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記者 龐 雪 梅 峰
深耕品質與效率,關注中國市場新需求——訪聯合磨削集團總經理Jo Santens先生
■《金屬加工》記者 龐 雪 梅 峰

Jo Santens先生(右)與本刊記者
聯合磨削集團(United Grinding Group)是世界磨床領域的知名企業,在近兩年中國機床工具市場發展步伐明顯放緩的特殊時期,聯合磨削集團2014年的業績較2013年仍能有近40%的強勁增長,這是如何實現的呢?就聯合磨削集團在中國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記者采訪了聯合磨削集團總經理Jo Santens先生。
聯合磨削集團旗下共有8個知名品牌,分別是斯圖特、肖特、米克羅莎、瓦爾特、伊瓦格、美蓋勒、保寧和瓊格。聯合磨削集團是全球范圍內磨削技術領域最大的供應商,占全球約25%的市場份額,在磨削和硬加工機床制造領域排名世界第一。
聯合磨削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首先即依賴于其緊跟時代潮流,擁有敏銳的行業洞察力。雖然近兩年中國機床工具市場發展形勢尚不喜人,但聯合磨削緊緊抓住了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航空航天和軍工領域、具有強大潛力的自動化和機器人制造領域以及消費前景廣闊的3C領域,專注研發了一系列應用于這些領域的機床,搶占了中國市場的先機。正是這些領域的機床產品及解決方案給聯合磨削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另外,Santens先生認為中國的私營企業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品質和加工效率,而這也預示著私營企業用戶將在中國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聯合磨削圍繞這些用戶制定了針對性的銷售策略,這成為了其業績增長的另一助力。
在聯合磨削集團看來,用戶永遠是上帝,其運營策略永遠是緊緊圍繞用戶需求開展的。強大的銷售團隊和研發團隊是聯合磨削最堅實的后盾和基礎。“中國市場的需求已然發生變化,現在中國市場關注的核心是效率、品質和創新,而這本來就是我們的專注和優勢所在。” Santens先生驕傲地說。
聯合磨削集團旗下8個品牌都擁有各自的研發團隊,會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研發、設計和改進,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當旗下品牌應用行業發生交叉時,會進行合作研發,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而當用戶需要聯合磨削旗下多種品牌合作時,集團則會為其提供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另外,聯合磨削也專注推出更滿足用戶體驗的新品。如CIMT2015展會期間發布的最新一代數控萬能內圓磨床S141,其最大的亮點就是不但具備了最新藝術級的加工精度,還兼具了符合人機工程要求的設計和優異的可操作性。
秉著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和時刻以用戶需求為第一的原則,聯合磨削集團深耕中國市場,取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信任及業務的巨大成功。
“聯合磨削集團的戰略目標都是以5年為單位的計劃,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員工的成長。”Santens先生如是介紹。對于聯合磨削的PULS戰略來說,員工的發展和成長是公司永葆活力的源泉。聯合磨削希望員工可以長期服務,因此十分注重員工的培訓和成長,目標是使員工在五年內具備成為磨削專家的能力,建設出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磨削團隊。Santens先生認為,業務目標僅僅是一個數字,當公司每一位員工都成長為磨削專家時,這個目標就很容易實現。
如何將中國市場的需求快速反饋給歐洲總部,并及時得到解決方案?這是所有歐洲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Santens先生認為:“這就要回到聯合磨削為何要建設磨削專家團隊這個問題上來,聯合磨削的戰略是要將中國市場的研發本土化,即中國市場的應用和研發都可以在中國進行,這樣會更貼近中國用戶的需求。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團隊具備歐洲研發團隊的實力。”
聯合磨削集團時刻關注從多層面進行公司的改善、管理和提升。德國工業4.0的概念掀起了走向智能制造的旋風,但Santens先生認為工業4.0并不意味著人全部會被智能機器所取代,人恰恰是工業4.0成功的關鍵要素。聯合磨削集團會順勢而為,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一步步努力地走下去。
收稿日期:(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