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林 潘群敏
油菜免耕直播機收栽培技術
潘金林1潘群敏2
浙江省瑞安市上望街道地處該市東南方向,耕地分布在飛云江入海口周圍,土壤肥沃。冬季農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油菜常年種植面積173余hm2。油菜生產采用牛耕或機耕人工做壟穴點播(部分育苗移栽)、人工收割、打堆后熟脫粒的傳統栽培技術。由于該栽培方式投工多,勞務成本高,生產效益低,加上近幾年瑞安市區(qū)向東擴展,工副業(yè)發(fā)展,街道內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勞動力不斷轉移,務農勞動力越來越緊缺,勞務工資不斷攀升,致使油菜生產在低效益甚至負效益之間運作。為了提高油菜生產效益,2012年開始推廣油菜免耕直播機收栽培技術,該技術應用后,油菜生產投工減少,勞動強度降低,勞務成本下降,油菜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現將該項技術的生產效益和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2012年9月在瑞安市農業(yè)局農業(yè)站、農機總站技術人員支持下,并到鄰近的汀田街道辦事處南潮村油菜種植大戶薛孝水戶了解學習油菜免耕直播機收的栽培技術。當年在八十畝村村民周月友戶進行油菜免耕直播機收試種示范,種植面積13.67 hm2,每hm2產量1 944 kg,產值20 995.2元,成本支出12 111元,其中物化成本2 001元,勞務成本10 110元。純收益8 884.5元。傳統牛耕作壟栽培每hm2產量1 584 kg,產值18 986.4元,成本支出25 776元,其中物化成本1 896元,勞務成本23 880元。純收益-6 789.6元。油菜免耕直播機收和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增產360 kg/hm2,增幅22.73%,增收15 673.2元/hm2。通過示范帶動,得到廣大農戶認可。2013年冬,全街道油菜免耕直播機收種植37.3 hm2,占全街道油菜總面積的21%。
(1)省工節(jié)本。該項技術比傳統牛耕做壟人工收獲栽培節(jié)省勞務投工60工/hm2左右,以每工200元計算,相當于節(jié)省成本12 000余元/hm2。
(2)促進油菜規(guī)模生產。該技術投工少,效益較高,種植大戶季節(jié)性轉包冬閑田,進行油菜連片種植,本街道八十畝村村民周月友2013年連片種植油菜23.3 hm2,獲得豐收。
(3)有利于培肥土壤。油菜實施機收,機收時將油菜秸稈粉碎還田,有利于土壤培肥。
3.1適時早播
油菜直播時間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期間為好,最遲不得遲于11月中旬,在這個階段越早播越有利于油菜高產,應做到前作收后即搶晴進行耕種。播種量為2.25~3 kg/hm2。為使出苗整齊,播前種子進行發(fā)芽率測定,校正播種量。為有利于勻播與齊苗,播種前,用清水浸種5 h,然后拌沙子450 kg/ hm2,堆放12 h后進行播種。
3.2開好排水溝
油菜播種后,當天或第2天用504或704大型拖拉機配開溝機(有開溝、拋土功能)每隔2 m開一條排水溝。一般畦寬1.8 m,溝寬0.2 m,溝深0.2 m,畦面覆土厚度1~2 cm,達到溝溝相通,排水方便。
3.3及時補苗定苗
油菜苗2~4葉期及時間密補稀。對早播的田塊每hm2留苗18~24萬,對遲播的田塊每hm2留苗25.5~31.5萬。
3.4化學除草
直播油菜更需做好苗期雜草預防工作。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當油菜在4~5葉期,雜草3~4葉期時,每hm2用“蓋草能”300 mL對水225 kg噴霧;以闊葉草為主的油菜田,在雜草2~3葉期,每hm2用“好實多”750 mL對水450~600 kg噴霧。陰天、晴天下午3時后防治效果更好。
3.5科學施肥
直播油菜施肥原則為:基肥足、苗肥早、薹肥穩(wěn),促使冬壯春發(fā)。一般每hm2總施肥量掌握在尿素450 kg、過磷酸鈣750 kg、氯化鉀150 kg、硼肥15 kg。一般磷、鉀、硼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施用比例為基肥35%、苗肥30%、臘肥20%、薹肥15%。在苗、薹期各進行根外噴施硼肥,每次每hm2用硼砂或硼酸750~1 500 g,用熱水化開后對水750 kg。
3.6切實做好水分管理
切實做好水分管理,播后遇干旱視程度不同酌情溝灌跑馬水,雨后及時清溝排水。
3.7病蟲害防治
直播油菜前中期蚜蟲發(fā)生重,每hm2用10%“吡蟲啉”300 g加水600 kg噴霧防治。在抽薹、初花期,連續(xù)2次每hm2用70%“甲基托布津”1 500 g對水600 kg噴霧防治菌核病。
3.8適時收獲
機收油菜要嚴格掌握成熟度,當油菜成熟率達到95%左右時(角果達淺黃色、手捏能開裂)搶晴機收,在露水干后進行。
作者信息:1.瑞安市上望街道辦事處;2.瑞安市農業(yè)局:3252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