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機制與方式
侯羿君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經貿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5)
摘要:控制和縮小社會貧富差距,防止兩極分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我國政府作為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責任主體,要以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為調控目標,建立動力機制、規約機制和整合機制為主的調控機制,以及運用政策、法治、教育和輿論等調控方式來應對社會貧富差距問題。
關鍵詞:貧富差距;政府調控;機制;方式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5)01-0056-03
收稿日期:2014-12-16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編號:14YJC710024;廣東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13CZ007。
作者簡介:侯羿君(1988— ),女,湖北孝感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經貿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Abstract: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Socialism.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as well as prevention of polarization are the critical content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s a core entity to narrow the social wealth ga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adjustment mechanism, mainly composed of dynamic, statutory and integr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of social wealth gap, regulatory approaches using policy, law, education and public pressure should also be adopted.

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正義奠定了制度基礎,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社會也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關注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成為重大現實問題。因而有必要結合實際探究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目標、機制和方式等基本理論問題。
一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內涵與目標
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社會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問題,有著特定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在歷史新時期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特征和趨勢主要表現為:行業工資差距擴大;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地區收入差距擴大;普通職工收入與高管薪酬差距擴大等[1]。社會貧富差距的逐步擴大可能危及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政局穩定。早在1990年鄧小平就提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992年他在南方談話時又明確指出:“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盵2]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解決辦法不可能是單一的??傮w來說,我國需要根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性目標和實際情況,推動政府宏觀調控和社會力量調控的相結合。
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需要社會組織和人民大眾的積極參與。這是由于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處于起步階段,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日常事務還主要由政府來管理。事實上,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責任主體,積極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同時,也著力培育現代社會的調控能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貧富水平的高低,社會財富的增加會提升國民的富裕程度,也會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提高社會貧困線。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來增加社會財富,是調控貧富差距的根本措施;而通過完善生產關系來轉移社會財富,則是調控貧富差距的有效方式。從當前中國社會現實看,在增加財富和轉移財富的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問題。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實現分配正義,不僅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態度和意愿,更取決于政府能力建設[3]。如果我國政府的調控能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提升,隨貧富差距自然擴大而來的諸多問題將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所謂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是指政府有效實現社會治理、社會服務和社會整合的功能,運用教育、政策、輿論等手段對與貧富差距相關的各個方面施加影響,使之符合某種規范和價值目標的方式系統。
“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盵4]黨和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必然要對突出的貧富懸殊問題進行治理和調控。建國以后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在生產問題上雖有過積極作用,但因缺乏靈活調控還是抑制了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在分配問題上過分注重“社會公平正義”,推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傾向,出現了全民普遍貧困的異常局面。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我國摒棄了政治生活全方位控制經濟社會等的做法,形成了政府多維調控和社會生活領域自我調控相結合的調控體系。由于我國政府的賦予與培育,社會生活領域擁有一定的社會調控權力和能力。應該承認,我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調控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與西方社會有著根本不同。西方國家普遍采取社會福利制度、高等教育大眾化、市場經濟與政府調控結合等手段,調節經濟利益,控制貧困和社會不公正等社會問題,以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矛盾,維護統治階級權益。由于我國執政黨和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目的是調動、激發各種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去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推動中國社會的科學發展。因此,黨和政府在調控目標上,必須是能夠達到完全一致。
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以促進社會發展為中心目標,以社會穩定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鄧小平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任務出發,強調穩定壓倒一切、發展才是硬道理,指出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正式提出“社會主義本質論”,再次重申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任務。這一著名談話闡明,只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有學者認為,解決貧富差距擴大的根本出路是科學發展和防止過度資本化[5]。事實如此,中國要解決由社會貧富差距所引發的各種問題,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而中國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和引領。由此看來,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總體目標。
二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機制
(一)從動力機制看,我國政府應該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構建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和因素的體制機制,成為社會貧富差距的調控者、疏導者。首先,要提供精神理想動力。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社會可承受的范圍,是社會發展的目標和途徑。我國政府要引導人民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達到人民對社會價值追求與人生價值追求的趨同。從根本上來說,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和社會制度都不夠發達,而且我國現存的貧富差距問題主要是非剝削性的。鄧小平在回答西方記者提問時就曾說過:“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6]因而執政黨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需要通過調控社會貧富差距來不斷證實和強化人民的理想信念。其次,要提供物質利益動力。我國政府在引導人民理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的同時,要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促進國家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最重要的是應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國家治理能力。如此,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完善,其優越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社會貧富差距問題也才能逐步得到解決。
