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麥克盧漢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以來,這一理論已經在長時間的驗證和發展中被學界和業界共同認可了其合理性和意義所在,它幫助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認識各種媒介工具和媒體形態的方式。
電視媒介,我們同樣可以將其看作是人類視覺、聽覺等種種感覺的延伸,我們透過電視媒體傳遞的信息,不斷地在打破以往的認知范圍和界限,正如麥克盧漢所說,我們身處的這樣一個紛繁世界,被媒介聯結起來成為了一個大的“地球村”。我們的視覺所見、聽覺所及,就能到達世界各地。
江蘇衛視自2015年4月16日起推出的《世界青年說》,便是希望為觀眾打開一扇新的了解世界文化的窗戶,建立一個互相溝通互相了解的平臺。這檔節目邀請了11位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青年代表,這些各國青年目前生活在中國,能夠流利地用中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節目中他們與主持人、中國青年代表以會議的形式在圓桌前圍繞一個話題進行交流和延伸討論,從多種文化角度來分享和解析同一個問題,思想爭鋒,文化碰撞。
無論是從節目內容、節目形式,還是從節目的品牌樹立、宣傳策略上,《世界青年說》一直都力圖創新和豐富,我們希望的,不僅是打造一檔寓教于樂、交流文化的談話類節目,更是希望建立起一個碰撞思想、有為有守的媒體平臺。
一、打造一檔寓教于樂、交流文化的談話節目
1創新的節目形式
《世界青年說》可以定義為一檔新型的文化類談話節目,之所以稱之為“新型”,一方面是因為它是對已有以外國嘉賓為主體的節目的巨大升級,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對傳統文化類談話節目的革新。
這檔節目是由外國嘉賓參加的多維度、有價值的深度談話。中國電視熒屏上現有的幾檔邀請外國嘉賓的節目,多是比賽漢語水平、秀才藝、聊一聊在中國的見聞,并沒有真正地從內容上進行有廣泛價值的文化交流、觀點對碰。而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世界青年對青年話題的討論,能夠聽到更多維度的世界聲音,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中國人更了解世界,從而破除誤解、求同存異。所以我們篩選世界青年代表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們需要能夠用漢語非常清楚、流利、深入地表達內容,對本國文化有較多的認知和認同,擁有很好的教育背景,閱歷豐富,具有明確的立場和觀點。
傳統文化類談話節目的氣質相對高冷,文化交流的呈現更像是一個課堂,觀眾群體也相對成熟。《世界青年說》致力于打破這樣的枷鎖,將文化談話和綜藝結合起來,吸引更年輕的觀眾群體。節目的形式是國際會議廳的格局,參與的嘉賓也是正式西裝,這說明對于討論內容的尊重和重視;但是整個節目的氛圍是輕松歡樂的,采用綜藝節目主持人而不是文化評論學者,不討論政治和經濟,調侃、搞笑是語言基調,節目環節也會運用綜藝節目中常出現的競技PK、游戲、劇場等。
2豐富的節目內容
談話節目話題是內核,《世界青年說》的立意和看點是各國文化的不同、各種觀點的碰撞,以及外國人怎么看中國,所以話題的層面是文化,不是政治、軍事、經濟等需要專業人士來討論的問題。而對于文化,節目選取的角度也不是大文化的概念,而是將文化生活化,去“嚴肅化”,多選取社會性強的話題,用更貼近生活的小話題為切入口,再進行文化的延伸探討。
節目已播出二十幾期,話題題材涉及到親情、愛情、生活、工作、社交、夢想、人生選擇等多個方面,而節目策劃選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1)社會熱點話題。在網絡和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人們的個人討論更加直接和熱烈,能夠通過新聞社交媒體等途徑了解人們正在關心和討論的話題,節目會選取其中有文化差異,并且具有討論價值的熱點作為節目的話題。比如手機、網絡方面-“因為害怕網絡暴力而謹慎發言”和“一旦離開手機就不安”。(2)中國青年群體正在面臨的一些煩惱。比如來自房子的壓力——“想放棄買房一輩子租房”,對于工作的彷徨“對老板不滿該忍還是該離職”,大學生對于未來的擔憂——“畢業臨近越來越焦慮,如何就業選擇”,對于生活狀態的選擇——“三十歲想要放棄穩定生活去追夢”。(3)貼近生活,從個人感受出發,能夠與觀眾產生切身共鳴的話題。比如“常常因為小事而發脾氣”的憤怒話題,“吃飯必搶單”的消費觀念話題。(4)天然存在世界文化差異的話題。雖然不一定是中國青年的問題,但具有天然的世界文化差異的選題也會成為我們的選擇,比如酒文化、美食文化等。
這種貼近生活的社會化選題,已經顯現成效,一方面擺脫了純粹文化議題的高冷范兒,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各國青年自然、真實、輕松的表現,非教科書式的介紹,直觀地展現本國文化在各國青年身上的烙印,帶來更有趣的文化碰撞。
3破除誤解、傳播文化的宗旨
《世界青年說》是青年人的節目,在這里,探究青年們正面臨的人生困惑;在這里,討論貼近生活的種種熱門現象;《世界青年說》,能夠勇敢直面尖銳話題,消除誤解與偏見;更能夠娓娓道來,傳遞讓人思考、讓人振奮的人生正能量。
為了更好展現世界文化的不同與沖突,《世界青年說》推出兩大核心環節:
《全球文化大戰》,世界青年們分享知識、比拼文化,碰撞出你所不知道的新世界。各國在同一個題目下分享各自國家的文化和習俗,并進行比拼:比如關于酒文化,各國推薦自己國家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酒,有怎樣的干杯習俗,同時英國、俄羅斯和中國比拼哪國最有酒量;再比如關于世界性大學的全球文化大戰,各國推薦本國最值得去留學的學校,引起美國的驕傲和英美大戰。 《慢一步新聞》,TK11變身新聞主播,介紹本國最新資訊,用母語展現世界各國的多樣面貌。一方面帶來各國的新鮮、奇葩資訊,引起話題討論,另一方面展示外國嘉賓的主播能力和語言特色。這兩個環節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集中展示世界文化的沖突與不同,已經受到觀眾非常多的肯定和好評。
