做什么?我們為何要這樣做?我們何以應該這樣做?我們位在何處?與他者團體的關系是什么?我們擁有些什么?我們又缺少些什么? 瑏瑡因此在分析“民國時期”的報道主題及內涵中,我們發現編者的“社會認知”仍會以隱諱迂回的方式出現于字里行間,這表現在其主題框架的偏向性及報道內容的強化與弱化上。

1以紀念為目的,模式化再現“民國圖像”

媒體的意識形態性使其在選擇話語時必然受制于主導話語結構,而主流意識形態所進行的歷史重寫,是對于記憶符碼的重新編程,即由現實需求動因觸發而設置的關于往事的回憶。這種回憶則會化作編者的“社會認知”直接介入新聞“論述”的生產,并經過大眾傳媒的長期的有選擇性重復來形成集體記憶的模式化,借以證明已經和正在進行的事業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而剛剛過去的“民國時期”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特殊時期,既包含著中國從封建走向現代社會、從半殖民走向民族獨立的歷程,更包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孕育、誕生、斗爭直至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因此在樣本時間內,我們發現《人民日報》為了抗拒歷史與現在的斷裂而對“民國時期”進行適時召喚,結合時代所需以高峰式的紀念報道,創造出“紀念儀式”,并將其固定化和模式化,讓其進入公共輿論領域,深入到大眾的集體記憶中。數據顯示紀念報道占比高達957%,涉及九個重要歷史事件和上百位革命英雄的人物,如《永遠的豐碑》系列(包括《抗日英雄譜》《紅色記憶》),每天報道一個英雄人物或歷史事件,總共持續了2年8個多月。從形式看,系列欄目占據了穩定的時間點和版面空間;從敘事模式上看,都是“人物功績(事件介紹)+評價”的固定模式。雖然報道的內容不同,但其敘事模式是重復的。重復的目的在于將受眾的視線聚焦于媒體想要表達的框架之上。不斷重復一個意識形態的框架,就像一個儀式,讓大眾參與其中,將個人認知與所建構的記憶融合,大眾在這個儀式中實現自我與社會之間的認同,一旦大眾對媒介的意識形態框架產生認同,意味著大眾的集體記憶也將與意識形態框架發生同質化的改變。而這種儀式性的重復和政治召喚下的符號編碼的規模化,加快了歷史走向象征性的進程。

2革命記憶下的強化與弱化

在《人民日報》對民國記憶論述建構中我們發現依然存在VAN DIJK所提的認知基模,著重突顯了“我者”共產黨及愛國人士,強化與再塑了他們在軍事與內政方面的作為,是一幅以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記憶為主導的圖景。而在革命記憶建構中不斷突出中華民族抗爭與共產黨浴血奮戰的一面,是一種以求克服創傷所致的不幸而采用的歷史書寫方式——記住過去,展望未來——將不幸的記憶轉移到對未來的期盼中,賦予其意義,讓這段記憶成為一個象征符號并昭示后人。而在具體建構中又對不同主體進行不同的強化與弱化。如《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譜》《人民英模》《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等欄目對大量共產黨歷史人物事件進行象征性表達,革命先驅不再是一個具有獨特性格的個體,而是英雄范式的象征符號,是為了祖國和人民而不畏犧牲的英雄形象,這些象征符號使共產黨員神性化,同時也再次強調了共產黨的合理化與合法化,增強了共產黨在集體記憶中的集體認同感。而且報道中官方消息來源在全樣本的比例達到764%,這意味著官方記憶始終是以強勢且優勢的敘事框架嵌入人們的集體記憶中。而媒體在政治意圖上的順從直接表現出記憶呈現的單面性,共產黨記憶的放大不斷壓制其他記憶的空間,如國民黨在報道中始終處于“它者”的地位,以“國民黨的反革命政變導致大革命最終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獨裁統治發動全面內戰”等負面形象出現:

1927年,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敵人為了得到上海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用盡酷刑,將他折磨得體無完膚,逼迫他供出上海黨的組織。但陳延年以鋼鐵般的意志,嚴守黨的機密,寧死不屈。敵人無計可施,從他身上得不到任何東西,遂殘忍地將他殺害。陳延年犧牲時年僅29歲。 瑏瑢

論述中沒有對國民黨形象的直接陳述,而是通過細節描寫和負面詞匯的運用塑造出國民黨獨裁殘忍的一面,而共產黨在國民黨丑惡的嘴臉下更顯出光明磊落、英勇無畏的形象。國民黨作為“它者”的出現,目的就在于展現共產黨在歷史記憶中的主導且合法的地位。當然,在2000年后的報道中,我們也看到部分對國民黨肯定的記憶,但只是少量且局部的,不能影響到其整體負面形象的建構,也不同于民間“民國熱”中的形象呈現。

由此可見,官方媒體作為社會的文化機制,通過新聞儀式性的重復制造喧鬧的紀念狂潮,讓大眾聚焦于其內在的意識形態邏輯,淡化歷史多樣化的聲音,規避敏感的歷史信息和強烈的宣傳色彩,這些建構反映了官方媒體主要作為政治權力實踐場域而非公共輿論場域運作的實質。

注釋:

① 李依倩:《歷史記憶的回復、延續與斷裂:媒介懷舊所建構的“古早臺灣”圖像》,《新聞學研究》總第87期,2003年。

② JillAEdy,Journalistic uses of collective memory,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49,No2,1999,pp71-85

③ vanDijk,TA(1997b)The study of discourseIn TAvan Dijk(Ed),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 Vol1(pp1-34)London,UK:Sagep21

④ vanDijk,TA(1993a)Elite discourse and racismThousand Oaks,CA:Sagepp37-38

⑤ vanDijk,TA(2004)From text grammar t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 brief academic autobiographyRetrieved form,http://wwwdiscoursesorg/Form%20text%20grammar%20to%20critical%20disco urse%20analysishtm

⑥ 彭增軍:《媒介內容分析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91頁。

⑦ vanDijk,TA(1988a)News as discourseHillsdale,NJ:Erlbaump78

⑧ 倪炎元:《從語言中搜尋意識形態:van Dijk的分析策略及其在傳播研究上的定位》,《新聞學研究》,總第114期,2013年。

⑨⑩ 羅文輝等:《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研究》,總第50期,1992年。

(11)vanDijk,TA(1998a)Opinions and Ideologies in the pressIn ABell&PGarrett(Eds),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pp21-63)Oxford,UK:Blackwellp25

(12)《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之陳延年》,《人民日報》,2011年2月14日1版-8版。

(作者楊琴系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訪問學者;田鈺琳系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毓強】

猜你喜歡
建構記憶文本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記憶中的他們
建構游戲玩不夠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国产18在线|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va在线|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欧美在线网| 不卡无码网|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天堂亚洲网|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91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最大综合网|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午夜a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日韩成人午夜|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片911| 伊人中文网|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亚洲第一色视频| 四虎综合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午夜精品| 欧美日本中文|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婷婷六月综合网| 欧美第二区|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呦女精品网站| 欧美性精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