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菊明
情系生態文化構筑休閑農莊
□撰文/潘菊明
繁花似錦、杜鵑爭艷,是游客對碧云花園最常用的形容詞。去過碧云花園的人都對那滿園的姹紫嫣紅印象深刻,尤其是那片片落紅,像極了團團烈火的杜鵑,正如白居易所盛贊的那樣,“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每年,碧云花園都會定期舉辦各類花展,各種獨樹一幟的盆景造型、成群成簇的花團,似一條條天然雕琢的繡花錦緞,層層疊疊、爛漫絢麗,營造著滿園的春色,為游客呈現色彩繽紛的花世界。
在嘉善——浙江省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之一,其花卉產業是全縣重要的特色產業,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碧云花園位于嘉善縣大云鎮,是一家以花卉、果蔬、苗木等優勢產業和休閑觀光為重點的園林式生態農莊,也是嘉善花卉產業特別是杜鵑花產業的重要生產培育園區,以及生態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2014年12月29日,碧云花園被授予“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稱號,成為嘉善縣首個省級生態文化基地。多年來,園區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將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生態產業擺在重要位置,大力開展生態型農莊建設,積極傳播生態知識和生態文化,提高民眾的生態意識和生態素養,促進農莊生態環境綠化美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創造了富有特色的建設模式,對促進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和示范輻射作用。
環境是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提和物質基礎,也是生態文化賴以依存和衍生的物質載體。碧云花園圍繞“環境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秉承“抓生態建設,建一流農莊”的思想,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尊重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積極收集、保護和繁育珍貴稀少植物,建立杜鵑種質資源圃、鄉土植物園等資源保護基地。同時大造綠化、遍栽果樹,喬灌草搭配錯落有致,地被植物見地補缺,不僅形成了景觀豐富的綠化格局,而且對凈化空氣、防噪除塵、護坡固土等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園內綠樹成蔭、見縫插綠,林木面積占40%,濕地面積占16%,水邊、路邊、棚邊“三邊”綠化率達到100%。
碧云花園以建設現代農莊為導向,堅持發展生態農業、科技農業、效益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盡量少用或不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綠色水果、綠色蔬菜,提供放心農產品。為進一步有效控制和防治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碧云花園建造了500立方米的沼氣池,對植物殘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體的傳播。無害化處理后的殘液、殘渣用作有機質肥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2009年建有機肥生產線一條,對畜禽糞便進行收集集中處理,實現了有機肥生產一體化,大大減輕了當時周邊區域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
園區還充分運用各種現代科技管理手段,組織開展各項農業生產活動,將農業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等有機融合,實現安全、優質、低碳、高效、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生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資源、技術、經濟的優化組合,形成“資源—產品—消費—廢物—資源”的農業經濟循環鏈,實現
園內農業資源和農業能源消耗、農業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兩個零增長”。園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優化,為生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更為生態文化的滋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以花為媒、以展會友,碧云花園的發展建設方向始終與當地鄉土文化相結合,注重農業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整理,并樂于傳承和展示生態文化傳統,不斷加強文化內涵在農莊建設中的分量。
每年,園區都會舉辦杜鵑花展、葡萄節、花鄉藝術節、菊花展、自駕游、青少年戶外活動、野外露營、拓展訓練、全民體育、防空演練等各類生態文化活動,以滿足市民的生態文化需求,深受市民的喜愛和支持,其影響力輻射社會各界,有效帶動了區域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其中以杜鵑花展最具亮點,確有“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的驚艷景象。2011年,中國·嘉善杜鵑花展成功入選“浙江省最具影響力十大農事節慶活動”,是嘉興市唯一成功入選的農事節慶。碧云花園通過在園區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對本土民俗文化如嘉善的杜鵑花文化、農耕文化、農事節氣風俗文化等的推廣和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為中國花卉協會杜鵑花分會副會長單位、中國盆栽杜鵑花產業化基地,碧云花園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東鵑品種資源圃,東鵑的雜交育種工作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目前擁有東鵑品種120余種,造型手法獨特,其藝術水平之高、意境內涵之深為全國首屈一指。杜鵑盆景曾在全國杜鵑花展上屢獲大獎,已成為中國杜鵑花高檔造型盆景的代表,為杜鵑花展的開展及杜鵑花文化的傳播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基礎。
傳統文化、農業文化與生態建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形成了園區特有的文化現象,催生了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植根于傳統民俗的生態文化擁有更扎實的土壤,讓游客在歡度傳統節慶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生態建設的文化內涵。
古人云:“豐林之下,必有倉庾之坻?!笨梢娚鷳B建設與經濟效益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態資源是人類日益稀缺的財富,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推動生態建設,能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拓展民眾增收致富的途徑。依托生態優勢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生態產業,對鞏固生態文明建設,弘揚生態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態產業的多樣性激發了生態文化形式的多元化,以生態文化為著力點的生態產業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生活、生態富民的最終目的。
碧云花園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產業建設,以生態文化為重要支撐,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觀,實現生態文明與經濟效益共贏的發展道路。園區大力發展林果業、花卉苗木產業,目前擁有鄉土植物園120畝、杜鵑園100畝、槭樹林100畝以及桂花園、茶花園、羅漢松林、竹林等近百畝。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現有生態葡萄120畝、高架草莓15畝、櫻桃100畝、獼猴桃30畝,另種植桃、棗、山楂、櫻桃番茄等多種果蔬,品種優、品質佳。同時實行生態養殖模式,在種植模式、種植效益、品牌營銷及產品安全上皆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同時,園區將農林業生產與生態旅游相融合,以生態文化為前提和依托,以杜鵑花節、有機葡萄采摘節、菊花文化節、四季名花園、生態水果園和原生態十里水鄉游“三節兩園一水鄉”為主線,以風味農家菜、有機果蔬為特色,一年四季做到皆有景可賞,有果可采,把農業生產場所打造成了兼具旅游功能的生態場所。同時“花?!薄ⅰ盎ㄌ铩?、“花溪”、“花世界”等景點又催生了“婚紗攝影”、“草坪婚禮”等項目,形成了一系列生態經濟的新發展,也于無形中強化了人們的生態意識,培育了人們的生態素養。
無論是花影繽紛的生態環境、樸實濃厚的鄉土文化,還是如火如荼的生態產業,都無不滲透著碧云花園將人文風情融入自然的生態文化意識。企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具有強大的生態發展潛力,承擔著重要的生態責任。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滋生和發揚企業生態文化,反哺生態文明建設,將企業生產利益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實現企業綠色發展之路,對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碧云花園作為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把自身的生產經營與生態建設高度融合,大力發展嘉善花卉產業,弘揚花文化,營造生態文化氛圍,必將成為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不可小覷的社會力量之一。