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教授、《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主編孫章接受晨報采訪時指出,提高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效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要從車輛定購的盡早謀劃、折返系統的改進、3號線4號線分線計劃的盡早實施、減少單條線路的過重負擔等多管齊下來加以實施。談及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效率問題,孫章首先指出車輛的購置還不夠及時的問題。當然,車輛配備到位后,還需要其他環節與之配合。孫章舉例說,1號線可以進一步縮短列車運營間隔,但是在終點站莘莊的折返線不夠長,拖長了列車的折返時間,影響了列車間隔的進一步縮短。孫章還指出,3、4號線的分線改造計劃應該盡快實施。由于3、4號線目前有一段為共線運營,分線改造完成后,3號線和4號線都會得到輕松“解脫”,列車間隔能比現在縮短一半。說起上海目前負擔最重的線路,孫章特別提到了2號線。“2號線目前是上海日客運量最大的線路,負擔太重了。它連接了一東一西兩個航空港,還維系著高鐵的往來旅客。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運量不是無限的,要合理規劃布局周邊設施,不要讓線路疲憊得氣喘吁吁,非要被動限流才能緩解困局,從而影響運營效率。”孫章建議,上海的軌道交通線網按照服務水平可以分級設置,比如第一個層次可以是市中心區內的地鐵系統,長度為30 km 左右;第二個層次為通往郊區的運營線路,長度達50 km 以上,推薦采用鐵路運輸系統,比如金山軌道交通線就是如此;第三層次是以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為主體構建的線網,為通往外省市的軌道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