(二)從規約機制看,我國政府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同時,還必須建設與法律規范相配套、與道德文化相協調、與國家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其中原因:一是社會轉型期間制度和法律的不完善,使一部分人經由權力尋租而形成了一批暴富的特殊群體;二是各種非法因素的存在,例如各種腐敗現象和“黑色經濟”的存在。鑒于此,我國政府建立與市場經濟、道德體系和法律規范相協調的規約機制顯得非常必要。鄧小平認為,“我們要有兩手,一手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盵7]規約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關鍵在于真正體現法治精神,我國政府要健全分配制度,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
(三)從整合機制看,我國政府要將各種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有利因素調整,使之結合為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以實現科學發展的調控目標。首先,利益關系的整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經濟主體、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就需要我國政府有全局的眼光,進行制度體系的創新和完善,推進利益整合機制的建立和健全。既要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和人民主體地位,又要實施法律治理和政策運用的手段,做到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其次,價值文化的整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必然出現社會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現象。我國政府要構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體系的機制和措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文化。同時,推進社會道德文化建設,引導國民樹立社會主義的敬業觀、致富觀、友善觀等,理性看待現階段貧富差距狀況,理性看待城市高收入群體。窮人不再仇富,富人不再嫌貧,形成先富幫后富,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再次,行為規范的整合。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既包括國家的法律規范,也包括當前社會的鄉規民約、校規校紀等民間層面的社會規范。我國政府除了堅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外,還須完善、宣傳各個領域和層次的市場經濟規范體系。我國政府是市場公平競爭規則的制定者和保護者,而每一個市場主體都必須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等正當手段來創造和積累財富。
三我國政府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方式
(一)政策。世界各國都會對市場經濟實行必要的調控,不能說是我國推行市場經濟導致了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國家財富和收入分配較為平等的關鍵因素就是政府的政策調控。政府制定各項行之有效的政策是調控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鄧小平說過,我國政府的政策可以推進國民經濟發展,但絕對不允許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我國允許一部分人民和地區率先富裕起來,從而帶動全國人民達到共同富裕?!斑@是一個大政策,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政策?!盵8]鄧小平在制定“先富帶后富”政策同時,還提出了“兩個大局”思想,積極應對我國社會發展中可能出現的貧富差距懸殊問題。“三農問題”歷來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開發大西部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我國政府將繼續實行向廣大農民、向西部地區傾斜的政策。社會保障制度是有效調節國民收入分配的經濟杠桿,可以緩解貧富差距懸殊問題。另外,我國政府還應積極推進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等事業的發展,加強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二)法治。針對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國市場體制機制不健全和法制不完善等因素,謀取了大量非法收入,加劇了社會不平衡發展,我國政府應積極運用國家法律規范和經濟分配制度,阻斷各種非正常收入途徑,打擊各種違法經營活動,調節各階層群體收入差距。有學者指出,現階段我國所發生的大量犯罪是貧窮對富裕的報復。事實上,部分政府公務員和壟斷行業職工的實際收入普遍超過一般人的收入,而這些人的制度性工資并不高,這也緣于現行制度不能有效遏制隱性的和非法的收入[9]。對于各種形式的非法收入,我國政府要予以堅決打擊,依法沒收。應把打擊違法亂紀、錢權交易、暴富不仁者作為突破口,尤其是對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等腐敗行為要依法重拳出擊,從源頭卡死權力層血緣資本的膨脹,以增強社會公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與此同時,黨和政府要保護合法的社會富裕階層,有效發揮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作用。
(三)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國民的教育水平通常影響或決定著其未來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自古以來,教育是社會流動的重要途徑。教育越是發展,國民素質越能提高,貧困地區越能實現消除貧困和自我發展[10]。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者的知識、能力和效率越高,他所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黨和政府要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問題,保證教育方面的科學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的教育體制和環境,尤其要保障弱勢群體接受各級各類教育。沒有教育機會的平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教育公平問題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問題。有調查顯示,城鄉差距最顯著的是教育差距,而國民接受教育的狀況影響著將來經濟收入的水平,這也是我國城鄉、區域、階層矛盾的源頭之一。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強國民教育改革,使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各種教育。
(四)輿論。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特別是新媒體的使用,影響著社會大眾的思想和行為。這就需要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當前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我國政府要加強社會輿論的管理和引導,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和預測。引領社會媒體多從正面宣傳、闡述富裕階層的積極作用,少渲染、報道部分人的負面事件。具體來說,我國政府要通過傳遞主旋律、正能量的輿論宣傳,更新貧困群體的思想觀念,引領他們艱苦創業、勤勞致富;要引導先富群體“為富當仁”、“達濟天下”,實現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贏,為社會貧困群體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薪酬標準;要引導國民樹立社會主義的公平觀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調解社會心理的不平衡;要引導國民正確認識“先富”與“共富”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系,為實現共同理想和目標而奮斗。
我國社會貧富差距的政府調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艱巨的過程。而發展是實現中國民富國強的關鍵,是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關鍵。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調控社會貧富差距的責任主體,必須建構一個包含調控目標、機制、方式等在內的宏觀調控體系,并在實踐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蔡揚波,王棟.當前我國貧富差距主要表征、成因及其破解[J].理論導刊,2012,(7).
[2][4]鄧小平文選(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常鐵軍.政府能力與貧富差距控制[J].理論探索,2012,(4).
[5]陳文通.我國居民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和對策[J].科學社會主義,2011,(4).
[6][7][8]鄧小平文選(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陸益龍.先富與共同富裕:對轉型期貧富分化問題的反思[J].江蘇社會科學,2001,(3).
[10]謝強.論我國貧富差距過大的原因及應對之策[J].探索,2006,(2).
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hina’s Social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HOU Yijun
(Faculty of Trade and Economics,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China)
Key Words:wealth gap; government control; mechanism; approach
(責任編校: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