在《世界青年說》,任何誤會都有可能被提出,也會被解答。在節目開播之初,俄羅斯嘉賓大衛就向韓國韓東秀提出了“孔子是韓國的嗎?”這一在中國引發熱議的問題,韓東秀回應這一說法只是韓國一個很小、很邊緣的媒體提出的,999999999%的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中國”人,之后他又在節目中解釋了中國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祭的區別。
另一種文化的誤解來源于以偏蓋全的固有印象,人們經常習慣性地為某一個地域貼上某種標簽。《世界青年說》中的外國嘉賓們用語言和自身的行動破除著對各國可能存在的一些偏見,比如有人常說德國人理性和刻板,但是德國嘉賓吳雨翔則是一個感性又情緒化的帥哥,世界之大各有不同。另外節目中外國嘉賓也會提出一些到中國之后的不理解,通過與中國青年嘉賓的交流而獲得解答。
二、建立一個碰撞思想、有為有守的媒體平臺
1傾聽觀眾意見、提供交流機會
《世界青年說》一直十分重視觀眾的意見和反饋,節目中,我們更是以“青年議案”的形式,選取了來自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觀眾所共同關注的一些熱點話題作為節目的討論主題,真正做到了想觀眾所想,問觀眾所問。
真正有效的傳播,應該是建立起一個雙向的、平等的、開放的渠道和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媒體和觀眾共同交流,媒體傾聽觀眾的心聲、替觀眾發聲,這樣有擔當、有追求的媒體平臺,才會做出有生命力、有價值的節目內容。
《世界青年說》為了更好地和公眾進行交流,更是進行了很多嘗試。值得一提的創新舉動就是曾在節目觀眾中甄選有意義的困惑和問題,將提出這個話題的節目觀眾請到了節目現場進行討論,觀眾作為嘉賓完全平等地和在場的主持人及世界青年代表進行交流,真正實現了在媒體平臺的發聲。
2把握網絡脈搏、提升節目影響
“擁抱變化,創造價值”在這幾年的互聯網及媒體環境里被反復的提及,而順應網絡傳播的大潮,探索電視節目在網絡環境里的傳播方向,也是《世界青年說》努力的重點之一。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傳統媒體占主導地位的線性傳播模式早已被打破,每一個用戶作為一個個節點被聯結起來,形成了新媒體環境下特有的傳播網絡。而作為電視節目,想要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提升自身的傳播影響力,就必須擁抱這樣的新環境,跳出自身的“安全區”,努力探索網絡傳播的新模式,從而在新媒體環境中重塑自身的話語權和品牌形象,建立起一個和電視平臺交相呼應、共同進步的網絡傳播平臺。
《世界青年說》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網絡傳播,節目開播以來,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都同步搭建、共同發聲,各個賬號的粉絲數量也不斷累積,#世界青年說#的話題更是經常占據網絡熱搜排行榜,一段有關英語發音的節目片段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被紛紛轉載,實現了覆蓋式的傳播。
對網絡傳播的重視,是《世界青年說》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實現網絡和電視的互動,產生的效果將不僅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累積,而是有助于建立一個綜合的、多方位共同發展的新型節目平臺。
3遵循品牌戰略、打造經典形象
一檔節目想要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同質化,樹立自身獨特的品牌形象。《世界青年說》的品牌建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極富儀式感的節目形式,節目的舞美布景和談話形式希望傳達一種對談、商榷的氛圍,敲錘、議案、表決等設置表現出的儀式感,帶有強烈的節目風格烙印。這樣的節目形式有助于加深觀眾的印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渲染節目的個性風格,對節目品牌形象的建立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第二是獨一無二的語言風格,節目的主要發言嘉賓是來自世界十一個不同國家的外國青年,他們同時精通本國和中國的文化,流利的漢語、流暢的表達,節目中既有緊張激烈的辯論也有娓娓道來的闡述,既有輕松幽默的調侃也有正式嚴肅的對談,當來自不同文化的十二國代表,用流利的漢語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時,形成的就是《世界青年說》獨特的語言風格。
最后是各具特色的個人形象,《世界青年說》希望打造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同時也希望能將“世界青年TK11”作為一個團體形象的代表介紹給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個性青年身上都極富個人特色,其中既有閱歷豐富的年長者,也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有知識豐富的“學霸”,更有獨特魅力的“型男”,在節目中人物的身上,觀眾能看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能看到不同性格的交鋒。人物形象的勾畫對于節目品牌的樹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個性、有特色、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加深受眾的印象,并吸引更多的關注。
在當下的電視綜藝節目環境中,真人秀盛行,談話節目式微,如果想要做出一檔有聲音、有影響力的談話節目,必須找到新的突破點,《世界青年說》正在做這樣的努力。一方面連通世界,把談話的觀點和內容上升到國際視野、文化差異;另一方面鎖定青年群體,因為他們承上啟下,可能會遇到的更多的迷茫和選擇,同時又是更容易、更愿意接受新觀點、新事物的一群人。
《世界青年說》力圖打造一個青年人看自己、看世界的窗口,“世界”“青年”和“說”,一個能夠聚焦青年、了解中國、碰撞世界的節目品牌。
(作者趙軍系江蘇衛視副總監、節目部主任;白嵐系江蘇衛視《世界青年說》欄目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