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浩
管理推廣
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朱月浩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進程的不斷加快,糧食種植大戶越來越多,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因干燥及倉儲問題造成的糧食損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據測算,每年因干燥不及時、儲存方式不當等因素,造成糧食損失約占總產的7%左右,數量相當驚人。大力推廣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我國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起步晚、應用少,大力推廣這項技術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1烘干設備投資大
使用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除需購買烘干機械外,還需配備清選機、輸送機等輔助設備并建設棚架等配套設施,僅烘干機一項就動輒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就算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普通農戶也難以承擔,只有個別有實力的農機大戶或者合作社才有能力購置;但是烘干設備利用率低,每年有效運營時間僅1個月左右,其他大部分時間閑置,機械利用率不高,限制了農機大戶及合作社的購置積極性。
1.2烘干環節成本高
一般采用傳統方法收獲小麥時,籽粒水質量分數約為16%~18%,烘干至12%~14%的安全儲存標準,成本約為0.1元/kg。玉米比小麥干燥難度大,玉米穗需經過晾曬,籽粒水質量分數達到25%以下時,才進行脫粒烘干,烘干成本為0.15元/kg以上。而糧食價格僅為2~2.4元/kg,相對來說烘干成本太高,農民難以接受。
1.3烘干設備建設用地申批困難
烘干機械與其他農機不同,需要專門的建設場地。雖然國家有關文件規定,把農機庫、糧倉建設用地列入農業附屬設施用地范圍,但是受用地指標和用地規劃的限制,該項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到位,農民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的烘干設備建設用地難以申批落實。
1.4烘干機械研發生產滯后
由于糧食烘干機械市場需求不旺盛,研發生產糧食烘干機械的科研機構和企業較少。烘干機械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具有核心領先技術的自主品牌和拳頭產品。不僅在產品產量、機械類型、適應性、可靠性等方面與糧食烘干市場需求差距較大,而且在簡便實用、生態環保、經濟高效等方面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2.1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糧食烘干機械傾斜
目前國家財政對農機購置補貼不高于價格的30%,但是烘干設備價格太高,補貼后農民仍然難以承受。建議提高糧食烘干機械購置補貼比例,并將清選機、輸送機等配套機械一并納入補貼范圍,有條件的,可由地方財政累加補貼。同時應協調金融部門對糧食烘干機械購買者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解決農民購買糧食烘干機械資金難的問題。
2.2實施烘干作業環節補貼政策
針對糧食烘干機械化成本高的問題,可借鑒農機作業補貼、農業作業燃油補貼和農機深翻松土補貼等政策,在糧食主產區探索實施糧食機械化烘干作業環節補貼,開展糧食烘干社會化服務試點,解決農民“用不起”的問題,調動農民使用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的積極性。
2.3研發生產先進的糧食烘干機械
農機科研部門及農機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不斷研發生產節能環保、一機多用、使用可靠的糧食烘干機型,滿足糧食烘干機械市場需求。財政、科技、稅務等部門要對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和保障。
2.4有效保障烘干建設用地
對符合設施農用地條件的糧食烘干設備及庫房用地,地方國土部門要按照農用地標準及時審核解決;對屬于建設用地的,可采取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減掛鉤結余指標、盤活農村閑置及低效用地等方式統籌解決。城鄉建設部門要將糧食烘干用地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和鄉村規劃,并優先考慮。
作者信息: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